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9月17日電(記者康錦謙)新中國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個專區級少數民族自治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經過70年發展,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取得長足進步,經濟總量增長到建州初期的1142.5倍,並於今年初實現了1360個貧困村全部退出、18個貧困縣(市)全部摘帽的歷史性跨越。
17日,甘孜州州府——“情歌城”康定市熱鬧非凡,各族群眾穿上節日的禮裝共同歡慶建州70周年。
在甘孜州道孚縣,85歲的向秋卓瑪穿戴整齊,通過電視收看著這場歡快的慶典,可愛的孫兒在一旁玩鬧。她曾經是一名掙扎在生死邊緣的“娃子”(農奴),如今享受著兒孫繞膝的幸福天倫,“曾經歷過苦日子,現在的生活就像在夢中一般甜。”
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於1950年11月24日,地處川、滇、藏、青交界處,總面積逾15萬平方公裡,轄18個縣(市),常住人口120萬人,其中藏族人口佔82%。
經過多年發展,1950年至2019年,甘孜州經濟總量從3400萬元增長到388.46億元,是建州初期的1142.5倍﹔人均GDP從66元增長到32440元,222986名貧困群眾告別貧困。
山高水遠,交通不便曾是制約雪域高原發展的“痛點”。70年來,無數建設者們傳承弘揚“兩路精神”,艱苦奮斗,使甘孜州交通條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全州公路通車裡程從1952年的704公裡增長到2019年的34310公裡,是70年前的48.7倍。康定機場、稻城亞丁機場、格薩爾機場三大機場架起甘孜州“空中走廊”,雅康高速的建成則結束了甘孜州無高速公路的歷史。
精准扶貧在雪域高原上啟動,當地農牧民的命運發生再一次轉折。甘孜州廣大農牧民生活實現了水桶變水管、油燈變電燈、土路變油路、喊話變電話、帳房變樓房的歷史性跨越。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3.17%下降至2019年的0.23%。
甘孜州委書記劉成鳴表示,70年砥礪前行,甘孜州各族干部群眾不忘初心、艱苦創業,繪就了一幅從封閉到開放、貧窮到小康、落后到進步的壯美畫卷。未來甘孜兒女還將繼續奮斗,用實干創造幸福生活。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