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銀川考察調研 來源:新華社
6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銀川考察調研時來到賀蘭縣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近年來,我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快速發展,在促進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漁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些年,賀蘭縣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所在的四十裡店村,正從一個“空心村”變成一個“網紅村”。這一變化折射的是寧夏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探索。讓我們跟隨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見証昔日寧夏“空心村”的喜人變化。
完善生產鏈 建設富庶“塞上江南”
惟妙惟肖的稻田畫、別具風格的觀光棧橋、休閑垂釣的池塘以及淳朴自然的農家樂大院……這些元素正成為四十裡店村的代名詞。
幾年前,四十裡店村還是出了名的“空心村”——農村居民點用地不能合理有效利用,形成了內空外延的用地狀況。同時,四十裡店村一直沿襲著傳統農耕農作模式,農業基礎配套設施十分薄弱,當時全村整體收入長期處於賀蘭縣中下水平。
后來,在村支部引領和村集體共同努力下,一些頗具規模的水稻、蔬菜種植企業陸續進駐四十裡店村,利用流轉土地發展制種產業,搞現代化新型農業建設。
而如今,微風拂面帶來陣陣稻香,多彩稻田組成的巨大稻田畫盡收眼底,水田裡魚蝦悠閑地游著……寧夏稻漁空間詮釋出“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優美內涵。
寧夏賀蘭縣稻漁空間俯瞰。資料圖
2012年起,一些從事水稻生產的寧夏公司著手水稻立體生態種養示范區,希望將水稻產業做強做優,例如學習先進理念和技術,推動農田基礎建設,提高機械化使用率等。
在這個過程中,“稻漁共生”推廣開來——通過綜合種養模式,使水稻、魚、鴨、螃蟹、田螺、泥鰍等和諧共生,魚、鴨、蟹、泥鰍每天在稻田裡不停地游動,既鬆動了禾苗下方的泥土,幫助禾苗生長,也給禾苗生長提供了肥料,實現了一田多用的農田新景觀。
平整的水稻地 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既能種植,也能養殖。稻魚綜合種養能夠穩定糧食生產,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稻田撂荒閑置的“非農化”等問題,大大調動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促進糧食穩產。
水稻收獲后,由賀蘭縣有機稻米產業聯合體牽頭,組織多個聯合體成員單位,實現水稻生產、儲存、加工、綜合利用等一體化融合發展。
在這裡,農業生產、科學管理、農藝展示、農產品加工等項目實現有機融合。通過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服務”的生產經營模式,走產業化經營道路,構筑包括水稻種植、加工生產、電子商務等環節在內的全產業鏈條,讓農業生產插上綠色高效的翅膀。
推動多產業融合 讓農民在“家門口”脫貧致富
曾經的四十裡店村還是靠天吃飯、賴地穿衣的困頓景象,村民不得不外出務工,加劇了“空心村”現象。但隨著稻漁空間建設,不光村民回來了,還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四十裡店村從“空心村”一躍成為了銀川都市圈休閑旅游的“網紅村”。
稻漁空間模式的創新不僅豐富了農業生產模式,還與美食餐飲、特色民宿、漁事體驗、休閑垂釣和科普教育等旅游業態充分融合,把“農業+旅游”搞得紅紅火火。
稻田裡的“孫悟空” 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每逢周末,周邊市民到園區從事農耕體驗、作物收獲、垂釣、特色餐飲等活動。吃農家飯,種農家田,抬眼望去,一片塞上江南的田園畫卷正緩緩展開,令人流連忘返。
稻漁空間在建設之初,也受到停車位不足、餐廳接待能力弱、沒有民宿留住游客等問題的制約。隨著當地人的不斷摸索,稻漁空間完善基礎設施,新建了游客綜合服務中心、旅游衛生間、停車場等基礎服務設施,為游客提供更舒適的服務感受。
6月6日拍攝的銀川市首屆鄉村文化旅游節現場。 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今年6月,銀川市首屆鄉村旅游文化節在賀蘭縣稻漁空間生態休閑觀光園啟幕。現場組織鄉村徒步騎行大賽、摸魚、插秧、運糧等農事趣味比賽。同時還包括非遺、文創、農副產品展示展銷等。
在為期一個月的活動中,鄉村游還將開展“吃”在鄉村、“住”在鄉村、“購”在鄉村、“樂”在鄉村等活動,通過全面推動“文化旅游+農業”發展,引導廣大游客深度體驗銀川鄉村旅游示范區。
稻漁空間帶來人氣,更重要的是給當地村民帶來了收入。據媒體報道,在稻田生長期,這裡的巨型“稻田畫”平均每天吸引2000多名游客,旅游收入就有十多萬元。
同時,每年園區能解決周邊數十位村民的就業問題,幫助村民實現家門口務工掙錢的願望。通過對休閑及有機農業從業人員進行全方位培訓,輻射帶動周邊農民致富。
提升生態附加值 多彩稻田裡的美麗鄉村
顏色各異的美麗稻田 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從種植、養殖、生產、流通、電商,到休閑農業、旅游、娛樂等等,綠色元素貫穿在稻漁空間的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模式中。
“稻魚”共養可以減少廢水廢物的排放和病虫草害的發生。稻田中蟹類活動和攝食可有效減少雜草的滋生,並且為水稻生長提供天然養料,節省人力並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
根據研究表明,稻田中魚蝦能大量攝食稻田中蚊子幼虫和釘螺等,可以有效減少瘧疾和血吸虫病等重大傳染病的發生,構建健康安全的生態環境。
寧夏稻漁空間生態休閑觀光園 來源:農業農村部
不僅如此,稻漁空間的發展還有利於農村防洪蓄水、抗旱保收,體現出這一綜合種養模式的多功能性,這也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支撐。作為生態循環養殖模式,符合生態環境政策對農業發展的要求。
在推動旅游業發展時,稻漁空間注重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加“稻田低碳高效循環流水健康養殖技術觀賞區”等等,讓游客在旅游娛樂的同時感受綠色文明的重要性。
放眼全國,稻漁空間已經在多地推廣,並且在各地因地制宜,區域特色明顯。生產模式上,逐步形成稻—蟹、稻—蝦、稻—魚、稻—貝等二十余種典型模式。分布地區不同,相應水稻種植、水產品養殖、田間工程技術等也各有特色。稻漁空間的綠色附加值正在華夏大地鋪展開來。
2018年,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專門題寫了“建設美麗新寧夏,共圓偉大中國夢”的賀匾。稻花香裡說豐年,寧夏稻漁空間的積極探索,正是習近平總書記題詞的生動寫照。
從“空心村”到“網紅村”,稻漁空間給四十裡店村這個“空心村”帶來了爆棚的人氣,而人氣正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放眼寧夏,不少地方因地制宜,採取多種方式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為“空心村”注入新活力。寧夏培育出固原市彭陽縣、吳忠市利通區牛家坊村等一批農業、旅游業融合發展的典型,調整農村經濟結構,拓寬農業發展空間﹔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龍泉村通過建設蔬菜水果種植採摘基地等手段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成為遠近聞名的休閑旅游特色村庄等等。
“過去村裡人喜歡往城裡跑,這幾年農村越來越美,城裡人喜歡到村裡來。看著我們村人氣越來越旺,大伙日子越過越好,我臉上也越來越有光了。” 龍泉村村民徐長江這番話,也道出了許多村民的心聲。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因地制宜建設美麗鄉村,讓農村的產業、環境留住人,讓農村的機會吸引人,為建設安居樂業的家園匯聚更多智慧與力量。(鄧志慧 宋子節 方開燕 寬容)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