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拼版照片顯示的是貴州省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的“四代房”:左上圖為第一代杈衩房、右上圖為第二代土坯房、左下圖為第三代石牆房、右下圖為第四代黔西北民居(均為7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
▲7月25日無人機全景拍攝的貴州省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新貌。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
新華社貴陽9月10日電
莽莽群山間,萬橋飛架、大道延展。
高坡峽谷間,綠意盎然、生機勃勃。
極貧村寨裡,決戰貧困、齊奔小康。
走過貴州高原,一片滄海桑田。
村庄在變,道路在變,生活在變,綠色蝶變……
近景:易地落新家
紅瓦白牆、南北通透的小高層錯落相間,陽光洒落的午后,院落間老人們促膝閑談,孩子們嬉戲追逐,樓宇間草坪、樹叢青翠宜人,星星點點的鮮花開得正艷。
新民社區,貴州省惠水縣城的一座小區。
與城市現代化小區無異,唯獨“新民”二字點出了差異。生活在這裡的1410戶居民,是三年間從178個貧困村寨喬遷來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
“新民”們幾乎家家都有一張“舊房”照,挂在顯眼處,回望著遠去的記憶。
38歲的王江華搬到新民社區后,成了附近一家企業的工人,每月有三四千元收入,還有“五險一金”。
王江華的老家擺金鎮斗底村,土地不僅破碎,而且在幾十米高的陡坡上,種的糧食都不夠自家吃。
“在外面打工漂泊十幾年,從來沒奢望過能在城裡有房、有車、有穩定工作。”可對王江華來說,三年來,這些都一一實現了。
“以前一個寨,現在一棟樓。”與他同寨的老鄉、新民社區黨支部書記羅應和說,新的家園裡醫院、學校、超市、農貿市場一應俱全﹔群眾辦事5分鐘走到服務大廳﹔孩子上學10分鐘走到學校,放學了就到社區“四點半學校”,每天都有志願者輔導功課。
社區創建了“移民搬遷招工信息交流群”,微信實時發布就業信息,幾乎每天都有新需求。每個小區都設有招工信息欄,社區服務大廳內的大屏也在滾動播放招工信息。
從農民變市民,居住地的虫鳴鳥叫少了,可易地搬遷的群眾睡得更踏實了。
惠水縣移民社區聯合黨委副書記劉合奎說,新民社區周邊有300多家企業,2900多名社區移民通過各種渠道實現就業,戶均就業超過2人,基本消除了“零就業”家庭。
建起一座新村,歸還四方綠土。移民生活安穩下來,遷出地的178個村寨,老房子基本都拆除了,土地大部分進行了復墾復綠,一部分流轉經營,種上了中藥材、經果林等。
易地落新家,兩頭換新貌。像新民社區這樣“村興、業興、景美、人和”的易地扶貧搬遷“新村”,貴州已建成近千個,而消失的老村庄也漸漸變成農民手裡的“綠色銀行”。
從三次搬遷的瑤山鄉,到整鄉搬遷的三寶鄉,作為中國貧困人口較多的省份,貴州“十三五”期間將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88萬人,涉及全省83個縣9449個村,搬遷貧困人口佔全省貧困人口三分之一、佔全國搬遷貧困人口約18.8%。
2015年12月,貴州率先打響易地扶貧搬遷“第一仗”,以堅持省級統貸統還、堅持以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為主、堅持城鎮化集中安置、堅持以縣為單位集中建設、堅持不讓貧困戶因搬遷而負債、堅持以產定搬以崗定搬“六個堅持”貫徹始終,走出了一條易地扶貧搬遷的貴州新路。今年,貴州將全部完成18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
“完善搬遷群眾的后續保障,是今明兩年重中之重的任務。”貴州省生態移民局黨組書記王應政說,圍繞搬遷群眾從農民向市民轉變的過程,貴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培訓和就業服務、文化服務、社區治理和基層黨建“五個體系”建設,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目標是將安置點建成和諧有序、綠色文明、創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園。
中景:舊村換新顏
兩張貴州省平塘縣克度鎮航龍村同角度的照片,一張拍攝於2015年10月,一張拍攝於2019年7月。
一張是灰蒙蒙的天,狹窄的水泥路,零亂的水泥磚房,有的還搭著藍色彩鋼瓦﹔一張烏雲壓境卻天空通透,寬闊的柏油路邊停著兩排私家車,黃牆紅頂的小洋房在山林邊錯落有致。
這個有289幢三四層新房的片區叫“星際家園”,房子的主人都曾是靠種植水稻、玉米為主的農民,現在大多經營著餐館、超市、民宿,為參訪“中國天眼”的訪客提供服務。
46歲的“星際家園”村民王順軍忙得不可開交,家裡四層的新居,樓下經營“布依酒樓”,樓上是民宿。正值暑期,全國各地來的研學團、夏令營絡繹不絕。
從步行到鎮裡趕集要走一個小時,但開車去鎮上隻要5分鐘,航龍人享受著基礎設施提升的便利,而徹底改變他們生活軌跡的,則是距村子20余公裡遠、無線電寧靜區裡保護著的“中國天眼”。
“天眼”所在的克度鎮,以前到平塘縣城走顛簸砂石路要3個多小時,如今全鎮13個村198個村民組都通了硬化路,鎮區面積幾乎擴大了一倍,城鎮化率從2015年的20%提高到2018年的37%。群山深處不起眼的喀斯特小鎮,變成一座天文科普、科技交流和青少年研學教育的基地。
走進新建的天文小鎮,處處充滿科技感和未來感:天文體驗館、時光塔、天幕街、南仁東紀念館,星際家園、航龍灣、天文時光村……當夜幕籠罩,抬頭便是浩瀚星空。
在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誰也想象不到,現在一棟棟黔北民居拔地而起,一個個溫室大棚林立田間,一條條通村路、串戶路連接著家家戶戶的花茂村,過去叫作“荒茅田”,是一個增收難、留人難、村容差的偏遠貧困村。
