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治》

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 習近平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指路引航

鄧志慧 彭心韞 宋子節

2020年09月02日22:09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9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就“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習近平指出“要繼續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

這些年,全面深化改革從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積厚成勢,再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一路蹄疾步穩、勇毅篤行,在新起點上實現了新突破。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如何繼續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習近平指明方向,擘畫藍圖。

“深”——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

“要繼續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風雨無阻的戰略定力,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上,習近平這樣為用好“關鍵一招”指明方向。

縱觀幾次重要會議,“改革”一詞頻頻出現,既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關鍵,又是推動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

8月24日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習近平強調“要守正創新、開拓創新,大膽探索自己未來發展之路”﹔

8月20日召開的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要“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長三角區域一直是改革開放前沿”﹔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繼續擴大開放,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7月21日,習近平強調,“我們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強科技領域開放合作,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全面深化改革從夯基壘台到協同高效,在新起點上實現了新突破,堅定各方面深化改革的決心和信心,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積勢蓄力。

同時,深化改革要有“勇往直前、風雨無阻”的戰略定力,才能為推動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改革越到深處,越要擔當作為、蹄疾步穩,堅定不移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籬、破除妨礙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

在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看來,當前改革面臨新的任務,必須拿出更大的勇氣、更多的舉措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通過完善公平競爭制度,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使一切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徐洪才表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指出,“十四五”時期的發展離不開改革的推進和制度的完善,必須有一個保障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環境。

“要堅持以改革為根本動力,不斷地根據生產力的發展變化,調整和完善相應的生產關系。這個改革是一以貫之的,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進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主要手段。”張立群強調。

“實”——用好改革成果 抓落地見實效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圍繞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擴大對外開放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形成了一系列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實踐成果。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多措並舉減負穩崗擴就業,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建設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消藥品加成政策,推進分級診療,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推進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體制,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加快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全面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推進“雙一流”建設,深化學前教育改革,規范校外培訓機構,促進教育事業全面發展。

——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明確脫貧攻堅責任制,建立貧困退出機制,保障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深化政務服務便民化改革,放開放寬城鎮落戶條件,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等等。

這些改革舉措,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解決了民生領域許多操心事煩心事,使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改革帶來的新變化。

在這次深改會上,習近平要求,要運用好這些改革成果,在抓落地見實效上加大力度、加快進度、拓展深度,使各項改革朝著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聚焦發力。

改革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穆虹撰文表示,要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因勢利導、精准施策,系統謀劃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多推創造型、引領型、集成型改革,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和解決突出問題上出實招硬招。

張立群表示,向改革要紅利,突出問題導向,解決實際問題,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鮮明特征,也是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動力。要進一步地完善技術要素市場,更好地發揮市場在技術創新方面的作用,使企業成為創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各地各部門要為企業技術創新營造更好的制度環境、政策環境,打造科技、教育、產業、金融緊密融合的創新體系,把改革抓牢,讓措施著地,確保各項改革任務落到實處。

“新”——聚焦新問題 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自疫情發生以來,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出發,習近平在多個重要場合對國內國際形勢進行深入分析——

從國際上看,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我們必須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我國發展。

從國內來看,疫情的沖擊使我國很多市場主體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但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

在8月24日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用“逆風逆水”形容外部環境,指出國內“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他明確表示,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在這次深改會上,加快推進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把構建新發展格局同實施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銜接起來,在有條件的區域率先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加強改革前瞻性研究……習近平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既在戰略上布局,也在關鍵處落子。

張立群分析指出,新發展格局與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緊密結合,與積極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緊密結合,將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將通過中國經濟帶動中國市場和國際市場之間的循環,帶動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和世界產業鏈、供應鏈之間的循環。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財政金融室主任郭威認為,新一輪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為新發展格局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改革開放既是我們取得40多年歷史性成就的寶貴經驗,也是今后面對各類風險挑戰、破解發展難題的長期國策。特別是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等重要開放平台加快建設,金融服務業等領域重大開放措施落地實施,全方位、多層次、多領域的開放新格局加快形成,為我國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責編:何淼、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