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復。答復指出,文字作為記錄語言的工具應便於使用,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
針對《提案》所提及的關於簡化漢字“因簡害義”“有損漢字的藝術美和規律性,不利於文化傳承”的問題。教育部答復說,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簡化字伴隨著漢字的產生而發展,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漢字就有了簡體形式。現行簡化字是通過搜集、整理、篩選千百年來在民間通行的簡體字,在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確定簡化字體並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行后確定的,具有歷史繼承性、體系性和深厚的群眾基礎。
此外,文字並不完全等同於文化,文字是記錄、傳遞文化信息的工具,中華文化的大量信息是通過漢字記錄下來的。認識繁體字的人不經過專門的古漢語、古代文化知識等的學習、培訓,也一樣讀不懂古典詩文,不能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知曉中國文化的由來。同樣,現在古典詩文都已經有簡化字版,如果不經過專門訓練,也一樣讀不懂。
針對“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教育”一事,教育部在回復中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范漢字。(記者 周韻曦)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