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召開中青年科學家發展座談會

穩定支持和科學評價成探討焦點

2020年09月07日09:37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科技部召開中青年科學家發展座談會

近日,科技部召開中青年科學家發展座談會,科技部副部長李萌主持會議,聽取了科研人員對優化中青年科學家發展環境的看法和建議,研究破解支持中青年科學家發展的難點堵點問題。科技部副秘書長賀德方參加座談。

聚焦穩定支持、科學評價、強化基礎研究、改進科研項目管理等熱點話題,10位中青年科學家暢談問題並獻計獻策。針對深入推進的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三評”改革,以及減輕科研人員負擔七項行動特別是破除“唯論文”行動,與會者表示,這些改革舉措的落地,減輕了科研人員的負擔,優化了科研環境,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土壤。

減少過度競爭 穩定支持才有穩定產出

做科研,經費從哪裡來是科研人員最關心的問題,特別是青年科研人員,對於科研啟動經費的需求顯得更為急切。

“要給青年科學家減壓,讓他們有更多精力投入實際工作中,要形成穩定支持機制,鼓勵長期目標的科學探究。”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胡俊杰直言,現在的科研資助體系中穩定性支持不夠,競爭性項目資助仍是科研經費最主要的來源。

胡俊杰建議,通過調整經費渠道,把部分競爭性經費改為穩定支持,如將項目經費轉為基地和人才經費或科研機構的基本科研業務費,來增加穩定支持的比例﹔對重點領域研究內容實行“擇優滾動支持”,減少過度和重復性競爭,從而讓研究人員能在基礎研究領域潛心鑽研。

中國科學院大學副研究員黃小茹則提出,可給予不同年齡段的中青年科研人員不同的支持方式,比如30歲至35歲的優秀人才可以爭取外部資源,但還是應該以大學和學科的穩定支持為主,“可以把經費一定程度上下沉到大學和研究機構,讓他們有穩定的積累”。

破“四唯”之后,評價標准如何定向

“2018年以來,國家在各個層面提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唯帽子的評價體制。在破除‘四唯’‘五唯’之后,應該以什麼為標准來評價?誰來評價?”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宮勇吉開門見山地拋出問題。在強調評價隊伍多元化的同時,他還提出“能否讓年輕人、沒有‘帽子’的科研人員更多地參與到評審當中”,以保証科技資源配置的科學性和公平性。

座談會上,大家不約而同地談到評價問題,並為建設科學的評價體系建言獻策。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曹志軍表示,在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前提下,根據不同學科特點和特色,要分階段緩評價,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他以自己所在的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為例,今年畢業生已經不要求一定發SCI文章,有8名沒有SCI論文的畢業生如期畢業,“有論文,有成果,有產品,有產業”都可以是評價指標,在他看來,這就是打破“四唯”、立新標准的導向。

北京化工大學講師朱紹洲提出,細分科研方向的評價,同時劃分前沿創新和應用轉化創新評價。胡俊杰同樣指出,採取符合實驗技術人才工作特點的評價和激勵機制,穩定實驗技術人才隊伍。

關於破除唯論文,與會者不約而同地持贊同觀點。不過,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醫師宋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直言擔心矯枉過正:“論文是中青年科學家檢驗和証明自己科研實力的重要指標。在更加客觀、全面、公平的評估方法出台之前,就像高考一樣,高質量論文的發表還是一種機會,是重要的評判標准。”

創新科技項目管理 淡化“唯項目”傾向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陸發隆認為,原始創新不是計劃出來的,基礎研究前沿創新重要的應該是支持人,而不是特定的項目,給有能力的中青年科學家相對穩定的支持,事后評價其產出的原創性。

“國家也在提倡科技工作者能夠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為了重大問題十年磨一劍。”陸發隆坦言,但在目前的管理和運行體制中基本實現不了,現行評價體制是5—6年考核,科研人員必須在短時間裡做出一些東西來滿足考核要求,使得研究目標趨向於短平快,“一定時間內沒有產出,板凳就被抽走了。”

針對國家科技項目管理,與會者各抒己見。北京大學研究員高培建議,交叉學科、前沿研究領域實施科研項目“共同負責人制度”。天津大學教授劉琨則表示,要擴大包干制試點范圍,進一步加強科技計劃項目的綜合績效評價管理。為了進一步促進創新型科學研究,復旦大學教授梅永豐呼吁,科研項目應回歸創新本質,在各類科技評價中淡化“唯項目”傾向,全方位營造中青年科學家創新環境,發揮中青年科學家的能動性。

李萌指出,中青年科學家是中國科技未來的希望,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和關心中青年科學家的成長。中央作出了系列部署,各部門在落實中央重大決策、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中十分關注中青年科學家需求,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設立青年項目,推動科研單位科研自主權改革試點,探索項目分類管理方式,推動人才評價分類改革,從基礎研究等方面進一步完善科技人才評價制度。下一步,科技部將按照中央的要求,積極認真落實中央關於科技改革重大部署,改進中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工作,和有關部門共同為中青年科學家發展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記者 劉垠 崔爽)

(責編:梁秋坪、鄧志慧)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