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1日,在對尼泊爾進行國事訪問前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尼泊爾《廓爾喀日報》等三家報紙發表題為《將跨越喜馬拉雅的友誼推向新高度》的署名文章,其中講述了中尼兩國歷史交往的友好佳話:“元代時,尼泊爾著名工藝家阿尼哥率工匠來華,主持修建了北京妙應寺白塔等宏偉建筑。”據了解,阿尼哥的故事在尼泊爾廣為傳頌,也激勵著后人不斷前行,續寫中尼文化交流新篇章。
1260年,年僅16歲的阿尼哥帶著數十名尼泊爾匠人來到中國,在40多年時間裡主持修建了多處寺廟、佛塔,其中就包括北京妙應寺白塔。為紀念阿尼哥為推動尼中友好往來所作的卓越貢獻,尼泊爾政府曾於1972年發行紀念郵票,上面印著手持圖紙和畫筆的阿尼哥,背景則是妙應寺白塔。
提起阿尼哥,《廓爾喀日報》執行總編輯什勒斯塔充滿敬佩:“當年,尼泊爾人對高山另一側了解很少。阿尼哥勇敢帶隊前往,幫助修建妙應寺白塔等,非常了不起!”
“阿尼哥修建的白塔是尼泊爾和中國文化交流的象征,是尼中友好交往的見証。”尼泊爾著名歷史學家薩提亞·莫漢·喬希說。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喬希曾在中國工作。在妙應寺白塔參觀時,他得知白塔由阿尼哥主持修建,十分興奮,自此開始潛心研究阿尼哥。喬希創作了《阿尼哥的白塔》一書,詳細介紹尼中交往的這段佳話。他還開辦了阿尼哥佛塔畫廊,進行尼中詩歌互譯等。現在,他還經常去學校做講座,參加研討會,向當地民眾講述尼中友好的歷史。
上世紀60年代,中國援建的一條連接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和中國西藏樟木口岸的公路被命名為“阿尼哥公路”,成為中尼兩國人員和貿易往來的大通道,被尼泊爾人民稱作尼中友誼之路。
公路部分路段在懸崖峭壁上開鑿,施工難度極大,百余名中方人員為此獻出寶貴生命。至今,仍常有尼泊爾邊民跨越友誼橋到西藏聶拉木縣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前,獻上用尼泊爾國花杜鵑花編織成的花環,向筑路英烈們表達敬意。2015年尼泊爾發生大地震,阿尼哥公路毀損嚴重,中方人員又冒著余震危險,對阿尼哥公路實施援助搶險保通。
“歷史上的友好佳話激勵著尼中兩國人民世世代代相知相親、攜手前行。”尼泊爾阿尼哥協會主席薩爾波塔姆告訴記者,該協會以促進尼中友好為己任,400多名會員都曾赴華留學。“習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強調擴大人文交流的重要性,指出‘雙方要促進教育、青年、旅游等領域交流合作’。相信習近平主席此訪將讓尼中兩國的文明對話和交流互鑒煥發出新的光彩。”
(本報加德滿都10月13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14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