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軌服務大上海 打造優質“菜籃子”

鹽城成為長三角供滬蔬菜面積最大城市

37個主供應基地實現生產流通可視化可追溯全覆蓋

2019年12月31日10:02  來源:鹽城新聞網
 
原標題:鹽城成為長三角供滬蔬菜面積最大城市

本報訊(記者 周勁 陳輝)數十個攝像頭來回掃視,生態大數據實時傳送上海。12月30日上午,在大豐區源霖農業生產基地千畝連片高架大棚內,記者看到這一番與眾不同的生產場景。作為上海市外蔬菜主供應基地之一,該基地今年已發送7000多噸蔬菜到上海,這些在實時監控下生長的蔬菜,全部打上“生態身份証”。

截至目前,經上海市商務委員會認定,鹽城已建成上海市外蔬菜主供應基地37個,佔上海80個市外基地數的46.25%,所有基地實現生產流通可視化可追溯全覆蓋。鹽城市農業農村局市場與信息化處處長陳懷清說,37個基地核心區總面積3.9萬畝、輻射帶動面積15.6萬畝,鹽城已成為長三角地區直供上海蔬菜面積最大城市。

長三角一體化27個中心區城市中,鹽城是唯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超千億元城市。近年來,鹽城針對上海日常消費70%以上蔬菜由外省市供應的實際情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接上海標准、上海市場、上海模式,加快建設上海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打造優質“菜籃子”。

“鹽城農產品在上海市場佔有率非常高,光蔬菜就佔到近20%。一個月前,我們在上海發布‘鹽之有味’鹽城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進一步推進標准化生產、品質化保障、品牌化運作。”陳懷清說,今年鹽城銷往上海農產品超過330億元,佔全市農產品產值的20%,佔上海市場鮮活農產品銷售總量的10%。

“我們按照上海標准實行標准化、綠色化生產,實現全程可視化、質量可追溯管理。”源霖農業生產基地負責人周剛告訴記者,12月初,上海蔬菜集團副總裁張永發在源霖基地考察時,對基地堅持加強農產品質量管控給予充分肯定。按照上海要求,源霖農業生產基地從生產源頭開始,就要將田間管理、採收檢測、包裝貼碼、裝車發貨等一系列過程,通過基地內安裝的攝像頭,實時將畫面傳到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監控大屏上。

在源霖農業生產基地農產品檢測室內,記者用手機掃了一張貼在青甘藍上的質量追溯二維碼,生產單位、種植日期、生長期、用藥記錄、採收時間等信息立刻在手機屏幕上顯示出來。“從源頭生產到流通,所有數據都錄入江蘇省農產品質量追溯平台,並與上海食用農產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對接。”周剛說。

鹽城市農業農村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處長劉靖清認為,好產品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為確保農產品品質,鹽城率先落實農產品“一品一策”監管措施,全面應用殺虫燈、生物農藥等蔬菜病虫害綠色防控技術,做到農產品“帶証上網、帶碼上線、帶標上市”,實現農產品生產全程可追溯。 

(責編:馮粒、曹昆)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