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戈壁裡的飛馳人生——新疆巴州文物局司機皮明忠的故事

2019年09月27日08:4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26日電

  平日裡,他只是州文物局裡一名開皮卡車的司機,蹬著自行車每天按時上下班。

  可一旦進入沙漠,他就成了讓荒漠探險者最倚仗的人,也是讓盜墓者聞風喪膽的人。

  22年職業生涯,皮師傅馳騁在渺無人煙的大漠戈壁,多次單人單車穿越“生命禁區”羅布泊,在平凡的崗位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

  樓蘭驚魂

  皮師傅,名叫皮明忠。

  1997年9月,結束了在新疆的14年軍旅生涯,這個愛吃辣的湖南農村娃,決定扎根在邊疆,轉業來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物局。

  巴音郭楞州面積比4個浙江省還大,而州文物局負責保護48.27萬平方公裡內的文物古跡,轄區內,淨是那些神秘而又熟悉的名字——羅布泊、樓蘭故城、小河墓地……

  環境惡劣、極難進入的羅布泊,皮師傅跑了不下上百趟。至今,他仍是唯一一個單人單車穿越羅布泊的人。

  第一次進入羅布泊,皮師傅是坐著別人的車,目的是將一塊寫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樓蘭故城遺址”的碑立在樓蘭。

  “我們坐在貨車的車斗裡,被車尾掀起的灰塵完全罩住。”他回憶,那時候從羅布泊外圍進入樓蘭故城是完全沒有路的,地面上鋒利、凸起的鹽鹼殼刮壞了車輛的底盤。

  陷車、迷路,幾乎伴隨著整個過程。一路上大家靠著GPS導航,來回400多公裡路程整整用了十天時間。

  皮明忠在野外拿著枯木走向被陷車輛,准備將這些枯木墊在車輪下好讓車輛脫困(8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直到如今,進入羅布泊樓蘭故城,仍有18公裡完全沒有路可言。皮師傅駕著車,在戈壁上勉強“開”出了一條可以通行的道。

  “就是一邊當司機,一邊當修路工人。”他說,走不過去的時候,就拿著鐵鍬挖,車輛能勉強開過去的地方,就認真記下每一道轉彎。戈壁中無路的艱辛是常人難以想像的。甚至有時候,皮卡車會挂在高高的雅丹上,上不去也下不來。

  在高溫的炙烤下,每一個小挫折都會被無限放大,每一個小失誤甚至會讓人面臨生命危險。

  “我實實在在哭過一次,那次是真絕望了。”皮師傅說,2007年冬,為了給在樓蘭故城修筑圍欄的工人運送物資,他一人單車進入樓蘭,出來時車子的四個車輪陷進了厚厚的虛土中。

  他不得不在冰冷呼嘯的狂風中挖土,將車輪“救出”。可是沒開幾步,車又再次陷了進去。幾次反復,鐵鍬挖已經不起作用,千斤頂也難以著力,力氣也要消耗殆盡。

  “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我一邊哭,一邊就想,如果不把車開出去,我怕是要死在這裡了。”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在這片荒漠中,死亡竟然離自己那麼近。

  沙漠逃生

  神秘的羅布泊,一直是盜墓賊念念不忘的寶地。

  為了保護文物古跡,一旦接到非法旅游或盜墓賊闖入的舉報,皮師傅就立即開著車從巴州首府庫爾勒出發,帶著保護人員,進入舉報地巡查,往往一個月就要來回好幾次。往往這樣的時候,他既是一名司機,又是一名文物保護者。

  1999年6月,有人舉報7名外國游客擅自前往樓蘭故城。得到消息的皮師傅和同事趕往堵截,在距離樓蘭不足30公裡的地方,攔住了兩輛奔馳越野車。

  外國游客讓皮師傅開價,隻要讓他們進入樓蘭,要多少錢給多少錢。軟磨硬泡,皮師傅卻不為所動。見皮師傅非但不鬆口還要報警,這些人最終無計可施隻好離去。

  2000年1月的一天,自治區文物局接到舉報,有游客非法進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地小河墓地。接到任務的皮師傅,提上裝備拉上同事隨即出發。

