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代表履職”系列報道之三

劉慶峰:讓人工智能助力抗疫,引領新基建

人民網記者 李闊

2020年05月13日10:33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劉慶峰,科大訊飛董事長,連續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同時也是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兼職教授、博導。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1月21日,劉慶峰在公司內部迅速動員,成立了抗疫領導小組。他堅守“疫”線,一方面組織科研人員加緊攻關,研發出相關醫療輔助抗疫產品﹔另一方面,積極協調各方,先后投入捐贈抗疫物資和人工智能產品價值超過3700萬元人民幣。

“戰疫情,我們責無旁貸”

疫情爆發之初,正值春節,國內醫療物資缺乏,國外相關醫療物資進口有很困難。大年三十,劉慶峰開始組織一線協調物資運輸,大年初一,將公司採購部和國際部員工派往全球各地採購物資。在他的協調調度下,來自土耳其、阿聯酋等國家的N95-1860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重要醫療物資,通過各種途徑運回國內,第一時間捐贈給武漢中南醫院等醫院,解了燃眉之急。

疫情初期,特別是一線影像科醫生需要對確診患者、疑似及發熱門診患者的胸部CT進行快速准確地判讀,然而,當時一線醫生閱片任務重、時間緊,心理壓力大。“當時,因為咽拭子置放位置等原因,核酸檢測出的結果出現一定的不准確,如何進一步交叉檢驗,CT的結果就顯得非常重要。”當時疫情嚴重,情況緊急,大年三十凌晨,劉慶峰與中科大校長包信和商定,立刻研發一款輔助醫生快速診斷CT的智能系統。

為了採集臨床一線數據,特別是那些危重病人的相關數據,在“中科院科技攻關指揮部”協調下,科研人員穿上隔離服,冒險進入救治醫院紅區重症病房。三天后,一款名叫“新冠肺炎影像輔助診斷平台”的產品部署落地應用,賦能基層醫療,3秒可完成一例患者的新冠肺炎輔助診斷,為醫生提供准確、高效的輔助診斷參考。

疫情期間,劉慶峰還帶領科研團隊研發出“新冠肺炎康復智能護航系統”、“智慧空中課堂”、“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皖事通”APP等都派上大用場,並通過數據迭代與算法優化保証系統加速升級,助力抗疫。僅“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就協助武漢完成了近500萬人次的排查,協助全國30個省份累積排查發熱病人和需要隔離需要觀察的病人以及重點社區人員5000余萬人次。

“戰疫情,我們責無旁貸。我們充分發揮人工智能技術優勢,積極投入抗疫戰,踐行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這也是我作為一位全國人大代表的職責所在。”劉慶峰說。

“讓人工智能引領‘新基建’”

正如2003年“非典”催熟了電商平台,新冠肺炎疫情也正在催生消費者新的消費習慣,倒逼傳統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這些都將加快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經濟發展。

“在疫情防控期間,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在醫療服務、科研攻關、在線教育等各個領域發揮了積極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出來的消費習慣將會延續下去,形成對新基建的強烈需求。”劉慶峰認為,后疫情時代,將極大催生數字經濟的繁榮發展,新基建、新經濟將引領新一輪產業革命。

疫情期間,劉慶峰時刻關注技術團隊戰疫最新進展。

有經濟學家指出,受國內外復雜因素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而“新舊動能”轉換則是應對經濟下行的核心著力點。“加強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基建,有助於對沖疫情影響,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穩經濟、穩增長,滿足數字經濟的需求,”劉慶峰告訴記者,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基建將助力產業發展,激發更多新需求、創造更多新業態,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這次疫情期間,“在線教學”、“在線辦公”等需求陡增。劉慶峰提出的以智慧空中課堂(線上直播課)為核心的“停課不停學”方案,已先后為湖北等21個省6500 余所中小學提供人工智能教育產品和服務,累計服務師生超過1500萬,並在疫情期間向社會免費提供。

在劉慶峰看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的健康碼、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等各種高效管理和便民服務,已經同水和電一樣,成了城市“基礎設施”。

“我們也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人工智能發展一定要以解決社會剛需為出發點,這也將是人工智能與此前互聯網產業浪潮的最大不同。”劉慶峰通過分析公司旗下多款產品在疫情期間的表現數據后,認為人工智能紅利兌現期已經到來。

2019年全國兩會上,劉慶峰曾建議加快確立人工智能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投資方向。“今天,我們正處在人工智能發展的第三次浪潮,面臨著巨大的歷史機遇。”作為連任四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劉慶峰一直關注和推動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科技創新。

對於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劉慶峰充滿期待。他告訴記者,他將繼續關注和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更好地發揮人工智能在新基建中的“引領”作用,讓人工智能技術更好地同大數據和互聯網結合起來,努力創造智能化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不會改變,我們有信心戰勝疫情帶來的沖擊。” 

相關閱讀:

“疫情下的代表履職”系列報道之一|邢青鬆:不忘代表初心 當好鄉村振興帶頭人

“疫情下的代表履職”系列報道之二|如克亞木·麥提賽地:戰疫萬裡捐大米 民族團結“亞克西”

(責編:楊光宇、曹昆)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