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的十年”國內篇

輝煌十年 無愧於歷史的答卷

——從十年國內十大新聞回顧和展望改革發展進程

劉融、梁秋坪

2020年01月22日00:01  來源:人民網
 

2020年,21世紀進入新的10年。回首過去10年,新中國在砥礪奮進中走過了改革開放40周年,在波瀾壯闊中迎來了70周年華誕。10年,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能走出多遠?歲末年初,翻開人民日報過去10年每年評選刊發的國內十大新聞:重大紀念日、黨的建設、改革、依法治國、經濟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科技、民生保障、軍事、主場外交等10條脈絡清晰可見,涵蓋我國全面進步的方方面面。

強黨建、抓改革,保民生、促發展。通過這10條脈絡,我們清晰地看到,10年來,黨中央高屋建瓴,放眼全局,布下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大棋局,使中國改革發展各領域成就斐然。40年改革開放,中國和世界的關系進一步密切﹔40年不懈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改革開放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

當時間勾勒出新的年輪,今日之中國再次站在關鍵的節點上。黨中央已作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大部署,中國正進行著全方位、全領域的對外開放,“中國之治”已闊步邁向新境界。

10年,那些來之不易的成績、彌足珍貴的經驗指引我們繼續砥礪前行,在現代化事業偉大進軍中,創造一個又一個輝煌10年。人民網通過對10年人民日報國內十大新聞的梳理,全景展現中國這艘巨輪的航行方向,以饗讀者。

一、重大紀念日:近10場活動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這10年,我們一直倍加珍惜我們黨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記紅色政權是從哪裡來的、新中國是怎麼建立起來的。我們一次次隆重集會,紀念一個個重大歷史關頭,總結成就回顧光輝歷程,向一切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勛的革命先輩和烈士們表示深切懷念……

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裡程碑。這三大裡程碑的紀念活動是10年來的大事要事,首當其沖入選人民日報十大國內新聞:

2011年,我們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2016年,我們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近一個世紀前,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在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帶領下,中華民族開啟了偉大復興的新征程。

2018年,我們在砥礪奮進中走過了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中國人民創造的人間奇跡讓我們無比自豪、無比驕傲。

2019年,我們在波瀾壯闊中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盛世盛典,凝聚起中華兒女的愛國情、強國志。

梳理10年來人民日報評選的國內十大新聞,我國在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方面不斷推進,有多條新聞入選:

2019年,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一國兩制”偉大構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偉大創舉,完全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

2015年,習近平同馬英九會面,實現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晤,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2019年,我們隆重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兩岸關系發展歷程証明,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

秀水泱泱,紅船依舊﹔時代變遷,精神永恆。走得再遠,我們也沒有忘記走過的過去,沒有忘記當初為什麼出發。我們回顧這些重大歷史時刻,是為了更好地展望未來,砥礪前行——

2014年,我們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設立紀念日和公祭日,是為了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表明中國人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2015年,我們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這一偉大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2016年,我們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紅軍長征這一革命壯舉,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

一場社會革命要取得最終勝利,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人間正道在歷史的天空中愈發耀眼,在世事的變遷中更加篤定。我們腳踏人間正道,何懼世事滄桑。

權威專家展望:歷史光芒照進現實 匯聚新時代榜樣力量

戴焰軍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部教授

回顧過去是為了更好地前行。這些年,我們紀念並設置了不少重大紀念日,以多種形式讓廣大人民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國近代以來170多年的斗爭史,了解我們黨近百年的奮斗史、新中國70年來的發展史,了解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等。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多種紀念活動更有利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激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深入人心,新時代賦予我們這代人的使命和擔當更加清晰明確。“心中有榜樣,腳下有力量”。未來10年,我國將一如既往在重要時間開展紀念活動,以多種形式弘揚和紀念先進典型,用紅色文化引領大眾文化的價值導向,讓歷史的光芒照進現實,讓那些為國家和民族偉大事業犧牲的革命先烈們得到應有的敬仰和愛戴﹔用榜樣的力量溫暖人鼓舞人啟迪人,匯聚新時代榜樣的力量。

二、黨的建設:10次大會10件大事 領航新時代新征程

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之初,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作為初心,把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使命。1921年,從紅船啟航的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2021年,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人民日報國內十大新聞“黨的建設”這一脈絡中,我們能夠清晰地梳理出,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百年大黨,10年來不斷努力提高執政能力、完善執政方式、永葆政治本色。