  路走到了盡頭,需要翻越一大片沙漠才能到達目的地。偌大的沙包連從油田上租的沙漠特種車也翻不過去。實在沒有辦法,一行人隻能步行。

  沙子裡走路舉步維艱,走一步退半步。最困難的是睡覺,晚上零下20攝氏度,礦泉水被凍成了冰疙瘩,沒帶帳篷根本沒辦法睡。

  眾人隻好到四周撿枯木生火,燒成熱碳后用沙子鋪平,躺在上面取暖。不過,這也最多維持兩個小時,不一會兒就被凍醒的大家隻能繼續生火,反復幾次才能熬到天亮。

  往回走的時候,同行的州文物局業務科長玉素甫·肉孜不小心扭傷了腿。堅持了一段時間,實在走不動的他躺在沙子上再也不願起來,看著腫得粗粗的腿,絕望地讓大家別管自己先走。

  不走不行,躺下肯定凍死。皮師傅說,他覺得應該快出去了,決定賭一把。於是扔掉了身上的所有裝備,背起玉素甫往外走。幸好,兩個小時后,他們走出了沙漠。

  “遺憾”人生

  在文物局工作22年的皮師傅,跑遍了巴州轄區內的650多個文物保護點,還練就了一雙發現文物的慧眼。

  巴州博物館的陳列櫃裡,有不少文物就是他在巡邏時發現的,包括彩棺、干尸等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每次巡邏,我幾乎都不會走空趟,再小再隱蔽的東西都逃不過我的法眼。”話語中雖不乏“自我表揚”的意味,但一雙劍眉下,他的眼神中的確透著靈氣。

  皮師傅總是說,在羅布泊,古人似乎離我們很近。

  皮明忠將枯木墊在車輪下准備讓車輛脫困(8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皮師傅的愛人總喜歡說,皮師傅愛戈壁,比愛這個家多。

  1991年,還在部隊當兵的皮師傅錯過了見母親最后一面,當他得知消息坐上東去的火車時,罹患肝癌的母親已閉上了雙眼。

  皮師傅沒有想到,7年之后,遺憾又會再次重演。

  那年7月,他接到單位通知,進入羅布泊進行安全巡邏,因為裡面沒有通訊信號,也沒有衛星電話,皮師傅與外界整整失聯了半個月。

  當他巡邏結束回到庫爾勒時,愛人告訴他,他的父親因胃癌去世,后事也已經辦完。

  “我沒有哭,也許就是命吧。”皮師傅說著,垂下了眼帘。這張被他自己說“長相凶狠鬼也怕”的臉,在這一刻暗淡了下去,眼角的皺紋一條一條向太陽穴延展。

  皮師傅的愛人在巴州焉耆縣的一所學校教書,兩人一直異地分居。妻子退休后回到庫爾勒,原本想著可以團聚,可常常也是一個人守在家裡。從小到大,經常出差讓皮師傅照顧不上唯一的兒子,兒子總是抱怨他“把單位當家,把皮卡車當兒子。”

  如今,55歲的皮師傅依舊奔突在荒漠中,啃著馕、嚼著方便面,有時甚至還要睡在野外,聽著狼嘯。沙塵漫天時,也隻能停下車來靜靜地等候風沙離開。

  為了躲避孤獨,皮師傅總會在車裡聽蒙古族歌曲,他說那種悠揚的曲調,讓他想到自己的家人。而隻要離開沙漠,皮師傅就再也吃不下一口泡面、香腸或者巧克力,這些在沙漠中救過他命的食物,也深深地傷害了他的胃。

  看著他在自行車上的背影,沒有人能夠想到,這個普通人與羅布泊有那麼多驚心動魄的故事……(記者 何軍、白佳麗、趙戈)

(責編:宮宜希(實習生)、劉融)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