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有方》

勇立潮頭再爭先——四個角度理解習近平浙江之行

梁秋坪

2020年04月02日19:05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時入早春,錢塘微雨,萬物以榮。3月29日至4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先后來到浙江寧波、湖州、杭州等地,深入港口、企業、農村、生態濕地等與職工、村民交流,聽取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

隨著全球疫情蔓延和經濟形勢變化,我國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正面臨新的重大挑戰,在這非常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浙江之行備受關注。

為疫情形勢作最新判斷 因時因勢精准施策

考察期間,幾張現場照片頻頻刷屏,畫面記錄著:在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碼頭、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村、杭州西溪濕地戶外考察時,在周圍環境空曠,通風條件良好,人員稀疏的前提下,習近平和隨行眾人都摘下了口罩。

疫情形勢在變,防控思路在變,口罩“摘”與“不摘”之間,無疑是“因時因勢精准施策”的重要體現。3月1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於印發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的通知》,對不同場景下戴口罩提出科學建議。總書記的一個舉動,實則體現了科學防疫的態度,釋放出中國疫情態勢不斷趨好的信號。

“中央關於防控形勢的分析和防控工作的整體部署,特別是從實際出發,精准施策的要求是非常及時和科學的。這次國家最高領導人帶頭摘下口罩,堅定了人民群眾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底氣,有利於加快經濟社會秩序正常恢復。”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部教授戴焰軍表示。

對當前疫情形勢怎麼看?習近平給出最新判斷:境內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但境外疫情正在加劇蔓延,我國面臨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大幅增加。因此“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必須牢牢堅持。

習近平重點提到兩件事,一是要加大對無症狀感染者管理工作力度。據國家衛健委通報,4月1日,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55例,尚在醫學觀察的有1075例。現階段研究表明,無症狀感染者存在傳染性,必須“繼續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精准落實到復工復產和社會生活各方面”。二是要把嚴防境外疫情輸入作為當前乃至較長一段時間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4月1日新增確診病例35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習近平要求,筑起應對境外疫情輸入風險的堅固防線,不能出現任何漏洞。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認為,在經過一段時間艱苦努力,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當前境外輸入風險加大,防控仍不能放鬆。與此同時,要在精准防控的前提下,讓市場重新有造血功能、讓市場主體恢復發展信心,復工復產應成了國家日程中“主攻”方向。

關切中小企業復蘇和發展 “組合拳”給民營經濟吃“定心丸”

復工關系就業穩定,復產關系經濟發展。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的大事。

此次浙江之行,習近平選擇的兩個復工復產調研點頗具深意。一個是貨物吞吐量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的寧波舟山港,另一個則是中小型民營制造企業聚集的北侖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區。前者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后者則被稱為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

當前全球疫情的蔓延,對國內產業鏈、供應鏈及外貿出口造成較大影響,我國外貿進出口形勢可能還會進一步惡化。“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如何危中尋機?習近平作出指示,要深入分析,全面權衡,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

“若短期疫情不能結束,那麼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會持續。穩定我國外貿基本盤,做好‘六穩’工作,必須平衡好短期與長期的關系。作為最高領導人,如何在非常時期指揮打贏經濟社會發展這場硬仗,勢必要親自考察調研,做到心中有數,方可精准出‘棋’。”西北政法大學經濟學院陳鋒副教授表示。

疫情之下,中小企業生存不易,總書記始終牽挂於心,並在多個場合、多次會議中研究解決中小企業發展難題。“黨中央在研究的時候,特別想到了中小企業,已經出台了一些政策的組合拳。”習近平在園區交流時表示。

“完善支持中小微企業的財稅、金融、社保等政策”“要加大對重點行業和中小企業幫扶力度,救助政策要精准落地”“繼續研究出台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一系列重要部署背后折射了黨中央對中小民營企業的高度重視。

“黨中央未雨綢繆高度重視,疫情期間密集出台多項護航政策,精准幫扶中小企業共渡難關,力度空前。現有的政策‘組合拳’讓很多中小企業在疫情沖擊波下站穩了腳跟。”陳鋒表示,現階段企業應跟緊政策,最大限度地用好政策紅利,積極復工復產。危中有機,中小企業應以“涉險闖關、敢於勝利”的堅定信念,搶抓機遇,創新發展,盡量減緩疫情造成的沖擊、盡快走出企業發展的困境。

