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9日電 題:追求“舌尖上的幸福感”——70年流動中國的味道之變
丁靜、李溢春
“花生、瓜子、方便面,啤酒、飲料、礦泉水。”經典的叫賣聲讓不少中國人迅速關聯到上個世紀的鐵路餐飲。隨著高鐵營業總裡程達3萬公裡,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裡程最長、運輸密度最高的國家。乘客對旅程的期待已經從走好延展到吃好,“舌尖上的幸福感”也成為鐵路餐飲70年的不懈追求。火車跑進高鐵時代,“指尖上訂餐”也應運而生。
“新中國剛剛成立時,百廢待興,就連餐車都是新鮮事物。”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石家庄客運段京渝車隊黨總支書記趙宏吉說,聽前輩們講,那時候車廂四處漏風,沒有供暖設備,乘客基本是自帶干糧。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餐車,使用煤爐明火做飯。灶頭連著一個煤箱,炊事員做飯時還要給爐灶添煤。趙宏吉說,列車上食材無法保鮮,廚師們就用棉被包著鐵皮箱裝上冰塊,制成“土冰箱”。運行超過兩天的列車,還要在途中補充冰塊,以保証原料安全。
“那時候的餐車,冬天冷颼颼隻有胸前一團火,夏天像蒸桑拿渾身濕漉漉。由於列車運行不平穩,切菜經常會切到手指。”石家庄客運段京渝車隊廚師黃燁說,餐食品種也非常有限,基本上都是兩三毛錢的盒飯。米飯裝到飯盒三分之二處,上面放一點菜和肉,品種大多是木須肉和雪菜肉絲,偶爾有紅燒肉就特別受歡迎。
上世紀九十年代,電磁爐、蒸飯箱、抽油煙機、大冰箱讓6平方米的后廚充滿現代感。食材可以保鮮,餐車供應也開始推陳出新:蓋飯、炒飯、特色菜為正餐增加了選擇,休閑小食品成為正餐的補充。
為了讓旅客滿意度從“舌尖”走向“心尖”,餐車還增加了擺台、餐巾折花、插花等,后廚的師傅們用蘿卜雕上幾朵小花,把簡單的菜肴點綴得趣味盎然。
火車跑進高鐵時代,“指尖上訂餐”應運而生。石家庄站12306網絡訂餐配送中心負責人張坤彩說,石家庄站作為全國首批開通互聯網送餐的車站,目前已簽約肯德基、吉野家等7戶商家近40種餐飲商品,日均配餐量200單,高峰日近800單。鐵路部門不斷優化服務,全國38個互聯網訂餐和特產配送站的數量仍有可能進一步增加,互聯網訂餐截止下單和取消時間也由原來的2小時縮短為1小時。
“以前上火車就愁吃什麼,現在上車后第一件事就是上網點外賣。”從北京西站出發的乘客宋褚渝說,重慶麻辣、江浙咸鮮、廣東靚湯……中國各地有太多美味,想想都要流口水,少了旅途勞頓。
流動中國的味道,不僅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可口,還越來越安全、越來越智能。今年初,24小時營業、無人值守的“智能無人餐廳”亮相青島各火車站。這裡食品種類豐富,所有餐品原料源頭可溯。真空包裝、高溫殺菌,保証了口味的穩定性和餐品綠色、安全。餐廳內的智能管理系統,還能通過多種途徑收集大數據,為更加細致、周到的餐飲服務提供科技支撐。
“從點餐到出餐隻要28秒,這太酷了。”經常往返青島與北京的“90后”乘客周鴻紅說,高速流動的中國正需要這種速度。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