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故事 | 70年“戰斗”,三代“麻風病”醫生的守護

2019年09月02日19:06  來源:中國青年網
 

  新中國成立70年,我國高度重視麻風病防治工作,麻風病在絕大部分省份已基本消滅,全國現症麻風病患者從1949年的50萬余人減少至3000余人。

  無數醫務工作者不辭辛苦、默默奉獻,用青春和生命守護著病患們的希望。今天要講述的是一家三代醫生的故事。從1953年開始,爺爺張光祿、兒子張煥波和孫女張麗嬌,堅守麻風病防治一線,為無數患者帶來新生。

  “放心,我不會丟下你們不管!”

  麻風病曾被稱作“絕症”。很多麻風病人,被親人和鄉鄰排擠,甚至連村裡的水井都不能靠近。有些麻風病患者走投無路,隻能跑到深山或洞穴裡居住生活。

  囿於醫療技術的限制,麻風病的致殘率極高。張光祿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衛生兵,復員后回到老家,看到麻風病人在苦痛中掙扎,張光祿感到心中刺痛。

  “當時的興仁縣,麻風病人多,但醫生太缺乏了!父親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衛生兵,隻要需要,再苦他都會去。”張光祿的兒子張煥波回憶。1953年,張光祿從部隊轉業,主動參與到了麻風病防治工作中。他跋山涉水地將深山或洞穴裡的病人找到、接回村子,建立了興仁麻風村。

  在那個年代,不光是麻風病人,就連從事麻風病防治工作的醫生、護士、家屬都很受歧視,很多人對張光祿避而遠之。即便這樣,他也從未想過放棄。他與40多個麻風病人,種玉米,養牲畜,同吃同住。

  張光祿。資料圖

  50年代初,國家開始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地開展麻風防治工作。從中央到省(市、區)、地、縣組成了萬余人的防治、科研隊伍,建立了千余所麻風院、村、所、站,制定和及時調整了防治方針。1959年,按照當時省民政廳和衛生廳的要求,興仁麻風村遷入了安龍大海子麻風村,合並成安龍麻風院。張光祿帶著幾十名麻風病患者,翻山越嶺,來到安龍麻風院,繼續守護著這些麻風病人,直到退休。

  很多麻風病人會出現足底潰瘍、肌肉腐爛的症狀,遠遠就能聞到一股惡臭。為了防止進一步感染,張光祿堅持定期為他們清理傷口。“他會把病人的腳抬起來放在他的膝蓋上,用小刀刮掉死皮,有時膿血會噴到他的胳膊上、衣服上,但他從來不嫌棄。”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張煥波眼睛紅紅的。

  “放心,我不會丟下你們不管的!”這是張光祿對病人的承諾,傾盡一生,他都在踐行著這份承諾,為上千名麻風患者撐起了一片藍天。

  “他們的痛我感同身受,我隻想幫他們”

  時隔多年,張煥波始終無法忘記父親離開安龍麻風院那天的場景。全院200多名病人,把他們一直送到了縣城,足足送了五公裡。“病人們沒有錢,他們就自己做鞋子和鞋墊,包了一大包送給父親。”那一幕,深深觸動了張煥波。“麻風病人太需要醫生了,我一定要幫助他們!”

  1983年,張煥波從衛校畢業后回到了安龍麻風院,繼續從事麻風病防治工作。“醫者,父母心!對病人要關愛,業務上要精益求精。”這是上班第一天,父親對他的囑托。這句話,張煥波記了一輩子。

  張煥波和麻風病人在一起。資料圖

  安龍縣有187個村,每個村裡都有麻風病人。很多病人因病致殘,行動不便,沒有辦法就醫。張煥波利用周末,到病人家中給他們送藥、檢查、治療。以前安龍縣經濟落后,很多鄉村不通路,甚至連摩托車都沒辦法進入。這種情況下就隻能步行,有時候,張煥波要走上大半天才能把藥送到。遇到下雨天,坑坑窪窪的山路就更難走了,滑倒摔倒都是常事。即便這樣,在這條路上他一走就是30多年。

  張煥波和麻風病人在一起。資料圖

  “從事麻風病防治工作30多年,我從來沒有后悔過,也從來不覺得苦。現在麻風病的發病率大大降低,治療手段也從單一的藥物治療轉為‘三聯療法’,致殘致死率大大降低,我打心眼裡高興!”據初步統計,張煥波確診治愈的患者達400多例,幫助他們回歸社會、回歸家庭。如今,58歲的張煥波還奔波在防治一線,守護著人們的健康。

  “我能做的,就是給他們更多愛和理解”

  張煥波進村送藥的摩托車上,還帶著他的女兒張麗嬌。張麗嬌清楚地記得,有一次,下著大雨,山路特別難走,就在快要到病人家的時候,父親的摩托車摔倒在了泥坑裡,怎麼也打不著火。此時,病人還在家裡焦急地等待。

  張麗嬌和麻風病人在一起。資料圖

  就在這時,雨裡出現了一個身影!“走近了我才看清楚,原來是等藥的病人!他知道我們要來,就一直站在家門口等著。等不到,就著急了,順著山路來找我們。”麻風病人手腳都患有殘疾,十指脫落,行動很不方便。“一定要把他們都治好!”看到他艱難地走來的那一刻,張麗嬌心裡就再也放不下這群病人。

  2016年,她放棄了在縣醫院的工作,考入安龍療養院(原安龍麻風院),從事麻風病防治和護理工作。張麗嬌進入療養院工作的前一天晚上,“醫者,父母心!”就像當年父親對張煥波說的一樣,張煥波也對女兒說出了同樣的話。

  張麗嬌和麻風病人在一起。資料圖

  現在,安龍療養院還生活著98名麻風病患者。他們平均年齡都在60歲以上,很多患者都是因未及時得到治療,導致身體畸殘,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

  張麗嬌作為護理人員,除了幫助他們做治療,還要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張麗嬌說,在安龍療養院,她與病人既是醫患關系,更是陪護關系,她早已把這群麻風病患者當成親人。

  “現在,醫療條件已經非常好了,麻風病的發病率和復發率很低。通過‘三聯療法’,很多病人可以被治愈,並回歸社會正常生活。但我們還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支持和愛。"她說。

  很多麻風病人住進療養院的時間長,不願出去,幾乎與世隔絕。為了增加他們的生活樂趣,張麗嬌和同事們就教麻風病人下棋、打牌、打乒乓球……隻要一有空,她就會和麻風病人談心,陪他們看電視。“我不光要給麻風病人治病,還要為他們創造一片快樂藍天。”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要求,以人口為基數,麻風病人在萬分之一以下時,就達到了“基本消滅”的水平,中國的麻風病人早已、且遠遠低於這個標准。目前,全國麻風病新發病人呈逐漸下降的態勢,連續年均不超過1000例。

  2016年9月,習近平主席為第19屆國際麻風大會致賀信寫道:“‘創造一個沒有麻風的世界’是全球麻風控制的終極目標。”“中國將加大投入力度和保障措施,繼續同世界各國一道,積極推動麻風學進步和創新,促進消滅麻風目標早日在中國實現,為全球消滅麻風作出貢獻。”(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慧慧 楊月)

(責編:曹昆)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