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代表履職”系列報道之五

楊祉剛:打好復工復產“保衛戰” 做好盡職盡責“建言人”

人民網記者 杜明明

2020年05月15日09:09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別人不願意干的,我來干﹔大家都能干的,我先干。”這是全國人大代表楊祉剛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同時也是這位全國勞模、湖北省總工會兼職副主席的履職日常。

楊祉剛還有一個基層身份——神龍公司武漢工廠的鈑金工。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作為技術能手,楊祉剛帶頭報名參加復工,和廠裡第一批重回崗位的825名員工一起,組成生產線上的突擊隊。

“面對疫情的挑戰,人大代表的職責就是要沖在一線,帶領工友們打好這場復工復產‘保衛戰’。”戴好口罩和安全帽,握緊夾具和焊鉗,每一次飛濺的焊花,都是這位全國人大代表最平凡的堅守。

“認認真真把活干好,把疫情的損失補回來”

4月28日晚,在“致敬勞模點贊青春”東風公司工會、共青團系統“慶五一迎五四”網絡主題活動上,楊祉剛講出這樣一番話:

“我做不出轟轟烈烈的事業,但我會在我的本職崗位上,用百倍的努力,認認真真把活干好,和大家一起把因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受到的損失補回來。”

復工初期,武漢尚未解封,神龍公司武漢工廠制造三部部分員工無法按時返崗,存在人員不足的情況。

為確保公司P24項目按節點如期達成目標,楊祉剛主動申請從制造一部來到制造三部焊裝分廠,負責側圍線支援懸點焊工位,裝配車身側圍內板總成。

圖為楊祉剛進行懸點焊操作

懸點焊崗,是楊祉剛返崗復工后新安排的崗位,距離他上次抱焊鉗,已經過了11年。憑借豐富的工作經驗,他很快掌握了訣竅,但這項工作對體力的考驗起初還是讓他有點吃不消。

一把焊鉗重100多斤,每個零件焊點多達20個,需要不停地平移、托舉、翻轉,一天要重復無數遍相同的動作。即使有平衡器的支撐,對體能也是巨大的挑戰。而且,一不留神,焊出來的東西就會變形、有毛刺,對焊接質量要求極高,需要操作時全神關注,專心致志。

由於復工后人手不足,最忙碌的時候,楊祉剛要身兼四職,涉及多個車型崗位,一天最多要完成90台汽車配件的焊裝。在大家的齊心努力下,今年4月,公司順利開啟了P24新車型的預售。

“我知道很辛苦,但是來了以后不可能挑活,有安排就服從安排”,面對人民網記者的採訪,楊祉剛的話語朴實無華。

入職17年,從楊祉剛手中下線的汽車達10萬多台,焊接與鈑金方面,幾乎沒有返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還自編教材,做好傳幫帶。

2017年“楊祉剛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除了培訓技術工人,他還與業務骨干一起進行科研攻關,組織員工參加勞動技能大賽,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工友們對楊祉剛的一致評價,也是最真誠的贊揚。

“要了解基層,更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疫情爆發之初,正常生產生活驟然“停擺”,一些家庭永失至愛親朋,看著每天迅速上升的數字,楊祉剛夜不能寐,心揪成了一團。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又是湖北省工會兼職副主席,總得做點什麼”。面對網絡謠言引發的不良情緒,他明辨是非傳遞正能量﹔面對基層單位口罩短缺的棘手問題,他多方協調省總工會、東風廠工會等予以解決﹔面對困難重重亟需救助的同胞,他組織或參與了多次捐款……事雖不大,錢雖不多,但涓涓細流,匯成江河。

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他從未忘記過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去年兩會期間,楊祉剛提出的《關於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勵廣大職工在高質量發展中建功立業的建議》引發了廣泛關注。

2019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拓寬技術技能人才上升通道、拓展基層人員發展空間、加大對基層一線獎勵激勵力度等三方面舉措。湖北省也提出要推動產業工人實現終身培訓。

這讓楊祉剛很欣慰,他開心地說:“國家重視我們的建議並吸納其中的意見,讓我覺得作為一個人大代表,我的職責是神聖而光榮的。”

楊祉剛(右)與工友一起進行業務交流

今年,楊祉剛注意傾聽工友們的心聲,用心收集建議思考議案,為參加今年的兩會做好准備工作。針對一些湖北外出務工者受到歧視的現象,以及其他諸如殘疾人或女性職場歧視的問題,他准備了《關於建立歧視行為懲戒機制的建議》。而對於技能人才培養等話題,他也一如既往地保持著關注,計劃在今年兩會上提出一些加快落實的指導性建議。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們發揮的是橋梁作用。今年疫情對各行各業都有很大的影響,兩會上我們要圍繞著保障民生問題好好討論……”楊祉剛朴素的語言中流淌著工人的質朴與善良,他說會繼續傾聽來自一線產業工人的聲音,了解大家的訴求,把大家的好建議、好想法帶到全國兩會上。

相關閱讀:

“疫情下的代表履職”系列報道之一|邢青鬆:不忘代表初心 當好鄉村振興帶頭人

“疫情下的代表履職”系列報道之二|如克亞木·麥提賽地:戰疫萬裡捐大米 民族團結“亞克西”

“疫情下的代表履職”系列報道之三|劉慶峰:讓人工智能助力抗疫,引領新基建

“疫情下的代表履職”系列報道之四|袁海波:讓農民工出得去,留得住,回得來

(責編:楊光宇、曹昆)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