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城之病、擠城之困讓歌樂山這座革命聖地、城市“綠肺”不堪重負,亟待“治療休養”
改造既要面子,更要裡子﹔既要城市好形象,更要群眾獲得感。重慶市沙坪壩區圍繞“傳承紅色基因、筑牢綠色本底”,開展系統治理
道路寬了、擁堵少了、違建拆了、環境美了,隨著一系列配套設施的完善,“裡面是渣滓洞,外面也是渣滓洞”的調侃也消失了
在南北縱貫重慶主城區的中梁山脈中段,相傳“大禹治水,召眾賓歌樂於此”,歌樂山因此而得名。
這是一座紅色之山。白公館、渣滓洞、烈士陵園等革命遺址聚集,並由此誕生了著名小說《紅岩》。
這是一座綠色之山。森林茂盛、暗河溪流,是名副其實的城市生態綠肺。
這又是一座城中山。東面是重慶核心城區,西面是大學城、科學城等發展新區,有常住人口達11萬余,中小企業近1700家。
隨著城市快速發展,歌樂山片區因建成時間長、區域空間小、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導致面貌“灰頭土臉”、交通擁堵不堪,特大城市舊城之病日益加劇,亟待“治療休養”。
從“患病”到“漸愈”,歌樂山如何破解城市舊城之困?對城市品質提升有何啟示?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走進歌樂山,看城市治理如何讓市民、游客豎起大拇指。
紅色名山已經不堪重負
山城重慶以山多而得名,最有名的當屬歌樂山。歌樂山腳下、嘉陵江之畔,是始建於宋代的巴渝特色古鎮磁器口。
到歌樂山瞻仰革命先烈、感受紅色文化,早已是外地來渝游客的必選。磁器口在社交媒體上走紅,也讓游客進一步激增。
沙坪壩區文化旅游委副主任王小雲說,今年1-9月,沙坪壩區接待游客2800多萬人次,主要集中在紅岩—磁器口景區。
山城的部分道路本就狹窄,密集的人口再加上大量游客,讓歌樂山片區交通壓力巨大。連接紅岩—磁器口景區的凌雲路,長度不到兩公裡,但下山坡陡,隻有兩車道,大量的車在這裡一堵就是個把小時。
同時,紅岩景區周邊黑車、黑導游屢禁不絕,拉客宰客現象嚴重﹔歌樂山沿線老舊居民區,私搭亂建、物業管理缺失、污水管網配套不足等問題凸顯,導致部分區域臟亂差、污染城市河流。
63歲的退休職工張程麗家住歌樂山下,她說:“去往渣滓洞、白公館景區的路坡陡狹窄,人和車混在一起,堵車是常事,也不安全。”
“一路上的舊小區、老建筑有的都好幾十年了,又臟又亂。”張程麗感嘆,“外地游客多,這麼臟亂差太影響城市形象了。”
山下如此,山上同樣不容樂觀。
歌樂山森林植被茂盛,部分區域屬於國家級森林公園,是重慶主城天然“綠肺”。山上狹長的槽谷地帶相對平坦,因距離城市市場近、要素價格低,從20世紀80年代起,大量小家具廠、小食品廠在此匯集,曾有“鄉鎮企業明星村”的美譽。
由於歷史原因,這些中小企業大多缺少完善的治污設施,廢氣、污水直排較為突出。
“它們多年前就在這裡生產了”,沙坪壩區生態環境局執法支隊隊長潘力旌介紹,按照現在的環保標准看,相當一部分是“散亂污”企業。
歌樂山片區生活出行不便、環境品質不高、旅游體驗不佳,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投訴量居高不下。舊城之病、擠城之困讓歌樂山這座革命聖地、城市“綠肺”不堪重負,治病治亂勢在必行。
整治難度讓人望而生畏
過去沙坪壩區政府也曾想整治歌樂山片區,但復雜的情況讓當地干部望而生畏。
“一方面是開展改造需大規模拆遷拆違,整個片區都得傷筋動骨”,當地一名干部告訴記者,“另外,這裡高校、機關、企業等單位數量眾多,權屬各異,協調難度也大。”
黨的十九大以來,重慶市委、市政府針對重慶獨特的山城景觀,大力開展城市山體保護。
2018年6月,沙坪壩區提出“發揚紅岩精神開展片區整治”,向多年頑疾開刀,一場城市品質提升攻堅戰就此拉開帷幕。
區域發展,規劃先行。針對歌樂山片區山體、農村與城市交融的特點,沙坪壩區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該區域的定位、功能,從空間管理、綠色經濟、生態修復等五個方面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
有了規劃,沙坪壩區圍繞“傳承紅色基因、筑牢綠色本底”,開展歌樂山全面系統治理。
歌樂山片區區域狹窄、建筑密度大,要想疏解交通、改善環境、完善配套,就必須加快拆遷改造。
在通往渣滓洞、白公館的主要通道凌雲路,記者看到,過去彎急坡陡、隻有六七米寬的四級公路,如今已是寬達22米的平緩道路,兩側大樹蔥蘢。工人們正在抓緊最后施工,確保今年底正式通車。
“我們重新梳理了歌樂山片區的交通,凌雲路改造是‘開門炮’”,沙坪壩區交通局副局長劉燕翔介紹,“這條路幾十年沒有動過,等級低,兩側老舊建筑多,改造難度很大。”
“從今年5月進場到國慶試運行,四個多月內征地2萬多平方米、拆遷7千多平方米,還對道路進行拆彎取直、墊高加寬,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劉燕翔說。
