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22日電 生態環境部22日公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結果。總體來看,全國城市環境空氣、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質量保持穩定,生態環境質量未受疫情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生態環境部第一時間印發《關於做好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生態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發揮水、空氣自動站的監測預警作用,指導各地開展空氣、地表水,尤其是飲用水水源地等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工作,保障防疫期間生態環境質量安全。針對疫情防控過程可能存在的過度使用消毒劑的情形,要求在飲用水水源地常規監測指標基礎上,增加余氯等特征指標監測。出台相關技術文件,規范應急監測和疫情防護要求,指導各地配合有關部門做好醫療廢水、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的監督性監測。
地方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按照統一部署,在當地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統一指揮下,制定應急監測方案,認真做好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地、定點醫療機構、相關污水處理設施等監測,並將監測結果及時反饋有關單位和部門,指導做好污水處理、消毒等防疫處置工作。
337個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自動監測結果表明,2020年2月1日至19日,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7.1%,比去年同期上升9.3個百分點。
1601個國家網水質自動站監測結果表明,2020年2月1日至19日,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87.3%,Ⅳ類和Ⅴ類斷面比例為10.8%,劣Ⅴ類斷面比例為1.9%,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保持穩定。
累計對6900余個飲用水水源地開展的監測結果表明,2020年2月1日至19日,未發現受疫情影響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的情況。其中,對994個飲用水水源地開展了余氯監測,7個飲用水水源地余氯有檢出,濃度低於自來水廠出水標准,其它飲用水水源地余氯均未檢出。湖北省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其中,武漢市長江紗帽(左)、漢江宗關、長江楊泗港、長江沌口、漢江琴口等主要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優於《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Ⅲ類標准限值。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總體未受疫情影響。
2020年2月1日至20日,全國各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均組織對重點地區定點醫療機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出水水質開展了監督性監測。其中,武漢市對火神山醫院、同濟醫院、協和醫院等63家定點醫院的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開展了監測。監測結果表明,定點醫療機構污水處理設施出水余氯濃度基本符合《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466-2005)限值,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出水余氯均有檢出。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