筑牢生態文明之基 堅定綠色發展之路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習近平深入安吉縣余村村和西溪濕地,就是聚焦生態文明建設,調研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主題。

余村,不僅是“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地,更是鄉村振興戰略鮮活樣板。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這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15年來,余村堅定踐行這一理念,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綠色發展之路,成為浙江省首批全面小康示范村。

一路行進,美麗余村新圖景徐徐展開,習近平十分高興,連連稱贊:“實踐証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

余村的“蝶變”之路是安吉縣生態文明建設的“小小觸角”。2003年至今,習近平已是第三次來到安吉。每次強調最多的是“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道路”。

在安吉,“綠水青山”不斷“淌金流銀”,安吉白茶興縣富民便是“兩山”理論的最佳注腳。現在“富了一方人”的白茶正扎根扶貧一線,化為生態扶貧裡的“綠色”希望。2018年7月,習近平收到安吉縣黃杜村“向貧困地區捐贈白茶苗”的來信后,通過中辦轉達了對他們的問候,充分肯定這種為黨分憂、先富幫后富的精神,勉勵大家把幫扶困難群眾這種事做實做好做出成效,帶動更多人為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鄉村振興關鍵的開局之年。習近平在余村交流時特別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要有城市現代化,也要有農業農村現代化,要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上下更大功夫。”這席話目光長遠,著眼的是廣大農村更加美好的明天。

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是全國首個國家濕地公園,也成為“美麗中國”和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實踐基地。西溪之美,除了自然,還在文化。當前,以西溪濕地為中心的大西溪經濟圈、文化圈和生活圈正在形成。

濕地貴在原生態,原生態是發展旅游的資本,發展旅游不能犧牲生態環境。一直以來,濕地保護都是習近平國內考察的關注點。見到西溪濕地水草豐美,習近平叮囑道:“水是濕地的靈魂,自然生態之美是西溪濕地最內在、最重要的美。要堅定不移把保護擺在第一位,盡最大努力保持濕地生態和水環境。”

一個村庄,一個濕地,是一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觀察窗口。余村人的小康故事講述著人同自然和諧相處,西溪濕地成為城市名片靠的是生態改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更加深刻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隻有綠色發展,才能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才能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引領下,黨中央全面部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把“美麗中國”作為宏偉目標。此中良苦用心和高瞻遠矚,令人深思。

聚焦社會治理 探索答好城市治理基礎題

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此次大考是對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集中檢閱。

此次習近平還考察了安吉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和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就是聚焦社會治理。

安吉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設有10個開放式接訪窗口,多部門集中辦公、一站式服務,是建設服務型政府,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在社會治理領域落地的生動實踐。“基層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習近平在調研中強調,要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把黨員、干部下訪和群眾上訪結合起來,把群眾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規范起來,讓老百姓遇到問題能有地方“找個說法”,切實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中明確,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在防疫中,基層社會治理體系顯示了巨大優勢,但初期的防控亂象也暴露出了社會管理中存在一些短板。要想打造‘社會治理共同體’,必須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建立健全社會治理體制、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等方面。”戴焰軍認為。

城市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環節,在城市治理實踐中,浙江走在前列。2016年,杭州市政府宣布推出“城市大腦”智慧城市建設計劃,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間率先推出“健康碼”。

城市大腦是建設“數字杭州”的重要舉措。在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習近平高度肯定了杭州市運用城市大腦提升交通、文旅、衛健等系統治理能力的創新成果。他指出,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新一代信息與通訊技術革命正在前所未有地改變人本身和社會的結構與社會運行的機制。當今高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必須進行社會治理的創新,建立以創新為目標的社會治理體系,全面推進智慧治理,開創善治新時代。”武漢大學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羅教講認為。

城市有“大腦”,治理更“聰明”。考察中,習近平對杭州提出新要求:在建設城市大腦方面繼續探索創新,進一步挖掘城市發展潛力,加快建設智慧城市,為全國創造更多可推廣的經驗。言之諄諄、期待殷殷。習近平對城市治理的高度重視,背后是對完善社會治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入思考。

一個好的社會治理體系,必須以人民為中心,下足“繡花功夫”,打磨消弭矛盾於基層的能力,同時也離不開科技的“硬核支撐”,實現社會治理方式轉型升級,此外,更要體現“平時好用、戰時管用”的全周期管理意識,這是新時代對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的全新要求。

(責編: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