百年變局疊加全球疫情,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中國主張為全球治理帶來新希望(環球熱點)

本報記者  李嘉寶

2020年09月18日15: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中歐班列。近年來,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新疆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建設步伐加快,陸港區內各功能設施不斷完善,中歐班列的開行密度逐漸增多,今年開行班列已突破600列。
  (新華社發)

  2020年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我們聯合國各國人民決心使后代免除戰爭的浩劫”——《聯合國憲章》開篇所倡導的團結合作精神,在今年有更為特殊的意義。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點暴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變化。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全球治理迎來諸多新命題新挑戰,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世界怎麼了,人類將向何處去?和平發展之路該怎麼走?”面對這一時代命題,中國主張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

  

  疫情加劇凸顯“治理赤字”

  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釀成了一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對全人類的生命健康產生巨大威脅,還造成諸多“次生災害”,對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等各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正如西班牙《對外政策》雙月刊網站所說,“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是后冷戰時期以來國際安全面臨的主要威脅和風險之一,凸顯出全球治理框架的缺失。”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任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當前全球治理體系面臨四大挑戰——其一,全球治理體系面臨調整、瓦解和重塑的現實需求。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全球治理的貢獻越來越大,需享有相匹配的制度性話語權﹔其二,大國競爭日益激烈,不斷沖擊著多邊秩序的穩定性﹔其三,美國近年來“退群”的一系列行為,加劇了全球的“治理赤字”﹔其四,跨境電商、電子貨幣等一些新議題新業態出現,其在多邊層面的規則還未健全,多邊治理體系也面臨著規則升級的強烈需求。

  面對全球性挑戰,世界對中國充滿期待。今年3月,全球疫情形勢日趨嚴峻之時,埃及《金字塔報》刊登了該報副總編輯塔裡克·蘇努提撰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文。文章指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世界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危機,恐慌情緒在所有國家蔓延,這推動世界開始思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疫情暴發之前就反復提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可能重塑國際格局,並給全球治理帶來一定挑戰。”日內瓦國際關系及發展學院國際法教授尼科·克裡施日前在媒體刊文指出,“未來,全球治理的一大趨勢是‘由西向東’,中國將在全球格局中佔據更多位置,未來這種趨勢可能還會得到加強。”

  倡導合作共贏開放包容

  今年,“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持續閃耀多邊舞台——

  3月,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表示,中方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願同各國分享防控有益做法,開展藥物和疫苗聯合研發,並向出現疫情擴散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5月,習近平主席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呼吁,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佑護各國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護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6月,習近平主席向“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級別視頻會議發表書面致辭指出,各國命運緊密相連,人類是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無論是應對疫情,還是恢復經濟,都要走團結合作之路,都應堅持多邊主義。

  7月,習近平主席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第五屆理事會年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致辭指出,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踐表明,人類是休戚與共、風雨同舟的命運共同體,唯有相互支持、團結合作才是戰勝危機的人間正道。

  ……

  中國聲音引發世界共鳴。美國“外交學者”網站稱,“人類命運共同體”描述的是一個相互合作的世界。它以雙贏為前提,是一種取代過去零和思維模式的新型國際關系。巴基斯坦總統阿裡夫·阿爾維評價說,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刻詮釋了合作、和平與發展的真諦,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訴求。

  “合作共贏、開放包容是中國倡導的全球治理理念的核心思想。”任琳指出,一方面,全球治理一般具有跨國境、溢出性等特點。在全球化時代,容易出現一國不安則全球不安的情況。以合作求共贏的理念至關重要。另一方面,面對全球治理困境,一些發達國家選擇關閉國門、與他國“脫鉤”,甚至退出多邊秩序等舉措,不僅無益於解決全球性問題,還將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全球治理赤字問題的解決,依賴世界各國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提供大量公共產品。

  踐行主張展現大國擔當

  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主動通報疫情信息,第一時間發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時間公布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為全球抗疫合作作出了巨大貢獻,彰顯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誠願望,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研究員聖地亞哥·布斯特羅指出,中國支持其他國家抗擊疫情,展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塞內加爾聖路易大學教授穆薩·迪奧說,中國表示疫苗一旦研發成功將作為公共產品,提供給廣大發展中國家,這體現了中國領導人一直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步履堅定,行勝於言,為全球治理注入更多希望——今年上半年,中歐班列將367萬件、2.7萬噸防疫物資送至亞歐大陸的另一端﹔今年前7個月,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同比增長28.9%﹔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成績亮眼,提振世界經濟復蘇信心﹔第三屆進博會火熱籌備,彰顯中國開放腳步永不停歇……

  任琳指出,中國在參與全球治理方面不僅有理念倡導,更有實際行動,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不少國際公共產品,如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倡導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一帶一路’倡議是合作共贏全球治理觀的重要體現。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經貿合作並進行直接投資,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分享發展經驗,有利於沿線國家、特別是欠發達地區解決發展赤字問題。亞投行是全球治理體系中的重要公共產品。它為全球基礎設施提供了更加豐富和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同時與其他多邊開發銀行保持合作,與現有全球治理體系相互融合、相互促進,保持著良性互動。”

(責編:王欲然、鄧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