10次重要大會,讓思想的燈塔為新時代楊帆領航——

2011年,十七屆六中全會部署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通過了新形勢下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2012年,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黨和國家的奮斗歷程由此翻開新一頁。同年,十八屆一中全會選舉習近平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決定﹔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被確定為總目標﹔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十三五”規劃建議﹔2016年,十八屆六中全會號召全黨同志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繼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2017年,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正式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將其寫入黨章,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不斷引領時代前進,是新時代精神的精華。同年10月召開的十九屆一中全會選舉習近平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2019年10月,一次具有開創性、裡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勝利閉幕。經國序民,正其制度。這必將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優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10件治黨大事,黨的堅強決心為新征程破局開路——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10年來,我們黨在實踐中不斷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時刻不忘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2011年,中央舉辦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提出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做好群眾工作的總體思路和重點任務﹔2012年,中央出台八項規定,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2013年,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自上而下開展,次年便取得了重大成果,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10年來,黨中央以深沉的使命憂患意識,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人”的堅定決心,大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2012年,中央加大反腐力度,薄熙來、王立軍、劉志軍、李春城等一批高官受到黨紀國法嚴處﹔2014年,周永康、徐才厚、蘇榮、令計劃等高級領導干部落馬……至2015年,查處的省部級干部已經覆蓋了31個省(區、市),這表明了黨中央堅定不移懲治腐敗的堅強意志和鮮明態度,體現了黨紀國法面前人人平等、反腐無禁區的原則。

“打虎”不手軟、“拍蠅”得民心、“獵狐”追窮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抓住全面從嚴治黨這個“牛鼻子”,以雷霆萬鈞之勢為治國理政破局開路:2015年,中央修訂頒布廉潔自律准則和紀律處分條例﹔2016年,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強調繼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內監督方式方法不斷改革創新,反腐實現全面覆蓋、不留死角,中央巡視震懾效應不斷放大、派駐監督的“探頭”作用充分發揮、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已經形成中國特色國家監察體制。

“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對當前形式作出重大判斷,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2019年,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新長征路上,我們重整行裝再出發……

權威專家展望: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開創全面從嚴治黨新局面

戴焰軍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部教授

未來10年,中國共產黨將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進。實現偉大夢想,必須建設偉大工程。這個偉大工程就是我們黨正在深入推進的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在接下來的10年裡如何深入推進黨的建設,不斷通過自身建設提高執政能力和水平,將在4個方面繼續發力:

第一,繼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黨內存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也日益突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這些深層次問題就像病菌毒瘤一樣,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偉大工程、贏得偉大斗爭勝利埋下了隱患。在未來10年,我們黨將毫不動搖地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著力解決黨內政治生活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開創全面從嚴治黨新局面。

第二,把信任激勵同嚴格監督結合起來。隨著全面從嚴治黨的日益深入推進,在強化對黨內權力的監督制約的前提下,如何激勵廣大黨員干部敢作為、敢擔當、敢負責、敢干事也成為新的考題。當前,中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未來10年,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難啃的“硬骨頭”,更加迫切需要一大批敢擔當有作為的改革發展實干家。各級黨組織應把信任激勵同嚴格監督結合起來,有效調動黨員、干部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第三,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未來10年,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將是完成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首要任務的一計良策。黨員隊伍建設是黨的建設的基礎。伴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社會生活方式、組織形式、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更加多樣化,黨員隊伍建設也面臨更多難題。在這種情況下,隻有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才能使基層組織真正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才能使共產黨員能更好的肩負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任。

第四,密切黨群關系。未來10年,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結合新領域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適應新的時代要求是我們黨亟需解決的問題。在新條件下,我們黨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發揮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証。

三、改革:各領域全覆蓋 四梁八柱主體框架拔地而起

改革,是一個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詞語,一直貫穿於國家發展和進步的方方面面。10年前,中國改革已逐漸進入深水區,到了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關鍵時刻,考驗著改革者的決心,檢驗著改革者的智慧。

從國家層面到民生領域,10年來,有關“改革”的重大會議、政策實施等方面的新聞在人民日報“十大新聞”評選中出現近10次,佔重要篇幅: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集合號,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立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同年,由習近平親自挂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由此開啟,中國改革開放邁入新天地。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開局之年。1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任務,分解為336項重要改革舉措。一年之內,一批具有結構支撐作用的改革“重頭戲”陸續啟幕,全面深化改革的態勢已經形成。

