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牽挂的全面小康“硬任務”系列報道之二

習近平的深情牽挂:“安心水”怎潤百姓心

宋子節

2020年08月04日09:46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編者按:2020年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雜志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就補齊短板進行了深刻闡述,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明了工作著力點。

習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牽涉到方方面面,但補短板是硬任務。8月3日起,人民網推出“習近平總書記牽挂的全面小康‘硬任務’”系列報道,深入解讀這篇重要文章的精髓要義。

2019年4月16日下午,習近平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在飲水安全方面,還有大約104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沒有解決,全國農村有6000萬人飲水安全需要鞏固提升。”2019年4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語重心長地說。“如果到了2020年這些問題還沒有得到較好解決,就會影響脫貧攻堅成色。”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要把好飲水安全的“總閘門”,補齊飲水安全的“小康短板”,讓一泓清泉潤澤百姓的心。

補齊“飲水安全”短板,問題比想象得更復雜

提到水資源匱乏,不少人都會將其與龜裂的大地和常年干旱的地區聯系起來。實際上,在中國,想要補齊奔小康的“飲水安全”短板,問題比人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

在我國,想要解決貧困地區飲水問題並非易事——

首先,中國水資源具有稀缺性、降水時空分布不均衡等先天特征。據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張春玲等專家於2013年發表的《淺析中國水資源短缺與貧困關系》顯示,水資源存在著資源型短缺、工程型短缺和水質型短缺三種形式。華北地區、西北地區、遼河流域屬於資源型缺水區域。而長江、珠江、鬆花江流域以及南方沿海地區出現工程型缺水,水利基礎設施薄弱﹔在珠三角、長三角等豐水區,受河道水體污染、冬春枯水期咸潮等影響,清潔水源嚴重不足。

其次,貧困地區又多分布在多石山區、荒漠區、高寒山區、黃土高原區等地,較為偏僻,遠離經濟中心地區,基礎設施薄弱,水資源短缺,特別是資源型、工程型缺水尤為突出。

路漫漫其修遠兮。一滴水,困住了許多貧困地區的百姓奔向小康的美好願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水利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治水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明確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為推進新時代治水提供了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

2013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提出“民生為上、治水為要,要尊重科學、審慎決策、精心施工,把這項惠及甘肅幾百萬人民群眾的圓夢工程、民生工程切實搞好,讓老百姓早日喝上干淨甘甜的洮河水”。

2019年4月16日,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飲水安全有保障主要是讓農村人口喝上放心水,統籌研究解決飲水安全問題。”還特別指出各地情況並不相同,“對飲水安全有保障,西北地區重點解決有水喝的問題,西南地區重點解決儲水供水和水質達標問題。”

2020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快扶貧項目開工復工,易地搬遷配套設施建設、住房和飲水安全掃尾工程任務上半年都要完成。

一句句鏗鏘話語為保障飲水安全、維護群眾利益指明方向。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下,一幅熱火朝天的奮斗藍圖已經在華夏大地上徐徐展開。

一地一策,為貧困地區引來“安心水”

飲水安全影響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成色。汩汩清水匯聚起殷殷真情,譜寫著脫貧攻堅道路上萬眾一心的凱歌。

2013年2月2日至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甘肅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那次考察,習近平總書記繞過九曲十八彎,先后來到海拔2400多米的定西市渭源縣元古堆村和海拔1900多米的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入戶看望老黨員和困難群眾。

缺水干旱是制約甘肅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一個主要難題。在一戶人家,習近平總書記特意端起一瓢水品嘗,感受村民真實的生活狀況。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渭源縣引洮供水工程工地視察,他對當地和隨行的國家有關部委負責同志說了8個字:“民生為上、治水為要”。

2014年,甘肅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竣工,汩汩清冽的洮河水流進旱塬山鄉,激活了貧瘠隴中的希望之源。2015年,總投資73.06億元的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正式開工,建成后,將有268萬余人從中受益,29萬余畝旱地變良田。

2019年9月18日,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黃河流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 積極支持流域省區打贏脫貧攻堅戰,解決好流域人民群眾特別是少數民族群眾關心的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生態安全等問題,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這些指示點明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的重要意義。

