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中央遴選、選調和國考的區別

2019年10月28日21:04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0年度公務員招考網上報名和資格審查工作剛結束,緊接著,10月28日2020年度中央機關公開遴選和公開選調公務員報名正式開始。

據統計,本次參加公開遴選和公開選調工作的中央機關有中央辦公廳、中宣部、最高檢、外交部、公安部等47個部門,共263個職位,計劃選拔318人。其中,公開遴選的職位包括副處長職位和三級調研員及以下職級職位,計劃選拔301人﹔公開選調職位包括副處長職位和一至四級調研員職位,計劃選拔17人。

經梳理發現,本次公開遴選中,稅務總局職位最多,共49個,其中處級職位4個,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職位45個。據了解,稅務總局遴選職位數量與去年相差不大(去年遴選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職位44個),這兩年遴選職位數較多主要由於2017年底總局新設了北京、重慶、廣州3個特派辦,需要補充的人數相對較多。

許多人會問,三者到底有何區別?哪些人能參加中央機關公開遴選、選調,哪些人又能參加國考?為什麼中央機關公開遴選人數明顯多於選調人數?

先看下面這張表,再聽記者細細道來

微信截圖_20191028195633.png

三者有何區別?

職位層級不同,公開選調“起點”相對較高

中央公開遴選、選調和國考的區別,首先在於對象不同。公開遴選面向所有符合條件的公務員以及符合條件的選調生,公開選調對象是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而國家公務員招考的對象排除了“現役軍人、在讀的非應屆畢業生、在職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工作人員”等。

公開遴選是公務員轉任方式之一,是上級機關從基層機關選人,為公務員隊伍內部交流,不涉及身份變化﹔公開選調是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優秀人才進入公務員隊伍的重要渠道,涉及身份變化,因此所謂“調”﹔國考則是考試錄用新的公務員,考生一般不具有公務員身份。

此外,三者的區別還在於崗位職務職級層次不同。公開遴選職位范圍較廣,一般可以從科員到處級,比如今年包括副處長職位和三級調研員及以下職級職位﹔公開選調職級相對較高,一般是四級調研員及以上,比如今年包括副處長職位和一至四級調研員職位﹔國家公務員招考的職位層級較低,為“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和其他相當職級層次公務員工作”。

鑒於公開選調職務職級“起點”較高(四級調研員相當於縣處級副職),因此對報名范圍作出了嚴格限定,比如國企報名范圍為相當職務層次人員及擔當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2年以上或者正高專業技術職務人員,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工作人員則需在五、六級職員崗位及副高級崗位2年以上或正高級崗位。從招錄崗位層次的限定范圍也能說明,公開選調人數要明顯少於遴選人數。

報考對象有何要求?

在職公務員、參公人員不能參加國考和中央選調,但能參加中央遴選

今年是自2010年以來,中央機關第10次開展公開遴選工作。中央機關公開遴選面向所有符合條件的公務員以及符合條件的選調生。

2015年后,中央機關面向基層機關選拔公務員,主要通過公開遴選的方式,中央機關的公務員錄用考試不再面向在職公務員、參照公務員法管理機關(單位)工作人員,也就是說,在職公務員和參公人員不能參加國考了。中央機關公開遴選職位從處級一直延伸到科員級,數量上也達到一定規模,既滿足了中央機關對基層公務員的需求,也在穩定基層公務員隊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除了不能參加國考外,在職公務員和參公人員也不能參加中央選調,因為根據2020年度中央機關公開遴選和公開選調公務員公告(以下簡稱“公告”),中央機關公開選調對象是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中央公開選調的並不是我們常說的“選調生”。中央機關公開選調工作自2014年首次開展,是加強干部跨條塊跨領域交流,優化公務員隊伍結構,通過公務員來源多元化促進決策科學化的重要舉措﹔“選調生”對象主要大學裡的本科生、研究生中的共產黨員、優秀學生干部和“三好”學生,由組織部們選調到基層培養鍛煉,“選調生”是干部選拔培養制度之一。

在職公務員、參公人員不能參加國考,能參加省考嗎?目前,各省(市、地區)公務員考試的招考政策則並不統一,比如根據2019年各地公務員招考公告,北京、天津、雲南、廣東等地明確禁止在職公務員參加公務員考試﹔而上海、福建等地尚未全面禁止,滿足一定服務年限依然能報考,如福建省限定“考錄后服務年限不滿2年(含試用期)以及未達到與當地公務員主管部門或單位組織人事部門約定服務年限的公務員和參公人員”不能報考

中央遴選、選調考什麼?

不僅評成績,還以不低於1.5︰1比例差額考察

根據公告,中央機關公開遴選和選調的考試分為筆試和面試。筆試成績、面試成績按各佔50%,折合總分為100分。

筆試由國家公務員局統一組織,根據報考職位和各職務層次需求,分別設置筆試科目,命制不同試卷。如處級公開遴選職位和公開選調職位考案例分析與對策性論文一科(A類),而主任科員以下公開遴選職位考案例分析一科(B類),滿分均為100分。

面試工作則由各部門負責,突出職位要求和職位特點,滿分為100分。各部門可根據需要開展職位業務水平測試,測試成績佔面試成績的30%。根據《公務員公開遴選辦法(試行)》,公開面試考官一般不少於7人,其中公開遴選機關以外的考官一般應佔三分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筆試面試總成績第一,並不意味著最終一定能入選,中央機關公開遴選選調以考察結果確定人選,不唯考試分數取人。《公告》規定,考察實行差額考察,考察對象與遴選或選調計劃人數的比例一般為2︰1,對於數量在2人以上的遴選職位,可適當降低差額考察比例,但一般不低於1.5︰1。

(責編:馬昌、曹昆)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