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讀懂“中國之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問題。
2020年1月2日起,人民網推出《中國之治》欄目,圍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重維度,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聚焦“中國之治”,解析發展背后的“中國密碼”。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農村地區養老現狀同樣值得人們關注。如何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糾正我國養老存在的“重城市,輕農村”問題,建立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中國之治》近期聚焦民生保障領域,本期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原秘書長唐鈞,共同探討縣域專業服務如何打通農村養老的“最后一公裡”。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原秘書長 唐鈞
人民網:近年來,農村空心化、農村家庭空巢化問題隨著社會發展日益突出。當前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工作遇到了哪些問題?
唐鈞:隨著外出農民工日益增長,高齡、留守、獨居的農村老年人越來越多,農村養老已成為一個讓老人堵心、子女揪心、政府擔憂的現實難題。為了生計而外出打工的子女很難將父母帶在身邊,難免有一部分老人要留在農村。因此,農村養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不容掉以輕心的“一環”。如何補齊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這塊明顯的短板,更好地滿足億萬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避免農村養老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脫節”,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近年來為應對老齡化問題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城鎮養老服務可及性和可獲得性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但是,農村養老服務的發展依然滯后,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同時,城鎮發展養老服務的成功經驗又很難照搬到農村。
人民網:讓佔比近半的農村老人尤其是留守老人老有所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之義。在您看來,農村養老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唐鈞:養老問題包括兩方面——資金問題與服務問題。在農村,服務短缺現象更值得關注。人口老齡化造成的最大的社會問題是勞動力匱乏,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流向城市,農村老年人誰來照顧?這些問題要求我們必須走出一條符合農村實際、符合農村老年人實際,供需銜接、質優價廉、方便可及的“接地氣”的農村養老服務發展之路。
在失能老人群體中,服務短缺最為明顯。對農村老年人而言,在無病無災的情況下,還能夠自給自足,自食其力。但是,老年人因為生理的原因,會因為疾病、衰弱和認知障礙等逐漸地從部分失能到完全失能。作為養老服務中的“最痛點”,強化對部分失能和失能的老年人的照護和保障,是健全養老保障體系,確保老有所養、老有所終的關鍵所在。
人民網:近年來,全國多地探索以解決農村失能老人為重點的養老服務中心,面臨著哪些挑戰?有哪些解決措施?
唐鈞:農村的養老機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敬老院,一直都存在。但是敬老院的服務對象是有特殊困難的孤寡老人。目前縣鄉(鎮)兩級的敬老院硬件設施大多還可以,有的甚至還很不一般。但是,院內的老人生活待遇大多偏低,生活比較清苦。更大的問題是日常運營經費不足,服務提供差強人意,造成很多敬老院床位閑置。
我個人的看法是,應當充分利用縣鄉(鎮)兩級的敬老院,不僅要收養孤寡老人,更應該考慮對社會開放。接收部分有支付能力的社會老人,從而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由此出發,我提出了“縣域養老服務體系”這個概念——在縣域范圍內,不分城鄉,統籌當地老年人的養老服務問題。這種離家不離鄉的養老服務模式,有效滿足了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文娛活動、情感交流等需求。
例如一家上海的專業養老服務機構在浙江省海鹽縣建立分支機構,對當地的敬老院以公辦民營的方式進行合作,對社會老人提供專業服務。這種由專業機構提供專業服務、公辦民營、“以城帶鄉”的養老模式是一種值得推廣的農村養老方式。
人民網:基層政府要主動作為,積極推動多方社會力量行動起來籌辦農村養老服務中心。同時,本地人是否也可以參與到養老服務當中?
唐鈞:群眾的事情群眾辦,建設並運營農村養老服務中心,必須發揮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性。例如上海的這家專業養老服務機構在江蘇鹽城射陽縣也建有分支機構,機構在每個村招募一到兩個中年婦女擔任養老服務人員,首先對她們進行專業培訓,通過手機APP分配工作。服務人員通過手機可以看到誰家有服務需求。需要服務的老人由縣裡和鄉鎮確定,然后縣民政局出資購買服務。在養老服務中心有一個軟件系統,可以隨時看到服務人員在服務對象家裡服務的情況,以及收集對於服務的反饋與評價。
這種形式的好處有三:首先,服務需求主要在本村或鄰村,避免在提供服務的路上花費過多時間﹔第二,本村的鄉鄰互相熟悉,接受服務的老人與家屬比較放心﹔第三,提供養老服務的人並非完全以此為生,所以對費用要求不高,因此可有效控制服務成本。
人民網:您的意思是說,把以上這兩種不同的服務方式放到一起,就構成了“縣域養老服務體系”。
唐鈞:理想的政策設計,實際上是以縣—鄉鎮—村建立一個系統化的基礎平台,將機構服務、社區服務和居家服務聯接起來,形成縣域養老服務體系。用這個整合的體系來打通農村養老服務的“最后一公裡。”
我們的老年服務,既要社會化,又要專業化。由專業服務機構在縣區設定“旗艦養老服務機構”,我們可以稱其為“老年服務運營商”﹔然后向鄉鎮和村一級的社區擴散﹔再由社區的養老服務機構延伸到居家做上門服務。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具有整合效應的“機構—社區—居家”的縣域養老服務體系。隻有這樣的政策設計,才能滿足老年人各方面需要,還可以充分利用當地勞動力資源,使老年服務真正紅火起來,讓農村老年人特別是失能老人能夠享受到有尊嚴的生活。
人民網:從未來看,農村養老將有哪些方面的突破?
唐鈞:進一步推動農村養老服務創新,完善農村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是推進鄉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現代化的題中之義。2019年我國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目前很難再說“未富先老”,而是“未備先老”。真正的健康管理不應僅僅考慮治病,治病是一種被動措施,應當主動關注老年人的健康狀況,這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息息相關。在農村養老服務中,政府、鄉村社區、老年服務機構與農村個人和家庭共同發揮作用。隻要全社會一起努力,就可以讓農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同樣有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