蜿蜒的黃河水流經陝西省府谷縣。這裡因其特有的地理特性導致水資源分布的時空不均,境內水土流失嚴重。村民常年要到幾公裡外的水井挑水吃。2019年,府谷縣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146處,解決了全縣2.4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擴大農村飲水安全項目的覆蓋范圍和惠及程度。

從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解決農村6300多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現代農業設施、飲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環境整治……可以看到,解決飲水問題始終是政府牽挂的一件大事。

“中國在解決飲水安全問題時離不開‘精准’二字。”北京大學貧困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雷明指出,“第一要點是精准識別,摸清不同地區缺水原因與缺水地區分布,區分缺水、水質差等不同因素造成的缺水。第二要點是精准施策,因人施策、因戶施策、因地區施策,地方將保障飲水安全納入到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中,優先安排資金,優先組織解決。”雷明強調,“在治理過程中各地探索創新組織模式,比如‘政府+社會+企業’‘龍頭企業+協會’等,精准發力採取多項有效措施。”

“綜觀我國解決貧困地區飲水安全問題,形成了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的經驗——因地制宜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不搞 ‘一刀切’。整體上採取了集中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模式,如城郊採取與城市並網的方式供水,遠離城鎮人口相對集中的中心村採取新建集中飲水安全工程等。”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姜文來指出,“同時,我們建立了中國特色的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機制,採取了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各負其責,確保將農村飲水安全落實到實處。”

有水百業旺,一涓“致富水”滋潤千萬家

2019年,在第六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各地區各部門務必咬定目標、一鼓作氣,堅決攻克深度貧困堡壘,著力補齊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短板,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

要想奔小康,就要搬開“水資源匱乏”的絆腳石。沒有水,注定貧瘠。水,還是一道關乎生存與發展、脫貧與致富的千年命題。

“消失幾十年的湖泊回來了!”站在塔裡木河尾閭台特瑪湖岸邊,塔裡木河流域管理局副局長吾買爾江·吾布力感嘆。20年生態輸水,塔裡木河流域生態改善,草木婆娑、飛鳥翔集的風光重現。

不僅如此,有水煥生機,解渴水變“致富水”。發展鄉村旅游,更多人吃上“生態飯”。當地政府扶持開發4A級景區,每天平均接待游客上千人次。村民在景區打工,每月工資有2600多元。

有了水,一切都活泛了。發展產業有了根基,脫貧攻堅有了保障。一座座蔬菜大棚拔地而起,一個個牛羊養殖場已具規模,一個個企業落地生根。一涓“致富水”滋潤了千萬家。

盼水、祈水﹔尋水、引水。來之不易,所以更加珍惜。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時說:“北方缺水,要認真研究節水灌溉技術,不能搞大水漫灌,把有限的水資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良性運行實現綜合效益的最大化,避免得來不易的水資源污染、浪費,是人們廣泛而朴實的心願。

根據《2020年水利扶貧工作要點》,水利部將督促地方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建立常態化的“回頭看”機制﹔對貧困地區、各渠道反映問題較多地區以及山區和偏遠地區,加大暗訪核查和“靶向”核查力度……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飲水安全的“短板”不僅要補齊,還要補牢。

“飲水安全不是‘時點’問題,而是一項長期工作。要建立穩定的安全供水機制——包括水質、水量、方便程度、保障率。未來我們要認真 ‘回頭看’,包括基礎水源地保護、管網建設、水質水量保障措施、運營運行等,為貧困地區人口安全飲水提供長久保障。”雷明指出。

“保障農村飲水安全不單是應急問題,更要長久地為農民服務。”姜文來表示,“要建立農村飲水安全可持續機制,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質量。同時,通過高效管理保障讓農村飲水安全用起來、好起來,如建立可持續的水價體系等,確保飲水工程能夠良性運行。”

不僅如此,水利部今年將全面完成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目標任務,加快補齊貧困地區水利基礎設施短板,認真落實水利惠民政策,全力推進重點區域水利扶貧工作,切實強化水利扶貧保障措施。

水潤民心,澤被萬物。喝好水、用好水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解決100多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搬開奔向小康路上的“絆腳石”,讓干淨水、放心水、“致富水”潤澤百姓的生活,流向人們的心間。


相關報道:

習近平總書記牽挂的全面小康“硬任務”系列報道之一

 

(責編:王欲然、楊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