闖關奪隘,縱深推進。敢於“亮劍”、敢於“斷腕”,啃下“硬骨頭”、攻克“突破口”。戶籍制度改革、司法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院士制度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新一輪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各領域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拔地而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刻變革以破竹之勢在中華大地迸發。

真刀真槍,迎難而上。2018年,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作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僅3個月,方案確定的25個應挂牌的新組建或重新組建部門全部亮相﹔

刀刃向內,斷腕壯志。2017年,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在全國推開。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揭牌,中國特色國家監察體制已經形成﹔

千家萬戶,國計民生。2015年,全面放開二孩,優化人口結構,獨生子女政策終結。

……

國外有媒體如此評價,“環顧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像當今中國這樣,以一種說到做到、隻爭朝夕的方式推進改革。”

權威專家展望:沒有完成時 社會主義各項制度將走向成熟

莫紀宏 知名憲法學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所長

制度方面,改革沒有完成時,隻有進行時,旨在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的制度改革永遠在路上。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了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制度的社會主義制度13個方面的具體制度。這些制度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諸多領域,很多制度還在發展中,還需要通過不斷改革來逐步完善。包含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制度體系已經基本定型,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仍然需要大刀闊斧地實行制度改革和制度創新。

未來10年,我們通過制度改革來改掉那些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不相適應的因素,通過制度創新來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體系,把制度改革轉化為制度創新的內在動力,把制度創新的成果及時轉化為制度效能,通過制度化的實踐來使得社會主義各項制度最終定型化、走向成熟。

魏建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常務副主任、商務部原副部長

未來10年,中國將繼續加快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打贏脫貧攻堅戰,盡快消除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差距,盡快消除城鄉差距,特別是不同人群收入的差距。未來中國的改革將會呈現出越是深水區和“硬骨頭”,越要繼續迎難而上。我們依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勢,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依靠人民,集中精力打攻堅戰,化解難題,破解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呈現出一種萬馬奔騰的景象。

四、依法治國:多項成就 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法治興、黨興、國家興。法治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在人民日報國內十大新聞中,一個個重要事件和時間節點,讓我們看到10年來,法治已經成為我國治理體系的關鍵一環。用法治提升公平正義獲得感,各領域各環節的改革進程都在法治軌道上有序推進:

2010年,人大代表選舉實現城鄉“同票同權”,更好地保証城鄉人民享有平等的選舉權,我國民主政治建設取得了歷史性的進步﹔2011年,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 ,黨的十五大立法工作目標如期完成﹔同年,在輿論高度關注和熱切期盼中,90多家中央部門首次公開“三公”經費,接受社會監督﹔2013年,公安部啟動集中打擊網絡有組織制造謠言的專項行動……

“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為建設法治中國做出頂層設計,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全面的戰略部署,一個系統工程,國家治理領域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就此開啟。

2017年,民法總則通過實施,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注入了強大動力,開啟了我國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的新時代。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明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這標志著我們黨對建設法治中國的理論探索和實踐發展都達到了新的高度。

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表決通過。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歷史性時刻,是我國堅持推進依法治國、依憲治國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我國的法治建設的成就,可以列舉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條。”藍圖已經繪就,我們在黨的領導下厲行法治、穩健前行,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使依法治國更好地造福人民。

權威專家展望: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 法治文化建設蔚然成風

莫紀宏 知名憲法學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所長

未來10年,我國的法治建設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而不斷走向完善。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要實現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一個階段的目標和任務,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各項法治工作也要上一個新台階,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基本建成。

為此,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法治工作的總抓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要加快步伐,包括民法典在內的一系列重要法律陸續出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升,司法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中的重要作用日漸增強,作為關鍵少數的各級黨政機構的領導干部法律意識普遍提高,全民族的法律素養初步養成,法治文化建設蔚然成風。

法治人才隊伍建設得到高度重視,特別是涉外法治人才從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都有較大改觀,中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初步形成,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人才強法、域外用法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核心價值追求,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信心和決心更加堅定。

五、經濟發展:保持定力 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

一個歷史性的飛躍!國家統計局2020年初對外公布,2019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99.0865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首次站上1萬美元的新台階。