從農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六項行動計劃,到城鄉“建設六網、實現六通”,貴州正加快形成與全面小康相適應的基礎設施支撐體系。自2017年8月啟動農村“組組通”硬化路三年大決戰,兩年的時間,貴州已累計建成通組硬化路7.87萬公裡,全面完成路面建設任務,實現全省3.99萬個30戶以上村民組100%通硬化路,徹底解決沿線1200萬農民群眾出行不便問題。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行進在貴州的鄉間小路、旅游公路和高速公路上,從普通村民的家,到易地搬遷安置點的一排排新居,再到特色鮮明、各美其美的小城鎮,鄉村是貴州山水間最美的風景,原生態山野村居圖成了多彩畫卷裡的畫中畫。
千朵雲有千般姿,萬座寨有萬種情。
截至目前,貴州有724個村寨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從懸崖酒店到萬洞之鄉,從大歌侗寨到槍手部落,“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傳統村落成為熠熠奪目的原生態景觀。
遠景:綠卷展新姿
“朝與牛出牧,晝與牛在野。日暮穿林歸,長笛初在骻。”隨著無人機的爬升,牛不見了,隻見茫茫林海。這一幅“牧牛穿林圖”,位於烏蒙大山深處的貴州省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一個森林覆蓋率超過70%的小山村。
誰也想不到,就在30多年前,這裡森林覆蓋率不到5%,荒山禿嶺,土地沙化,井河干枯,是個“海枯”村。因地處喀斯特山區,生態環境惡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性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今年夏天,海雀村的會議室裡,一場“產業發展謀劃大會”開得正熱烈,村干部和4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坐下來一起商量,近期要發展什麼產業。經過舉手表決,大多數村民同意發展肉牛養殖。
“養牛我們有基礎,能干得成,但大家一定得注意環境衛生,自家的圈舍要打掃干淨,勤快一點才能把牛養好。”駐村干部陳飛鴻對著話筒大聲講,告訴群眾為了守護村容村貌,傳統牧牛不行了,圈養行得通。
正是在過去的30年間,海雀村老支書文朝榮帶著村民堅韌不拔地在荒山植樹造林,生態改變、農民覺醒、各界幫扶,村裡漸漸找到了合適的產業,因地制宜種植蘋果、中藥材,發展養殖業、服裝廠。
從“苦甲天下”到“林茂糧豐”,海雀村民在經歷了杈杈房、茅草房、磚瓦房后,如今住進了“小青瓦、雕花窗、轉角樓、白灰牆、穿枓枋”的黔西北秀美民居。
“現在日子那真是太好過了,以前出門要穿水鞋,到處都是泥湯湯,現在穿著拖鞋轉一圈回來,也不會沾一點泥巴。”提起變化,56歲的苗族村民王光德深有感觸,從前是經常餓肚子,可現在家裡的臘肉多得吃不完,村裡有七八十輛汽車,大學生都出了9個。
綠色,無疑是多彩貴州的永恆底色。貴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更多石山披上了“綠裝”。
作為世界上岩溶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貴州岩溶出露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61.92%,是全國石漠化面積最大、類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在貴州,眾多像海雀村一樣的石漠化村庄,通過持續生態治理改變了模樣。
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貴州石漠化土地面積247.01萬公頃,五年間減少石漠化土地面積55.37萬公頃,減少了18.31%。
底色也是底氣,是描繪美好藍圖、兌現庄嚴承諾的堅實基礎。
2018年10月到2019年5月,貴州在200天裡造林1000萬畝。到2020年底,貴州將確保森林覆蓋率達到60%,達全國平均線的2.6倍。
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的綠色“顏值”連年攀高,空氣質量持續優化,中心城市和縣級城市空氣質量指數優良天數平均比例分別為97.2%和97.7%,綠色已成為多彩貴州最靚麗的底色。
守好青山綠水,生態產業如雨后春筍。2018年初,貴州提出“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短短一年,貴州牢牢把握好農業產業革命產業選擇、培訓農民、技術服務、資金籌措、組織形式、產銷對接、利益聯結、基層黨建“八要素”,踐行政策設計、工作部署、干部培訓、督促檢查、追責問責“五步工作法”。2018年共調減低效玉米種植785萬畝,替代種植蔬菜、水果、中藥材、茶葉、食用菌等經濟作物667萬畝,帶動全省160.8萬貧困人口人均增收2348.4元,推動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6.9%,增幅居全國之首。
今天的貴州農村,流行的是精品水果種植、農村電商、鄉村綜合治理、鄉村旅游課程,一批根植綠色發展理念的新型職業農民,正通過培訓成為產業帶頭人和科技示范戶。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易地搬遷、現代交通、綠色發展串起一個個新村、新寨、新城,曾經貧窮、落后、閉塞的鄉村煥發出新光彩,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貴州大地蓬勃展開。(記者 王麗、齊健)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