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李磊:維和戰場上的英雄戰士

梅世雄

2020年05月16日11:03  來源:新華網
 

  這是李磊像(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新華社成都5月14日電(記者梅世雄)每到清明節,很多人就會來到四川省蒲江縣復興鄉彭河社區,看望一位革命烈士的母親楊彬。

  楊彬的兒子李磊,是原第20集團軍某機械化步兵旅修理一連戰士,2016年7月在南蘇丹維和戰場上獻出了22歲的年輕生命。

  12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李磊與母親相依為命。他打小就有一個從軍報國的夢想,2011年如願成為楊根思生前所在部隊的一名戰士。

  軍人生來為打贏,訓練就要爭第一。入伍后,李磊刻苦訓練,很快成長為一名綜合素質全面過硬的優秀士兵。2012年3月,他被選送到原濟南坦克修理工訓練大隊學習。結業考試期間,他被教員選定當助教,可以免考,成了同期學兵中唯一一名助教和免考學兵。2014年,在“跨越-2014·朱日和C”對抗演習中,他擔負一個梯隊92式輪式步戰車底盤維修任務,成功保障了梯隊遠程機動1500公裡,排除大小故障160多處。2015年,他參加旅“楊根思杯”崗位練兵比武,奪得冠軍。

  2015年,得知所在部隊要組建維和步兵營,遠赴南蘇丹執行國際維和任務,他第一個遞交請戰書,並在選拔考試中脫穎而出。

  抵達任務區后,李磊雖長期在哨位執勤,可修車的技術卻並沒有落下。一有空閑時間,他就到營區車場,跟著老班長學習修車技術。他還將自己見到的故障、修過的車,都詳細記錄在本子上,修理技術也與日俱增,很快成了遠近聞名的修車能手。

  埃塞俄比亞維和營的一輛步戰車受損,兩個星期都沒修好。他們到中國維和步兵營尋求幫助,營裡指派李磊前去幫忙。僅用一下午,李磊就排除了故障。

  危險,突然降臨。

  南蘇丹時間2016年7月8日,南蘇丹政府軍與反政府軍爆發激烈交火,中國維和步兵營第一時間進入一級戰備。

  這一天,正好是李磊22歲生日。當時,李磊所在的步兵一連擔負1號難民營警戒封控任務,他一直堅守在難民營內,期間很多難民試圖翻越圍牆、沖撞營門,他都帶頭沖在前進行阻攔。

  7月9日執勤結束后,他通過微信朋友圈留下人生的最后感言:“這個生日禮物太大了,願所有戰友平平安安!”

  7月10日18時39分,李磊所乘坐的105號步戰車突遭一枚火箭彈襲擊。他受傷最重,頭部、胸部多處被彈片擊中,最終因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我這輩子就交給黨了。”這是李磊留下的最后遺言。

  “哨位,就是戰位!”自連隊擔負南蘇丹聯合國營區17個哨位觀察警戒任務后,李磊累計執勤超過1020小時。身為值守彈藥庫的16號哨位哨長,他每天穿戴20多公斤防護裝具執勤,無論驕陽似火、大雨傾盆,還是險情突發、槍聲四起,他都毫無畏懼,始終堅守崗位。

  李磊犧牲后,他被追記一等功並批准為革命烈士。戰友們說,李磊直面生死考驗,義無反顧奔向戰場,用生命彰顯了“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對黨和祖國的忠誠信念,書寫了“藍盔勇士”對維護世界和平的大義擔當,奏響了新時期的“英雄贊歌”。

  如今,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裡珍藏著烈士遺物——從他遺體中取出的彈片、犧牲時戴的頭盔、戰斗裝具、出國維和公務護照和勛章。這些浸透著鮮血的遺物,訴說著烈士的英雄壯舉,寄托著人們的哀思。

(責編:曹昆)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