還記得2008年那場嚴重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給融入全球化的中國經濟帶來嚴重沖擊,打亂了中國經濟前進的步伐。那一年,中國經濟增幅掉頭一路向下。從人民日報的國內十大新聞中可以看到,2012年,前三個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分別為8.1%、7.6%、7.4%。從這組數字看,中國經濟仍在下滑,但積極變化已然發生。

中國經濟將如何發展?黨中央高瞻遠矚,撥雲破霧,在歷史規律中看清大勢,心無旁騖發展經濟,我們有定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深刻把握,對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認識不斷深化:2013年,黨中央作出判斷,我國經濟發展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2014年,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2017年,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這艘巨輪正穩健前行。黨中央這一系列重大判斷,也正體現在人民日報每年的國內十大新聞中:

2016年,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2018年,個稅起征點上調。同年,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直指民營經濟現實困難和社會上出現的雜音,以“三個沒有變”的鮮明表態給民營企業家吃下“定心丸”,為保持民營經濟發展勢頭注入了強大動力,為民營經濟走向更加廣闊舞台注入了堅定信心。

保持定力,我們有沉著穩健的切實行動。2019年,大規模減稅降費持續發力助企業輕裝上陣,一項項為企業減負的政策接連出台……

10年,我們實現了從“十二五”到“十三五”的歷史新跨越。2020年,我們即將迎來“十四五”,面對風險挑戰,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共渡難關,寫下了精彩的中國答卷。

權威專家展望:高水平、高質量 將對全球經濟發展產生重要意義

魏建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常務副主任、商務部原副部長

未來10年,中國經濟發展有兩個關鍵詞:高水平、高質量,就是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將關鍵要做好以下3個方面:

第一,進一步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未來10年,我們將繼續以新發展理念為重要抓手引領高質量發展,把新發展理念作為“紅綠燈、指揮棒”,破解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難題。

第二,進一步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未來10年高質量發展的主線和切入口。在今后發展中,首先要講求效率。我們要淘汰一大批效率小,甚至是無效的供給,通過創新手段實現效率更高、供給更有效。未來10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並取得新進展,將成為決定中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的重要因素。

第三,進一步堅持以創新引領各領域發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尤其當前,中央提出要釋放市場紅利,更加要釋放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紅利。我們將繼續利用自身制度優勢和制度釋放出來的紅利,破解改革當前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未來,創新將不僅集中在某個領域,理論創新結合實踐創新,創新將在各領域全面開花。

未來10年,中國高質量發展將對全球經濟發展產生重要意義。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裡,中國既有市場優勢,又有高質量發展優勢。中國將有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大體,在全球承擔更大責任。

六、區域協調發展:5項重大戰略落地 新格局已經形成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自然資源稟賦差別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統籌區域發展從來都是一個重大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立足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和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做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統籌推進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和東部率先發展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新的區域發展戰略穩步推進,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區域發展協調性持續增強,形成了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區域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統計人民日報國內十大新聞,共列舉出了5項重大戰略部署:

2013年,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挂牌﹔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京津冀一體化”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被定位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設立,是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2018年,作為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自由貿易港在海南的首發落地,海南全境建設自貿區並探索實行自由貿易港政策﹔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布……

一系列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和政策舉措的落地,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取得積極成效,我國已形成以西部、東北、中部、東部四大板塊為基礎,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等重大區域戰略為引領的區域發展模式,對於保持經濟整體持續穩定增長、提高國際競爭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權威專家展望:發揮各板塊特色優勢為主的城市群將初步建成

魏建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常務副主任、商務部原副部長

當前,我國區域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區域發展改革任務依然十分艱巨。習近平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特別強調,要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完善區域政策和空間布局,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構建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打造世界級創新平台和增長極。

未來10年,中國將會出現以城市群為標志的驗証式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區域戰略穩步推進並走向快速發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揮各區域板塊特色和優勢為主的城市群將初步建成,區域協調發展將呈現新格局。

未來的發展,將不再是單個城市間的競爭,而是城市群之間的競爭﹔不是同質性競爭,而是互補性競爭。未來中國GDP超過萬億的城市將會越來越多,幾大區域板塊同時發力,將帶動中國區域協調發展呈現出新的態勢。

七、科技:12次上榜 多個領域創造多項“世界之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高技術領域……10年來,一大批分布在高端裝備、戰略性新興產業、信息化等重大工程驚艷全球,中國在多個領域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在人民日報國內十大新聞中,科技領域出現12次:

——航空航天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從2011年天宮神八太空交會對接,到2016年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全面勝利,我國開啟“空間站時代”﹔2019年,嫦娥四號首次實現人類探測器月背軟著陸,開啟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多個領域捷報頻傳,重大成果舉世矚目。“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運算速度位列世界第一、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下潛至7062米創新紀錄、屠呦呦獲因發現治療瘧疾的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有超級“天眼”之稱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落成、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成功 ……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10年來,“補短板”“鑄重器”,一批批重大專項和重大工程建設已成燎原之勢,讓世界矚目,成為現代化建設的可靠支撐,成為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之舉。

如今,中國已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大國,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中國正以越來越開放的姿態與世界共同前行,正向著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權威專家展望:重大科技計劃已在路上 我國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

余建斌 人民日報經濟社會部綜合室主任

展望新一年,不少重大科技計劃已在路上。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有望在2020年實施,中國空間站建設也計劃在這一年向太空送去第一塊搭建的“積木”。中國北斗將完成全部組網衛星發射,向世界遞出一張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領域的“中國名片”。5G網絡的建設將催生全新應用場景,像4G助推移動互聯網誕生一樣,有望創造出超乎想象的新事物。身處創新涌動的時代,這份幸運值得每個人去珍惜和把握。著眼長遠,從基礎性、原創性研究,到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攻關,再到發展引領產業變革的顛覆性技術,正不斷催生新產業、創造新就業。發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技術、空天技術,推動增材制造裝備、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發展,重視基因組、干細胞、合成生物、再生醫學等技術對生命科學、生物育種、工業生物領域的深刻影響,開發氫能、燃料電池等新一代能源技術,發揮納米、石墨烯等技術對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

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未來10年,當一座座創新之城巍然聳立,一個個科學中心落地生根,一項項科學成果破繭而出,一批批科技人才匯成創新洪流,科技創新將帶動全面創新,以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以高效率的創新體系支撐高水平的創新型國家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根本轉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動力。

八、民生保障:涵蓋6大方面 “真招實招”讓人民更有獲得感

當今中國,放眼神州大地,處處都有新變化新氣象。10年來,人民日報的國內十大新聞中,“民生保障”這條脈絡的新聞上榜達十余次,涵蓋物價房價、文化、醫療、體育、生態文明、基礎設施建設等6大方面,可見黨中央關心民生,出台改善民生的“真招實招”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一系列關鍵性的民生保障措施落地生根﹔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現代化駛出了“加速度”,一項項具有標志性的民生保障工程扎實推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滄桑巨變,換了人間。

——穩物價房價用政策兜底民生。面對以農產品為主的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較快,2010年,“國16條”出台,穩定市場價格,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從2010年出台“國11條”起,政府連續打出房地產調控“組合拳”。如今,多年來的投機炒作受到強有力抑制,多渠道保障住有所居的政策措施效果日漸顯現。“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明確定位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

——文化事業不斷繁榮發展。2011年,十七屆六中全會部署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通過了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2012年,文化體制改革全面推進,階段性改革任務基本完成。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共同發展,文化軟實力逐步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漢語學習熱潮在眾多國家興起。

——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成效顯著。2011年,城鄉居民參加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人數超13億,覆蓋率達95%以上,我國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醫療保障網。經過不懈努力,疾病防控能力明顯增強,居民健康狀況顯著改善。黨的十八大以來,醫療、醫保、醫藥事業深入發展,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分級診療制度逐步建立,全民醫保體系加快健全,為人民健康撐起牢固保障網。

——體育事業產業快速蓬勃發展。2015年,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北京因此成為全球首個獲得冬、夏兩季奧運會舉辦權的城市。近年來,我國運動員在各項國際比賽中捷報頻傳。2016年,中國女排3︰1戰勝塞爾維亞隊,時隔12年再奪奧運冠軍,極大振奮了國民精神,掀起學習“女排精神”的新熱潮。

——生態文明建設日益加強。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3年,面對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空氣污染問題,國務院出台《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在2018年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全面部署,要 “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

——現代基礎設施建設領跑世界。10年來,我國高鐵一再刷新世界紀錄。從2010年高鐵裡程躍居全球第一,到目前“四縱四橫”高鐵網已建成運營﹔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這項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使受益人口4.38億人﹔2018年,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成為連接粵港澳大灣區東西兩岸的重要樞紐,標志著我國隧島橋設計施工管理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

