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不眠:蒙窪蓄洪區7小時生死轉移

2020年07月21日09:07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今夜不眠:蒙窪蓄洪區7小時生死轉移

新華社合肥7月20日電(記者楊玉華、水金辰)19日晚11點,76歲的潘光輝開著電動三輪車已經上下潘台子十多趟了。床墊、電視機、一包包床單裹著的衣物,都從庄台下的老房子搬到了台上的兒子家。雖都是些老物件,可老潘還是不願意丟棄。

受近期強降雨影響,淮河干流王家壩站水位19日快速上漲,當晚7時,王家壩水位29.09米,距離保証水位僅0.21米。晚7時許,安徽省阜南縣接到指令,蒙窪蓄洪區內四個鄉鎮非安全區的群眾需要在20日凌晨3點全部轉移,確保行蓄洪區能夠隨時運用。

此時,距離凌晨3點僅7個多小時。蒙窪蓄洪區內,一場與洪水競速的人員大轉移進入倒計時。2000多人和潘光輝一樣,注定要過一個不眠之夜。

經歷過4次洪水的潘光輝感慨,以前庄台都是泥巴路,扁擔挑板車拉得好幾天。現在道路硬化了,開著電瓶車幾小時也就拉完了。

而桂廟村的養雞大戶劉超卻覺得時間不夠用。“4萬多隻雞,7個小時根本不夠。”劉超說著,手上的活兒卻不停。一箱箱雞籠搬上卡車,它們將“寄宿”在鄰鎮朋友的雞場裡。

今年4月,劉超看中了桂廟村這片設備齊全的老養殖場,決心搞規模養殖。從未經歷過蓄洪的他,對突如其來的洪水有些措手不及。

蒙窪蓄洪區內將近七成的土地已經流轉,像劉超這樣的種植養殖承包大戶不少。王家壩鎮和諧村黨支部書記劉杰一夜未眠。雖然他們隻有15戶轉移任務,但投入了近70名鎮村干部及志願者協助他們轉移。

“這些多半都是種植養殖大戶。”劉杰說,這些年村裡搞稻田養蝦,養殖螃蟹、鴿子,規模種養的面積增大了。

20日12時左右,一輛大巴車載著40多名阜南縣直機關的黨員增援桂廟村,幫助群眾轉移撤離。此時,村頭的農資經營戶吳孝龍正為店裡60噸化肥農藥的轉移發愁。如果不能趕在洪水來前轉移走,不僅是一筆財產損失,還會造成生態污染。

“我們來!”七八個黨員走進吳孝龍的店裡,一人扛起一袋化肥往車上運。不一會,又有十多名黨員聞訊趕來幫忙。

不到一個小時,吳孝龍店裡壘成小山的化肥被搬運一空。吳孝龍激動地一個勁兒說:“幸好有你們!”

離凌晨3點的轉移期限越來越近,蓄洪區內依然無人入眠。動員群眾盡快搬離的宣傳大喇叭仍然洪亮,一輛輛滿載轉移物品的電瓶三輪車在庄台上下往返,從四面八方緊急馳援的武警部隊、公安干警跑步前進……

凌晨3點,阜南縣王家壩蒙窪前線指揮部傳來消息,非安全區人員轉移基本完成。20日早晨7點,蒙窪蓄洪區內開始了最后一次拉網式排查。蓄洪區內非安全區域全部拉閘斷電。

8點32分,接國家防指命令,王家壩閘開閘泄洪,滾滾水流奔騰涌入蒙窪蓄洪區內,這個1953年建成的淮河干流中游的第一個行蓄洪區,第16次做出犧牲和奉獻。

(責編:梁秋坪、岳弘彬)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