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5日宣布: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應邀以視頻方式出席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5年前,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站在歷史高度,把握時代脈搏,面向人類未來,深刻闡釋中國對國際秩序以及攸關人類前途命運問題的政策主張,提出一系列務實合作倡議和舉措。
重溫習近平主席重要政策主張,人們進一步感受到中國方案引領時代的思想力量,也從更深層次理解與認同當前中國與各國共同抗疫、推進國際合作的責任擔當。
中國理念,為國際關系發展開辟新願景
2015年的金秋九月,全球矚目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全面闡述新型國際關系理念,強調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形成“五位一體”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布局和總路徑。
75年前,世界各國人民建立了聯合國這一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權威性的國際組織,確立了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掀開了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的新篇章。然而,從當今世界現實看,國際關系中各種強權政治、單邊主義行徑依然頻繁發生,地區沖突、恐怖襲擊等亂象此起彼伏。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國際關系,才能更好貫徹和落實聯合國憲章的宗旨與原則,更好地維護和發展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
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正是中國對這一時代命題做出的系統回答。習近平主席就如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做出的全面闡述, 彰顯新時代的中國致力於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的大國擔當和崇高使命,展現“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包容萬物”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追求。阿根廷戰略規劃研究所所長豪爾赫·卡斯特羅認為,中國提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不只是中國對於當前世界關系格局的一種立場或看法,更是這個大國對自身發展經驗的智慧總結”。
要合作不要對抗,要共贏不要獨佔,這一理念高度契合當前各國利益深度交融、人類命運緊密相連的時代現實。俄羅斯戰略研究所亞洲國家研究中心主任沃爾洪斯基認為,中方倡議主張指明了國與國交往的發展方向。“各國都要重視交往中的平等原則,在合作中尋求共同利益,在溝通中增進理解互信,在對話中提升雙邊關系。”
5年來,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次次被寫進聯合國文件,在全球引發共鳴。在英國學者馬丁·雅克看來,“中國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這就是摒棄叢林法則、不搞強權獨霸、超越零和博弈,開辟一條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的文明發展新道路”。
中國行動,獲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同
2017年,馬達加斯加新版紙幣印上水稻圖案。該國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部長呂西安·拉那利維魯表示:“這是馬達加斯加人民向中國表達的特殊感謝,也是中國與非洲國家珍貴友誼的見証。”得益於同中國的農業合作,馬達加斯加計劃在2024年實現糧食自給。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5年來,中國積極行動,以實踐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同各國的合作共贏關系不斷推進,給整個國際體系帶來了新氣象——
截至2019年9月,中國同世界各國建立110對各種形式的伙伴關系,構建起遍布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堅持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為當今世界處理國與國關系提供了新思路﹔
中國帶頭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積極參與朝鮮半島核、伊朗核、阿富汗、緬甸、中東、敘利亞等重大地區熱點問題的解決,參與30余項維和行動,累計派出4萬余人次維和人員,目前派出人員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位居首位﹔
中國積極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全面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內落實工作,不斷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向深入,同138個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同展開2000多個項目,進博會、服貿會等開放發展重大舉措為全球合作打造了新平台﹔
中國堅定促進不同文明平等相待、互學互鑒,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共建“一帶一路”大力推進沿線國家和地區文化交流合作,中法文明對話會、文明古國論壇等眾多活動為推進全球文明交流凝聚更多共識﹔
中國堅定不移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提前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為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及其實施細則作出重要貢獻。
執大象,天下往。中國的真誠行動,收獲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肯定。阿富汗總統加尼指出,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支持經濟全球化進程,是21世紀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的典范。
“中國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了積極貢獻。”德國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丹妮拉·施瓦策表示。印尼前總統梅加瓦蒂贊同中國著力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舉措,認為“各國應該通過建設性對話,消除分歧與矛盾,共同維護世界和平”。
中國擔當,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信心動力
今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三屆世界衛生大會上宣布,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后,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中國貢獻。在日本中央大學教授梶田幸雄看來,中國的這一重大承諾,有利於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有利於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堅定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等聯合國機構在全球抗疫中發揮領導作用,始終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理念,不斷加強與各國的抗疫合作——
中國向世衛組織提供5000萬美元現匯援助,並同聯合國合作,在華設立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努力確保抗疫物資供應鏈,建立運輸和清關綠色通道﹔
中國同其他國家、國際和地區組織開展疫情防控交流活動70多次,為超過180個國家舉辦衛生專家專題視頻會議,開設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並向所有國家開放﹔
中國向32個國家派出34支醫療專家組,向150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283批抗疫援助﹔
從3月15日至9月6日,中國總計出口口罩1515億隻、防護服14億件、護目鏡2.3億個、呼吸機20.9萬台、檢測試劑盒4.7億人份、紅外測溫儀8014萬件……
中國在短期內控制住疫情,經濟率先企穩,並積極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國際經濟合作,為世界經濟復蘇帶來信心。“中國境內企業不僅迅速復工復產,還幫助境外供應商恢復產能,帶動國際供應鏈恢復。”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道指出。
法國共產黨全國執行委員會委員莉迪婭·薩馬巴克斯指出:“中國向遭受疫情打擊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這為促進國際交流、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打開了一個窗口。”
滄海橫流顯本色,亂雲飛渡仍從容。2020年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中國將堅定與世界各國一道,以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為重要契機,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為新的出發點,重溫聯合國的初心使命,凝聚世界各國的共識,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16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