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推進,改變鄉村面貌——江蘇鹽城市加快改善農民住房條件工作紀實

2020年04月15日11:47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鹽都區大岡鎮佳富新型農村社區。

實施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改善蘇北農民住房條件,是江蘇省委省政府貫徹中央精神的重要舉措。2018年9月以來,江蘇省鹽城市順應農民群眾期盼,在提升群眾住房條件、人居環境、公共服務和文明程度諸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改善農民住房條件工作面廣量大,任務十分艱巨。鹽城市站在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高度,從提高農民群眾生活質量的初心出發,著力點始終放在改善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上,統籌推進,加快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努力提升鄉村面貌,讓人民群眾更加滿意。

配套完善,讓百姓“住有宜居”

“我們農村也和城裡一樣,有垃圾分類集中點,當然就再也不能亂扔亂放垃圾雜物了,新社區的環境衛生得靠咱們自己來保護。”4月3日傍晚,建湖縣恆濟鎮恆東村新型農村社區村民劉玉山將家裡一天的生活垃圾送到集中點后,一邊在小區裡散步健身,一邊和結伴的鄰居聊著小區的環境。

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方便農民生產生活,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建湖縣恆濟鎮村建辦主任王勇認為,實施農房改善,要讓農民由“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轉變。

恆東新型農村社區是建湖縣農房改善“一鎮十村”示范村。“農房改善,首先要研究好‘老百姓怎麼住得舒心’的問題。在設計時不但要考慮把保留原村居自然風貌和水鄉文化結合起來,還要把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好。”王勇說,恆東新型農村社區不僅通上了管道天燃氣,還設置了電瓶車公共充電處,降低電瓶車不規范充電的危險性。

“改善農民住房條件,要做適合農村的配套,讓農民晒得了谷,種得了菜,跳得了舞,住得更舒心。”鹽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長張宏春介紹,全市各地遵循“先規劃后建設、先配套后蓋房、先地下后地上”原則,推進“十有”標准建設,並突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將養老設施作為公建配套納入新型農村社區規劃建設中。同時,鼓勵引導各地因地制宜,採取“10+N”方式,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

“新房子不僅比老房子舒服,環境配套也大不一樣了,我家隔壁就是村衛生室、文化會堂、超市、浴室。老伴到梨園打工也就10分鐘路程,一天能掙到80塊工錢哩。”今年春節,濱海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夾堆村二組村民馮孝成一家在新房裡過了第一個年,覺得生活更方便。

農房改善過程中,各地都尊重當地風俗習慣、風土人情,將會堂、文化禮堂、文體活動中心、民宿宴會廳等,集成建設為多功能會堂,設置在一樓方便群眾。同時圍繞打造“全齡”社區,“全科”社工,合並設置黨群服務中心、益農服務社、文化活動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衛生室等,配齊超市、電商中心、快遞收發點等便民服務設施,最大化地滿足群眾生產生活實際需求。

家門口就業,群眾過上好日子

農房改善抓綱帶目,涉及面廣。順應時代發展規律,堅持四化同步,鹽城市積極打造農房改善“升級版”,做好農房改善“后半篇文章”,聚民心、筑同心、更創新。

在推進農房改善進程中,產業發展有著強大吸引力,讓許多農戶因產業興旺帶來的“家門口就業”而獲得利好。在大豐區新豐鎮太興新型農村社區,隨著農民住房條件的改善,村民們的生產方式也產生巨大變化,依托臨近的“荷蘭花海”景區,全村產業發展由傳統的種植業轉變為欣欣向榮的“花經濟”。

“全村共有耕地10500畝,已經流轉了70%以上,用於做旅游項目、長花卉苗木。村民大多離開土地,在附近的景區或家庭農場打工,每天都有上百元收入。”太興村黨總支書記王友宏介紹,在新型農村社區裡,不少村民還在家裡做起了民宿和農家樂的生意。

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各地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規劃、工業園區規劃、旅游景區規劃和市域鎮村布局規劃等多圖疊加,努力做到新型農村社區“靠近田、貼近廠”,附近都有一個園區或基地相依托,把搬遷群眾融入到產業鏈條中,拓寬就業渠道,提高農民收入。結合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實際,同步推進土地流轉,促進適度規模經營,2018年9月以來,鹽城市新建新型農村社區靠工業園區的68個、靠近農業園區的88個、靠近旅游園區的8個。

鹽城市100多個村還在農房改善中挖掘土地資源優勢,有效帶動村級集體收入增長,一舉甩掉貧困帽子,2020年全市計劃建設高標准農田62萬畝。“通過宅基地的復墾,土地項目的整理,全村的耕地由原來的5000畝增加到現在的6000畝,目前每畝900元的租金全部流轉,村集體每年增加90萬元。”建湖縣上岡鎮樹新村村主任劉士亮說,搬進新型社區的農民既住上了好房子,還過上了好日子。

共治共管,改變陋習樹新風

“好房子、好習慣、好風氣,是新型農村社區的‘標配’。”濱海縣八巨鎮前案村在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前,就早早規劃了三年建設方案,並在建設新型社區的同時,還對黨群服務中心進行升級改造,讓村民參與到興村治村決策中。該村黨總支書記朱立雄說,村裡成立了村文明新風理事會、制定出台《前案村移風易俗12條》、設立村“新風餐廳”和文明新風“積分小超市”,將文明新風尚、生活新理念融入新型農村社區。

如今,前案村新建的村文化廣場、法制廣場已送戲50多場、送電影超百場。朱立雄感到,與老村庄比,新型農村社區有了“大變化”:“豐富的鄉村文化內涵,拉近群眾心靈間的距離,勤勞致富、助人為樂、文明和諧蔚然成風,培植了文明家庭、最美前案人、好媳婦、好公婆等一批群眾身邊的先進典型和道德標杆。”

一直以來,鹽城市兼顧統籌推進鄉村治理優化,提倡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盡量不跨行政村,便於鄉村治理及時跟進。阜寧、射陽等地在新型農村社區建立黨群服務中心,確保新型農村社區建到哪裡,黨組織就跟進到哪裡﹔建湖縣探索形成改善農戶經濟管理和社會管理分離模式。各個新型農村社區利用文化牆、活動中心等平台陣地,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推廣開展“美麗庭院”創建活動,調動廣大農村婦女參與農村環境改善和鄉村治理熱情。

在射陽縣盤灣鎮,通過探索物管制度,讓新型農村社區管理質量更高。走進裕民新型農村社區,家家門前都設有分類垃圾桶,戶戶房前屋后干淨整潔。“充分征求村民意見后,在物業管理模式上,我們採用了‘三個三分之一物管模式’,即物業費由財政撥一點、集體拿一點、村民籌一點。”裕民村黨總支書記房勇介紹,社區村民通過業主大會,選舉出小區業主管理委員會,討論通過了小區物管制度,村民參與度很高。

像盤灣鎮一樣,鹽城市各地從源頭抓起,完善后續管理制度,引導農民參與管理、自我服務,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推進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各地還整合各條線各專業資源,構建起垃圾清運、綠化管護、公廁保潔“三位一體”長效管理機制,農民居住環境顯著改善,鄉村面貌得到有效提升。

(責編:宋子節、鄧志慧)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