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晨起踐嚴霜。陣陣寒風阻止不了江西省梓山鎮潭頭村村民齊頭並進奔小康的熱情。
一大早,潭頭村黨支部書記劉連雲就來到村口,招呼村民們抓緊時間登車。“出發!”三輛大巴滿載著150名村民駛出村子,駛向三個多小時車程外的贛州市全南縣雅溪古村。
雅溪古村是以養生休閑、文化旅游為主題的高標准鄉村文化旅游綜合體,被認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在短短的時間內,雅溪古村通過風貌改造、修繕,旅游功能植入和景觀環境布置等措施,不僅令一處“空心村”煥發新生,更讓村民們吃上了香噴噴的“旅游飯”。
這也是劉連雲和潭頭村村民此行的目的,“我們村也想發展鄉村旅游,去雅溪古村是讓大家開闊一下眼界,學習一下別人的好經驗、好做法。”劉連雲坦言,潭頭村在兩三年前就謀劃發展鄉村旅游,卻一直沒有起色。但在2019年,潭頭村迎來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潭頭村親切看望老區群眾,查看村容村貌、詢問舊房改造、村落環境整治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還囑咐,要把鄉村振興起來,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好。
“總書記到我家來,我激動得幾天沒睡著覺。” 紅軍烈士后代孫觀發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總書記到我家裡看了廚房、臥室,還問我們吃的油是不是自己生產的,用的液化氣多少錢,廁所好不好用,我真的很感動。現在村裡環境很好,鳥語花香,家家戶戶接上了自來水,用上了衛生間,住上了新房子,芝麻開花節節高,今后日子會更好!”孫觀發說。
梓山鎮潭頭村是遠近聞名的紅軍村,當年參加紅軍的有近兩千人。但由於自然地理等多種原因,發展一直受阻。近年來,乘著蘇區振興的東風,2017年潭頭村整村實現了脫貧“摘帽”,面貌煥然一新。
但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有著紅色基因的潭頭村,秉持著奮進精神,通過推動紅色旅游發展、扶持特色產業,努力開拓潭頭村長期穩定發展的新局面。
“來村裡旅游的人多了”
孫觀發正在給學生講長征歷史。方名榮攝
“以前到我們這裡旅游的主要是周邊縣城的,一年也沒多少人。但從2019年5月到現在,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超過了20萬人次。”劉連雲興奮地說,潭頭村想要致富奔小康,這個機遇必須抓住。
潭頭村的變化也讓孫觀發高興地合不攏嘴,“六、七、八三個月,每天都有上千人,家裡的四間民宿幾乎天天爆滿。”
自從習近平總書記到孫觀發家做客后,他就被鄉親們稱為“最幸福的人”。每個到潭頭村的游客都會來他家感受下,習近平總書記看望老區人民的溫情時刻。
“村子有了名氣,越來越多的人來村裡參觀游玩,村民們開始做起民宿、開起餐館、賣起特產。我家也是,收入比以前有了大幅提高,日子越過越紅火。”孫觀發驕傲地說,自己還跟其他村民合伙開起了土特產超市。
孫觀發的兒媳郭金鳳是這家土特產超市的主要經營者,“旅游火了,我也不用外出務工,自己家開超市,收益不錯還能照顧家人。”
如今,孫觀發一家的收入來源多了、穩了,各項補助加起來每個月有8000多元,妥妥地過上好日子。
人氣帶來財氣,潭頭村的優勢資源為何不能發展成為惠民利民的產業?
面對如此大的客流量,單打獨斗顯然不行。劉連雲和村民們合計著,要走產業化發展的路子。
很快,潭頭村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應聲而立。6個村民小組,162戶人家,每戶出股金2000元﹔公司負責經營村裡農家樂和土特產銷售業務,以及與教育研學公司合作開發的紅色研學旅游項目。
順勢而為,借著“紅色研學”東風,大力發展旅游產業,是潭頭村致富奔小康的有力舉措。於都縣智恆研學教育服務有限公司戴先生說,潭頭村著重打造的是學生研學和黨政干部紅色教育培訓,預計每年村裡接待規模可達10萬人次。
“半年內,大伙基本上就回本了,到年底算上其他業務板塊,肯定還會有不少賺頭。”劉連雲說,旅游公司成立半年多,光餐廳的分紅,入股村民每戶就能分到1500多元。
“富硒農產品常常賣脫銷”
潭頭村第一書記肖桂花在富硒蔬菜基地育苗中心給記者介紹。黃長生攝
除了鄉村旅游外,潭頭村還有一件致富法寶,就是富硒農產品。
通過衛星圖瀏覽潭頭村面貌,會發現該村被成片的綠色耕地所包圍。走近后得知,這是潭頭村富硒農產品種植連片區。
“總書記視察潭頭村,勉勵我們要把富硒品牌打造好。遵照總書記的指示,在發展鄉村旅游的同時,我們把發展富硒產業作為重中之重。”潭頭村第一書記肖桂花如是說。
物以“硒”為貴。潭頭村擁有圈定的富硒土壤約6000余畝,為發展富硒農產品種植產業提供巨大支撐。另一方面,在江西省出台的《關於推進全省富硒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支持下,潭頭村通過招商引資培育出種類繁多的天然富硒農產品。
此外,村裡還成立了種養合作社、蔬菜銷售公司,形成了“生產銷一條龍”的富硒農業全產業鏈。“現在我們的富硒蔬菜牌子有了,下一步目標是發展精品種植,讓富硒的牌子更響,老百姓收入更高。”梓山鎮人大主席王榮福表示。
“村裡成立了種養合作社,種植了富硒水稻和富硒蔬菜。”劉連雲說,“我們的富硒大米賣到了8塊錢一斤,還常常脫銷,目前正准備擴大種植規模。”
據了解,2017年梓山鎮成立了萬畝富硒蔬菜產業園,將農戶的土地流轉給三家公司,由公司免費給農戶提供種苗、免費技術支持和保底銷售,帶動農戶一起發展富硒蔬菜產業。農戶不僅有土地流轉收入,農戶在產業園務工每個月也可以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還有種菜的收入,行情好的時候一畝地一年可以有1萬多元的利潤。
如今,潭頭村有著富硒蔬菜、葡萄、優質稻等主導產業,鄉親們既能外出務工,又能在家門口就業。既能照顧家人和小孩,又有土地流轉收入和務工收入,貧困戶還有分紅。
相關報道
【2019脫貧攻堅,難忘總書記殷殷囑托系列報道之一】重慶石柱中益鄉:“吃得黃連苦,才能換來蜂蜜般的甜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