歌樂山片區有一些上世紀老企業的職工生活區,由於歷史原因,這裡困難居民很多。
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破產的鬆山化工廠,118戶職工擠在逼仄的宿舍樓裡,很多人家還得共用廚房或衛生間。幾十年過去了,有的宿舍樓成了危房,私搭亂建林立、環境臟亂差。
凌雲路兩側原是沙坪壩區第三建筑公司老舊廠房,這是一家成立於上世紀50年代的集體企業。因經營不善、資不抵債,公司拖欠276名職工工資、社保費長達30余年,7戶無房職工住在公司裡,是當地多年的上訪大戶。
“這些居民中不乏重病患者,有的人家裡連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有一次我們去一位老婆婆家裡走訪,她拿出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發的住房証,上面還有毛主席語錄。”沙坪壩區一名干部介紹說,由於歷史原因,這些居民享受相關安置政策存在障礙。
扭住牛鼻子著力破頑疾
舊城改造既要面子,更要裡子﹔既要城市好形象,更要群眾獲得感。
沙坪壩區始終扭住“民生”牛鼻子,用活棚戶區改造政策,妥善處理破產清算,投入1.6億元對紅岩景區周邊老舊樓房進行危房拆除和搬遷安置,讓200多戶常年住老舊宿舍樓的群眾搬進了新房。
拆遷補償款也優先用於解決第三建筑公司職工工資、社保欠費,為無房職工安排保障房,幫助3名困難職工再就業。
“真沒想到多年的欠薪問題全部解決,無房職工也有了房子住。我們心情舒暢,日子有盼頭了!”第三建筑公司60歲的退休職工申德明激動地說。
提升紅岩景區品質的征地拆遷,還涉及周邊十多家企事業單位。“過去因為權屬問題,地方沒有管理權,怕得罪人不敢碰硬。”一位受訪干部說,“如果繼續下去,紅岩景區的品質問題難以有效解決。這一次我們是不講情面不認人。”
沙坪壩區一方面與這些單位加強協調,一方面正式去函要求限期拆遷。在市政府支持下,這些企事業單位極配合,相關建筑順利拆除,為紅岩景區提檔升級騰出了寶貴空間。
為解決人車混流,讓市民共享青山,沙坪壩區規劃了14條、60.8公裡長的登山步道,目前已建成7條、13.5公裡﹔拆除景區周邊違法建筑13萬平方米,增加停車位350多個﹔開展黑車、黑導游巡查整治,旅游秩序明顯改善﹔完善紅岩——磁器口大景區本底調查,全面啟動5A級景區創建……
在山下“擦亮紅色”的同時,山上“增綠轉型”同樣大刀闊斧。
歌樂山上的槽谷地帶南北長28公裡,東西寬5公裡,面積隻有1.01萬公頃,然而卻有1個街道、2個鎮。近1700家中小企業又帶來了數萬流動人口,山上常住人口達到11萬多,如同一個小縣城,負荷之大可想而知。
“歌樂山可以說是重慶主城中小企業最集中的區域,這有其歷史原因。”沙坪壩區經信委副主任朱斌說,這些企業中,私搭亂建、違規用地、污染環境較為突出,已不適應特大城市高質量發展方向,必須轉型。
沙坪壩區明確提出,歌樂山不再發展工業,並報相關部門撤銷山上的4個都市工業園區。
控制增量容易,近1700家中小企業存量問題如何解決?
沙坪壩區杜絕“一刀切”做法,按照“關閉搬遷一批、規范整治一批、外遷發展一批”分類處置——經整治環保能達標的企業繼續保留,不能達標的依法關停淘汰,無法就近入園區的進行外遷。
在歌樂山街道新開寺村玉皇觀工業聚集區,昔日數十家家具廠、食品廠、機械廠開足馬力生產的場面已經不再,這些企業或關閉搬遷或停產整頓,部分違建廠房被拆除。
“過去這個地方彌漫著油漆味、泡椒味,廢水直排十分常見。現在空氣好了、噪音沒了。”當地一名村民告訴記者。
對近1700家中小企業開展綜合整治談何容易,歌樂山街道黨工委書記唐述華、中梁山鎮鎮長李茂鬆介紹,要把思想工作做到位、把環保政策講清楚。
“我們多次對接周邊市縣,組織推介會,為企業搭建外遷平台。”李茂鬆說。
對於未能有效整改的企業,多部門將聯合嚴格執法。
歌樂山街道某家具企業多次偷排廢氣,被中央環保督察點名后仍不有效整改。街道和區環境部門深入調查,獲得其廢氣、粉塵排放不達標的確鑿事實,在給予其行政處罰后,該企業仍未達到整改標准,最終被責令關停搬遷。
既要堵也要疏,保障了整治工作的平穩有序。目前,歌樂山片區已經關閉搬遷中小企業912家,停產整頓617家,規范驗收53家,拆除違法建設2340處211萬平方米,未出現群訪事件。
在重拳治污的同時,歌樂山同步進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修復——規劃植樹造林2.5萬畝,已完成1.3萬畝﹔啟動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50公頃石灰岩礦坑、36處塌陷﹔新建污水管網27.26公裡,再規劃建設26公裡﹔收回7個水庫經營權,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治理……
“亮紅增綠”帶來品質之變
擦亮了紅色,增添了綠色,一座全新的歌樂山正日益呈現!