過去10年,養老保險制度覆蓋全民,中國進入了老年人可以人人享受養老金時代﹔2020年,脫貧攻堅進入收官之年,中國將成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的消除(絕對)貧困的首個發展中國家……以人民為中心,一系列惠民政策措施紛紛出台實施,人民生活實現歷史性跨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權威專家展望:中國特色民生保障制度體系將更加成熟定型

鄭功成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

民生發展是衡量國家制度與治理體系最具綜合意義的指標。在新中國成立70年來民生領域已經創造出了人類發展奇跡,黨的十九大報告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的《決定》又對國家現代化進程與民生發展做出了清晰的部署,我們可以對未來10年的民生發展做如下展望:

中國特色的民生保障制度體系將更加成熟定型。未來,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包括教育制度、就業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醫療衛生制度等均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統一規制下,以公平、普惠為基本取向,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中國民生的持續發展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為全體人民提供穩定的預期。

教育方面的普惠性與公平性將持續得到提升。在實現九年義務教育普惠目標的基礎上,義務教育的公平性將伴隨城鄉一體化而得以全面實現,政府負責的義務教育也必定從現在的九年制向12年制甚至更長時間延伸,高等教育從大眾化走向普及化,終身教育體系將全面得到確立,勞動力受教育年限將在現有10.6年的基礎上提高到13年以上,即平均達到大學水准,居於世界前列。

就業質量將成為就業優先政策的重要取向。在努力追求充分就業的條件下,未來10年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適應人口結構特別是勞動力結構的深刻變化,不斷提高就業質量,真正實現讓勞動者走向體面就業。其中,就業機會平等與反就業歧視必定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業勞動者走向職業化,工業與服務業及各種新業態下的勞動者的經濟社會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勞動報酬將伴隨工資正常增長而逐步提升,勞資關系將通過宏觀政策規制、引領和健全的協商機制更加和諧。

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將全面建成。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障、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福利等必定獲得全面發展,其中,多層次養老保險、醫療保障制度日益健全,保障水平會持續提升。以一老一幼為重點的社會福利事業與基本公共服務將伴隨國家政策的日益成熟而成為整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社會化的養老服務網絡將覆蓋城鄉並能夠滿足有需要的老年人的服務需要,兒童福利事業將獲得快速發展並使育兒成本大幅下降。中國人民的疾病醫療、養老、育幼等后顧之憂將從根本上得到化解。

居民收入可能實現倍增。勞動者報酬會持續增長,財產性收入也會因房屋租賃市場發育成熟和金融投資途徑不斷拓寬以及對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機制的不斷完善而快速增長,而伴隨社會保障制度的日益健全亦將使轉移性收入成為城鄉居民更加重要的收入來源,因此,居民收入在未來10年可望實現倍增計劃,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不同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會顯著縮小,中等收入群體亦會實現翻番目標。中國將成為高收入國家和收入分配相對平等的國家,基尼系數將降低到0.4以下,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的步伐。

醫療衛生事業將步入高質量發展時代。伴隨醫療保障體系日益健全和健康中國建設穩步推進,公共衛生事業將在公共投入持續加大的條件下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醫療服務體系的布局也必定能夠適應人口流動及其帶來的變化走向更加合理,並通過未來10年持續夯實基層衛生服務網絡將更加方便群眾,服務質量也會持續得到提升,全民健康與健康管理服務會成為時尚,中國人民將以更健康的姿態迄立於世界,人均預期壽命將達到80歲以上,居民健康水平居於發達國家的前列。

消費安全與生態環境更有保障。通過嚴格制度、依法治理,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將徹底得到根治,人民將再無食品藥品問題的后顧之憂。而伴隨污染治理攻堅戰的全面打響,環境污染問題將得到有效治理,綠水青山、藍天白雲、宜居城市、宜居鄉村將遍及中華大地,人居環境的持續大幅改善必定使民生質量產生新的飛躍。

人民的文化權利將不斷擴張並得到滿足。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將全面建成,精神文化產品將極大豐富,人民群眾能夠普遍享受各種精神文化產品,並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中不斷提高生活品質與生活品味。

社會治理將沿著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向穩步邁進,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將成為現實。由此將開辟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社會建設的途徑,人民當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識將進一步強化,並通過創新和加強社會治理機制而成為社會現代化的主體,進而不斷增進社會團結,實現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

