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治》

今年三次深改委會議,中央強調了這些衛生領域重點

宋子節、彭心韞

2020年07月02日07:54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6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這是今年以來第三次召開中央深改委會議。

縱觀三次會議,中央就醫療衛生領域改革作出了立足當前、放眼長遠的重要部署。

因時而變,持續聚焦疫情防控熱點

醫療保障制度和體系,是中央深改委會議長期關注的內容。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后,中央針對因疫情暴露出來的醫療衛生體系的短板和不足,立足當前、放眼長遠,圍繞這一重大改革主題,作了出全面動員、全面部署。

從強調主題上看,2月14日召開的中央深改委第十二次會議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 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4月27日召開的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會議為“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完善治理體系 善於運用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沖擊”﹔6月30日召開的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會議為“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 扭住關鍵鼓勵探索突出實效”。可以看到,中央通過堅定不移深化改革,促進制度建設和治理效能更好轉化融合,善於運用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沖擊。

從會議背景上看,三次會議召開時面臨疫情防控的階段不同。主題講究“平戰結合”,即隨疫情防控的情況而做出相應調整,充分處理好“急時”與“不急時”的關系——

中央深改委第十二次會議身處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會上習近平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作出一系列部署﹔

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會議的召開伴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取得一定成績,復工復產持續推進。習近平指出,要促進制度建設和治理效能更好轉化融合,善於運用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沖擊﹔

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會議則對前一階段的疫情防控做出積極肯定,會議更加側重如何“應對變局開拓新局”“把預防為主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三次深改委會議內容凸顯了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這是一個關乎經濟社會發展乃至地區穩定的戰略問題。”中國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鄧利強指出。

隨事而制,三次深改委會議多向發力

今年三次中央深改委會議召開背景不同,面臨情況不同,內容各有側重,綜合協調,整體推進。

第十二次會議上,“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備受關注。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關於“生物安全”,習近平總書記之前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及過。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大會發言人張業遂表示,將抓緊完善新制定的生物安全法草案,爭取年內審議通過。

第十三次會議上,一手抓“應急物資保障機制健全”,一手抓“促進醫療保障制度健康持續發展”,實則從兩個重要維度筑牢疫情防控的安全網,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同時,這一次會議上持續完善上次會議提到的物資保障體系,提出“要打造醫療防治、物資儲備、產能動員‘三位一體’的物資保障體系”。

第十四次會議上,在談及公共衛生話題時,首先強調“著力增強衛生健康治理體系整體效能”,善於運用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沖擊,具體提出“加快推進健全分級診療制度、完善醫防協同機制”等措施,把防風險、打基礎、惠民生、利長遠的多項醫療體系改革有機統一起來。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是三次中央深改委會議傳遞出的強有力的信號。三次會議各有側重,其中醫療保障制度、應急物資保障機制等詞頻頻出現,勾勒出當前醫療衛生體系完善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對此,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教授游志斌指出,中央的要求進一步明晰了應急物資儲備保障體系建設思路和路徑,“採用供應鏈儲備、應急能力評估等物資儲備保障方式,促進應急物資儲備保障體系建設科學化。”

“改革與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在中央深改委會議上,“要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等法治建設要求也頻頻提出。“事隨勢遷,而法必變。在這次疫情中,現有醫療體系與法律一些短板和不足暴露出來,需要根據時代和實踐的發展與時俱進,更好地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游志斌這樣評價。

相輔相成,協力推進醫藥衛生制度完善

三次會議有著“問題導向、系統集成、持續推動”等一以貫之的特征,持續推進醫藥衛生體系與制度完善。

問題導向,即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的新挑戰,中央深改委會議強調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以問題導向的方式,集中發力,務實推動,重在落實。

系統集成,即布局“點”“面”結合。從重大疫情防控到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從針對疫情到針對其他各類疾病,從預防到救治,有點有面,各項改革任務,有著高度的系統集成性。三次會議中,既有體系層面探索,也有技術層面要求,可以說是“點面結合”,既要穩定“整體面”,又要在“具體點”上發力。

持續推進,即三次會議的部署既是對時下疫情引發的新思考、新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延續發展,體現醫藥衛生體系完善的接續遞進。

“這次應對疫情,我國公共衛生體系、醫療服務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一方面要充分肯定我們的醫藥衛生體系經受住了考驗,另一方面也要正視存在的問題,加大改革力度,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例如要重視在全社會加強公共衛生安全教育,塑造良好的生態觀念,形成和諧的生態系統,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認為,三次中央深改委會議充分體現黨中央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健康狀況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續改善。“在未來,我們還應加快中醫藥傳染病防控能力建設,全面發揮中醫藥在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中的作用,構建中西醫協同的衛生應急體系。”黃璐琦表示,“相信會對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推動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三次中央深改委會議充分証明,要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扭住關鍵鼓勵探索突出實效。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著力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努力做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我們就一定能凝聚起萬眾一心、攻堅克難的磅礡力量,戰勝一切風險挑戰,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責編:彭心韞、鄧志慧)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