在紅岩景區入口處,種植了象征著紅岩精神的1700多株紅梅,梅林綠化工程已經完工。綠樹成蔭的登山步道上,游人如織。
道路寬了、擁堵少了、違建拆了、環境美了,隨著一系列配套設施的完善,紅岩景區“裡面是渣滓洞,外面也是渣滓洞”的調侃也消失了。
沙坪壩區文化旅游委副主任王小雲介紹,今年國慶期間,紅岩景區游客投訴量首次出現下降。
“雖然住在附近,但此前來歌樂山並不多。今年大變樣了,新建的綠化設施很漂亮,登山步道特別方便,明顯沒以前堵車。”談到變化,經常爬歌樂山的市民張程麗很滿意。
在景區提質的帶動下,歌樂山片區老城管理水平明顯提升。自去年以來,在重慶主城區城市管理考核第三方民調中,沙坪壩區連續5個季度排名第一。
在歌樂山上,大量“散亂污”企業的退出,讓歌樂山2018年空氣優良天數同比增加了30天,得到大多數村民的點贊。
但另一方面,這些企業流轉了村集體土地,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企業的關停影響了少數村民的收入。
“環境好了,可收入下降了,這些企業該不該關?”有村民提出質疑。
騰籠更要換鳥。
深秋的歌樂山深處,兩側山嶺如黛,槽谷中阡陌相連,池塘、溶洞、暗河、溪流鑲嵌其間,如同一幅水墨畫。
在特大城市之中,這樣的田園風光可謂得天獨厚。沙坪壩區利用歌樂山的生態、區位優勢,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旅產業融合推動鄉村振興,縮短工業退出的陣痛期。
在歌樂山上的歌樂村頤麓歡歌生態園,植物園、採摘園、民宿、石林景觀、老爺車展區等構成了一座業態豐富的1000畝田園綜合體,每年舉辦的賞花採果節,累計吸引游客200萬人次。
歌樂村黨委書記陳剛介紹,此前中小企業廠房租金是村集體經濟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是歌樂山的工業產業退出是必然,從2012年開始,歌樂村集體經濟就出資打造這一項目,探索產業轉型。
在中梁鎮龍泉村,精心設計的石頭牆、山間小徑以及一座座改造一新的巴渝民居、小庭院,別有韻味。66歲的村民程子水帶記者參觀自家院子說:“政府把院子、廁所都改造好了,村民生活習慣也更文明了,游客越來越多。”
“這裡人口多、土地少,光靠第一產業不行。生態園項目通過第一產業帶動第三產業,一到周末人就很多,讓游客在吃喝玩樂之中感受美麗鄉村。”陳剛說。
在程子水的農房旁邊,一座利用村民宅基地的精品民宿正在裝修。“全鎮204家中小企業經整治,隻剩下達標的81家”,中梁鎮鎮長李鬆茂指著對面的集滑草、採摘、土地認種於一體的“開心農場”項目說,“所以我們加快打造美麗生態,用好生態吸引農旅項目,帶動村民致富。”
“經過幾年探索,依托良好的生態,我們村還建成了41家養老院,約有3000張床位。現在休閑養老業取代了工業,成為村集體經濟的主要收入。”陳剛很自信。
目前沙坪壩區在歌樂山全面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造農房1000余戶,新增四好公路20公裡,培育農業重點企業16家,連續兩年舉辦郁金香節、荷花節、採果節、豐收節,實現旅游收入約5000萬元。
“過去有畏難情緒,害怕舊城改造會影響經濟發展、城市運行。”沙坪壩區委、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一年多的努力,盡管歌樂山片區整治投入很大,但是解決了多年懸而未決的問題。”
“生態環境改善、營商環境更優、群眾獲得感更強。去年以來,沙坪壩區的招商引資和經濟增速逆勢增長,再次証明走綠色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這位負責人說。
歌樂山的高質量發展遠未止步。對於沙坪壩區來說,紅色是本色、綠色是底色。沙坪壩區委、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持續下足“繡花功夫”提升歌樂山片區管理水平,加大產業轉型與生態修復力度,讓紅岩景區更“紅”、歌樂山更綠,加快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生態美與百姓富的有機統一。(記者王金濤、周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