未來10年,必定是中國人民從全面小康生活闊步走向美好生活新時代的10年,城鄉居民的生活品質與生活品味將在全面小康社會的起點上邁上美好生活的新台階。

九、強軍興軍:“改革”“航母” 兩大關鍵詞搶眼亮眼

人民軍隊從誕生之日起一直發展到今天,就是一支不斷改革創新的軍隊。任何困難和障礙對於英雄的人民軍隊而言,萬水千山隻等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和中央軍委推進強軍興軍,習主席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鮮明提出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人民日報國內十大新聞的“強軍興軍”這一脈絡裡,“改革”和“航母”兩大關鍵詞十分搶眼。

國防和軍隊改革扎實推進,人民軍隊展現出新時代強軍風貌。兩次重要事件節點,均上榜當年人民日報國內十大新聞——

2015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會,習近平在會上宣布,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同年,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在京舉行。會議決定,調整軍委總部體制、實行軍委多部門制、組建陸軍領導機構、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裁減軍隊員額30萬、組建新的軍委紀委、調整組建軍委審計署、組建新的軍委政法委……

新一輪軍隊改革啟動,人民軍隊迎來一場整體性、革命性變革。2016年,解放軍五大戰區正式成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北部戰區、中部戰區授予軍旗並發布訓令。這是黨中央和中央軍委著眼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作出的戰略決策,是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的標志性舉措。

國產航母入列,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從“遼寧艦”到“山東艦”,人民日報國內十大新聞記錄了我國航母發展每次重大進展:

2012年,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交接入列后,“遼寧艦”繼續開展相關科研試驗和軍事訓練等工作,殲—15戰機順利進行起降航母飛行訓練﹔2017年,我國自行研制的首艘航空母艦出塢下水,標志我國自主設計建造航空母艦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彰顯中國國家整體力量的提升﹔2019年底,我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艦在海南三亞某軍港交付海軍,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山東艦”,舷號為“17”……

黨旗飄飄,軍徽熠熠。過去的2019年,我們難忘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的那場盛大的國慶大閱兵。約一萬五千名官兵以昂揚的姿態走過天安門,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建設強大的人民軍隊是我們黨的不懈追求。10年來,國防和軍隊建設不斷適應形勢任務變化,開創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人民軍隊履行職能使命的能力顯著提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有力戰略支撐。

權威專家展望:在4個方面繼續前行

徐光裕 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高級顧問

過去10年,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幾次重大沙場閱兵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軍隊強軍興軍的嶄新面貌,在推進強軍偉大事業中書寫了輝煌篇章。展望未來10年,人民軍隊將在以下4方面繼續前行:

將繼續堅持政治建軍的革命傳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覺抵制“和平病”對軍隊的侵蝕。未來,在中央軍委的領導下,人民軍隊將繼續堅決掃除侵蝕軍隊肌體、腐蝕官兵思想、制約戰斗力建設的障礙,以堅強決心意志向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邁進。

將繼續堅持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則,扭住能打仗、打勝仗這個強軍之要,繼續努力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科技強軍之路。積極學習先進、不斷創新、彌補短板、更新換代,全面提升武器技術裝備的現代化水平,使我軍的戰力能進一步適應全時空、高效率、多對手、多任務、多樣式的實戰需要。例如,2030年前我國新型航母戰斗群或巡航遠洋﹔三位一體戰略核威懾能力將與時俱進獲得提升﹔電子戰、信息戰、網絡戰、智能戰的技術手段和攻防能力將會步入世界頂級水平。

將繼續為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貢獻力量。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軍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未來10年,我軍將繼續以實際行動為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貢獻力量。

十、主場外交:6場會議1個機構設立 中國的主張擲地有聲

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中國一直秉持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歷史擔當,張開雙臂擁抱世界。10年來,一次次主場外交,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提供中國智慧、貢獻中國方案。截至目前,我國建交國達到180個,“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十年來,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2014年APEC峰會、G20杭州峰會……我國成功舉辦了多場重要國際會議,開創了外交新格局,贏得國內外高度評價——

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舉行,成為世界博覽會史上最大規模的一屆博覽會,被譽為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界性盛會”﹔2014年,北京,APEC峰會舉行,雁棲湖水擁抱五洲,展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各經濟體領導人高度評價中國為促進世界經濟繁榮發揮的重要作用﹔2016年,杭州,中國首次舉辦G20峰會,取得一系列積極成果……

