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后,古田會議和今天的對話

2019年12月30日15:0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90年后,古田會議和今天的對話

  一座古色古香的客家院落,背倚青山,面向水田。屋后,“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八個紅色大字庄嚴肅穆,引得紛至沓來的游客思量其中深意。

  90年前,一支建黨8年、建軍2年的紅色革命隊伍,在這裡探索出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光輝道路。古田,因此成為載入中國革命史冊的重要紅色“原點”之一。

  紅色基因薪火相傳、革命精神歷久彌新、老區蘇區跨越趕超……90年后再訪古田,山川風物依舊淳朴,發展光景卻日新月異,見証和訴說著中國共產黨人的永恆初心。

  守護紅色文化之魂

  走進閩西龍岩上杭的古田會議舊址,隻見正廳上挂著會議召開時的橫幅會標、黨旗,四根紅柱上貼著“中國共產黨萬歲”等標語,那時正是閩西山區一年之中最冷的時節,石板地上,當年燒炭取暖留下的漆黑印記仍然清晰,讓人仿佛置身於1929年冬天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現場。

  其時,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剛找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走出了大革命失敗的陰影,但重心轉入農村后,黨和軍隊內農民意識等非無產階級思想滋長,如何建設好黨和軍隊保持其無產階級性質,成為十分嚴峻的新問題。

  會址的建筑,原系建於1848年的當地廖氏宗祠,民國初改為“和聲小學”,1929年5月紅四軍進駐古田后,將其改名為“曙光小學”。當年12月召開的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重大原則,成為新型人民軍隊定型的地方,嘹亮的古田軍號吹開了中國革命的燦爛曙光。

  守住這一方革命聖地的魂,古田堅定而智慧。

  自1989年大學畢業來到古田會議紀念館后,傅柒生就把根扎在了這裡。為了讓古田會議會址建筑群重新煥發光芒,他和同事們上下奔走,甚至不乏“頂牛”的時候。

  曾經有人建議,為了開發旅游,在古田會議會址前建一個音樂噴泉大廣場。時任館長傅柒生第一個反對:“紅色是閩西的底色,大家來這裡首先感受到的一定是原汁原味的革命建筑群和當年的自然環境,大開發必然會破壞這一嚴肅性。”

  從2000年開始,古田以舊址保護與品牌打造為切入點和抓手,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寫作地、紅四軍司令部舊址、蛟洋鎮文昌閣等一批會議舊址群進行了全面維修,並進行革命歷史展陳,讓一大批紅色建筑、紅色文物“活”起來。至今,古田會議舊址群已經開展了四期維修保護工程,專家贊揚,舊址群維修保護得很好,看不出重新維修的現代痕跡。

  經過多年努力,古田會議會址已經實現了從點到面、從單個建筑的保護到紅色文物建筑群整體保護活化、從單純參觀到培訓研學深度游的轉變。

  “在古田,不僅接受了革命教育,眼前舒展開的是一幅紅色、綠色和諧共生的畫卷。”在古田會議紀念館,一位參觀者如是留言。

  閩西奏響“彩色交響曲”

  在古田會議紀念館內,擺放著當年毛澤東同志使用過的一床薄棉絮。

  90年前,紅四軍一名叫楊冬冬的炊事員把家裡唯一的一床被子給了參加赤衛隊的兒子,自己床上隻鋪了一件田間勞作用的破棕衣,毛澤東同志看到后,把自己床上僅有的兩條毛毯中的一條抽出來給了他。閩西特委知道這件事后,特地又給毛澤東添上了這一床棉絮。

  一床棉絮見精神。閩西龍岩是一片火熱的紅土地,多年來,“鬧革命走前頭、搞生產爭上游”的閩西蘇區精神不斷生根發芽。今天的閩西革命老區,正走在趕超發展、跨越發展的康庄大道上,“爭”的精神頭不減當年。

  古田蘇家坡村80歲的村民雷先春見証了閩西從閉塞走向通衢的巨變:“新中國成立后,古田長期隻有一條‘九曲十八彎’的山路,到龍岩城裡要近2小時﹔十幾年前高速公路通車,這一時間縮短到了40分鐘﹔今年底一條快速路竣工,從古田到龍岩市區僅需20分鐘。”

  一通百通。如今,雷先春的兒子雷游鬆依托古田的好山好水,辦起了污染低、效益好的棘胸蛙養殖場。位於海拔600米深山中的養殖場接近原始森林狀態,“這裡的棘胸蛙每斤市場價120元,生態紅利換來了‘真金白銀’。”雷游鬆說。

  走在新征程上的閩西老區人民,不斷探索出長汀水土流失治理、武平林改等綠色發展經驗。19年前,因為林權、經營主體不明等問題,亂砍濫伐、“守著青山吃貧困”長期困擾著武平,分山到戶的改革星火由此點燃,2001年12月,武平捷文村發出了中國第一本林權証,踏出了集體林權改革的第一步。

  “現在,通過發展林下養殖、農家樂等新業態,山上的樹木比過去更密了,腳下的流水比過去更清澈了,大家的腰包也比以前更鼓了。”捷文村原黨支部書記鐘泰福告訴記者。

  奔小康路上,“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的庄嚴承諾,正在變為現實。

  2018年,龍岩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393億元、財政總收入296.8億元,分別比建國初期增長3200多倍、3400多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貧困村、市級扶貧開發重點鄉鎮、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如期摘帽退出。

  如今,在紅色文化、客家文化、綠色發展理念浸潤下的龍岩,不斷突破“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環境限制,昔日老區一躍成為今日開放前沿:一大批台胞台企在這裡登陸,建成了大陸地區最大的台灣軟枝烏龍茶生產基地﹔從這裡走出多位互聯網行業領軍人物﹔上杭紫金礦業成為“買全球、賣全球”的國際化企業……

  繼承“古田密碼”再出發

  在閩西古田,當年的中國共產黨找到了思想建黨的“密碼”,以持續的自我革命改造客觀世界﹔90年后再出發,古田會議精神對當代中國意味著什麼?

  “為什麼一個會期隻有短短兩天,參加人數僅有百余人的會議,在歷史上留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古田會議不僅為中國共產黨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如何進行建黨建軍找到了初步答案,而且在后來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古田會議紀念館研究員鄧宇河說。

  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理論,離開了實踐隻能是“空中樓閣”。

  “在全球經濟、思想、制度與綜合實力全面競爭與合作的當今時代,黨面臨著‘四大危險’和‘四大考驗’,這些問題影響著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純潔性建設。而面對這些新問題,古田會議精神給我們啟發,唯有實事求是,敢於調查並直面問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金鑰匙,”古田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曾漢輝說。

  “政治學習永遠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的終身課題,”傅柒生說,古田會議決議強調“有計劃地進行黨內教育”,如今,一批批黨員干部來到古田,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及干部培訓,傳承紅色基因,接受革命火種淬煉。革命聖地的精神不斷向外播撒。

  福建省社科院研究員鄧達宏說,新時代黨的一系列制度建設,都是對古田會議精神的賡續與完善。進入新時代,建設偉大工程,仍然要像古田會議一樣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中國化,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結合,不斷破解黨的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記者顧錢江、涂洪長、陳弘毅)

(責編:馮粒、曹昆)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