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 一線城市調研行】泉州篇(上):韌勁抗風浪

2019年09月08日16:56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泉州9月8日消息(記者劉飛 張子亞 萬存靈)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福建是中國民營經濟最早的發軔之地,創造了民營經濟發展的“晉江經驗”。而晉江所處的福建泉州,在宋元時期就是東方大港。2018年,福建全省進出口總額達到1900億美元。去年以來,貿易摩擦帶來的風浪拍打著這座外向型經濟城市,但泉州的眾多民營企業一身韌勁,穩步前行。今年1-7月,泉州進出口總值增長11.1%,增速超過福建省以及全國平均水平。是什麼讓泉州的外向型企業逆風而上?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特別報道《轉型升級 一線城市調研行》,今天播出泉州篇(上)《韌勁抗風浪》。

  9月初,福建泉州的企業就盯著兩件事:台風和外貿訂單。

  申利卡鋁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美國客戶因為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減少了汽車輪轂訂單。公司財務部經理黃河輝計算著影響:“還是有一些客戶跑掉。今年上半年,出口美國的訂單可能會減少30%-40%,下半年可能會減少50%以上。我們這種出口型的企業比較艱難。”

  美國是泉州第三大出口市場。2018年,泉州對美出口企業共1724家,出口額191.52億元,佔全市出口總額的16.06%,主要商品有服裝、鞋帽、家具、機械裝備等。

  去年以來,不斷升級的中美貿易摩擦在泉州掀起了一陣風浪。泉州市商務局統計顯示,美國近期公布的全部5500億美元加稅清單,涉及泉州市出口額約190.3億元,基本覆蓋泉州全部輸美產品。

  然而在這樣的貿易環境下,泉州的對外貿易仍舊穩住了。

  今年1-7月,泉州進出口總值1146.57億元,增長11.1%,增速比全國平均水平高6.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777.53億元,增長19.14%,增速比全國平均水平還高12個百分點。

  黃河輝說,風浪中,他們扭住產品研發升級不放鬆,雖然訂單暫時出現下降,但還是加大了投入,試做更多新產品供客戶選擇,簽下了一些新訂單。黃河輝表示:“上半年有個美國客戶,因為加征關稅本來准備不再下訂單,但是他后來沒有替代產品。我們設計的產品都是我們獨有的。開發一個產品的周期要90-180天,從研發、設計到開模和試生產,時間還是蠻長的,客戶如果要去重新開發這種產品,並不劃算。不提高產品附加值,利潤空間從哪裡來?開發一些新產品供客戶選擇比較有機會。”

  這背后是泉州企業多年深耕外貿行業的積澱。泉州市商務局副局長簡國紅表示,抵御貿易環境風險要有過硬的產品和搬不走的產業鏈。他說:“整體轉型升級已經跨了很多代了。像現在,泉州的鞋子材料非常輕,鞋材有革命性突破,整個產業成長到一定高度了,所以產品一定要拿得出手。另外就是,配套的產業鏈搬不走,長遠上就可以解決。”

  簡國紅介紹,部分美國客戶因此更希望申請排除。目前,在八批次排除清單中,泉州市已經有60個稅則號被排除加稅,涉及286家企業2018年相關產品出口額1.45億元。簡國紅表示:“有公眾評議、申請排除等聽証程序。進口商如果能舉例論証這個東西不從中國買就沒地方可買,被採納的可能性是有的。”

  因為美國客戶所尋找的替代生產地沒法滿足其對高端產品的需求,泉州凱鷹電源電器有限公司的部分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逆勢漲價約20%。不過,該公司執行董事黃鐘雄坦言,這類“人無我有”的高附加值產品的市場需求有限。為了保持訂單量,甚至獲得增長,他們正更加積極地適應貿易環境的變化。“像中東、非洲市場,原來我們是不太接單的,比較零散。去年開始我們做了一個調整,重新和他們溝通。現在,中東、非洲、歐洲市場訂單有所增加,這類訂單比較難做,品種多、要求多,這一部分在增長。還有,原來外貿企業的訂單我們基本不做,因為它們從客戶那裡接到訂單再到我們這裡,中間要截留一部分利潤。這樣的訂單現在我們也接,讓利給一些外貿企業。創匯不在我們企業,但是對整個國家來講還是有利的。”黃鐘雄說。

  世界那麼大,市場多元化。

  泉州是福建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先行區,泉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永禮表示,泉州要成為“海絲”經貿合作重要門戶城市:“‘海絲’沿線的增幅在外貿增長中始終排第一,第二是歐盟,第三才是美國。我們目前推進的合作中,有共建的園區,有跟意大利達成協議,把意大利的設計技術、人才、品牌運營注入泉州傳統的紡織、服裝、鞋帽、雨傘等產業中。我們也在那設立營銷中心、研發總部和合作平台。我們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也在推進。”

  “愛拼敢贏”是泉州的名片。泉州人喜歡說,“愛拼才會贏,輸贏笑笑”,充滿韌性。

  過去守著合作多年的客戶挑揀訂單,而現在,有些“高冷”的凱鷹電源電器公司做好了長期努力的准備。黃鐘雄說:“期望用兩三年時間恢復到鼎盛時期,信心我們還是很強的。企業不但沒有撤資,還增資了1500萬美元,我們開建了一棟廠房進行二期技改,還想用2-3年時間把現有產能翻一倍。我們對自己的技術研發能力非常有信心,對市場非常有信心。蓄電池這個行業是剛需,因為科技越來越發達,對備用電源的依賴會變大,比如,5G可移動微波發射必須有一套備用電,還有終端、數字庫等,我們信心滿滿。”

(責編:馬昌、曹昆)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