十年來,從“一帶一路”倡議落地生根到亞投行不斷吸收新成員,從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到一系列擴大開放措施陸續出台,中國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共促發展、合作共贏的責任擔當,我們的主張擲地有聲——

2016年,全球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亞投行——正式成立並開業,首批通過4個項目,至2018年底,亞投行成員總數增加至93個﹔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是中國首倡舉辦的“一帶一路”建設框架內層級最高、規模最大的國際會議﹔2017年,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以“三個一如既往”闡釋中國共產黨人對世界的擔當,強調為世界“和平安寧”“共同發展”“文明交流互鑒”作貢獻﹔2018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行,“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弱肉強食、贏者通吃是一條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贏才是越走越寬的人間正道。”習近平主席的話贏得各國廣泛贊同……

6場會議1個機構設立,都入選至當年人民日報國內十大新聞中。世界對中國的關注,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切﹔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也從未像今天這樣久遠。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過去的2019年裡,習近平主席出席了四大主場外交活動,深入闡述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文明交流互鑒等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發出維護多邊主義時代強音。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全面開放,不僅拓展自身開放空間,更體現歷史轉折關頭大國責任與擔當。

“風物長宜放眼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這是中國領導人的倡議,也是世界人民的憧憬。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評價的那樣,“中國已成為多邊主義的最重要支柱,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不可或缺、值得信賴的重要力量”。

權威專家展望:將打破“國強必霸”歷史定論 承擔更多國際責任

楊希雨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當今世界正進入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過去的10年,以中國一系列主場外交為突出代表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通過提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回答了如何實現世界秩序新舊轉換的方向性問題﹔中國通過提出和努力推動“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通過提出和努力推進“構建全球伙伴關系“,回答了中國特色大國崛起的和平發展道路。當今中國,正進入前所未有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未來10年,世界將見証:

中國外交將繼續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的信仰和立場,打破幾百年來“國強必霸”的歷史定論,積極發展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為基礎的全球伙伴關系,通過所有國家的真誠合作,共同推進所有國家共享的穩定和平與可持續發展,並在此進程中,走出一條實實在在的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關系新道路。

中國外交將依托“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新時代平台,更加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為各國各地區之間全方位互聯互通,打造對所有經濟體開放的雙邊、多邊貿易投資合作新平台,並將更加積極主動地支持全球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自由貿易區建設,為開放型的世界經濟增添共同發展的新動力。隨著國力的持續增長,中國還將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的援助力度,為縮小南北發展差距和全球性減貧,貢獻中國力量。

中國外交在世界秩序新舊轉換進程加速的歷史過渡期,將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在涉及國際政治、安全、經濟、金融等重大和熱點問題上,支持擴大廣大發展中國家在這些問題上的發言權和代表權,為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進程,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動力、中國方案。

魏建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常務副主任、商務部原副部長

未來10年,中國主場外交可以用四句話概括:會更加活躍,更加受到世界各國歡迎,提出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更能解決當前全球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最后使我們的“朋友圈”更加擴大。

習近平主席曾提出全球治理的四大“赤字”問題,即“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如何解決?習近平主席用三個“大”給出方案: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尤其特別提出,要在建立信任的基礎上。面對四大“赤字”問題嚴峻挑戰,未來10年,中國將會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比如,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個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展會,在貿易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偉大創舉。

未來10年,中國將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區域及全球范圍經濟合作,積極參與世貿組織(WTO)改革,繼續加大力度推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雙邊與多邊自由貿易協定(FTA)取得突破性進展,為促進區域內各經濟體發展,增強本地區未來發展前景,為全球經濟作出積極貢獻。

未來10年,中國通過主場外交傳達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會越來越多地被世界所接受,讓世界更加關注中國、支持中國,並對中國的發展充滿信心,真正做到“共商、共建、共享” 。“一帶一路”將會成為各種主場外交的話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會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和平與發展”將會成為今后時代的主題。

時間不會暫停和倒轉,也沒有中場休息。時代,總會以出卷人的姿態,站在我們面前。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一個個重要時間節點,是我們繼續前行的坐標。“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涌。我們不懼風雨,也不畏險阻。”

(責編:白宇、岳弘彬)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