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會徽作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象征,作為人民政協的重要標志,產生於新政協籌備期間。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協籌備會成立並召開第一次會議。籌備會的主要工作任務是“完成各項必要的准備工作,迅速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這些“必要的准備工作”,就包括新政協的會徽制定。
1949年7月2日,新政協籌備會秘書處根據秘書長辦公室第五次工作會議精神,給文娛布置科科長鐘靈發去一封信。信中說,第五次會議第五項“關於訂制紀念章、會徽事”,決定“交由台端(對鐘靈的敬稱———作者注)負責設計會徽”,會徽含義為“無產階級所領導的以工農為基礎的民主階級大團結”。
鐘靈接到通知后,迅速落實籌備會秘書長辦公室會議精神,征集會徽圖案。在征集到的設計圖案中,新政協籌備會選定張仃和周令釗7月20日設計的會徽圖案。這幅圖案庄嚴富麗,它以一顆紅光閃閃的五角星、四面迎風飄揚的紅旗和白色地球襯托的紅色中國地圖為中心,光芒四射的蔚藍色天幕做背景,周圍是紅色緞帶連接起來的瓦藍色齒輪和金黃色麥穗。
張仃和周令釗對圖案的說明是:1.紅星表示無產階級領導;2.齒輪、嘉禾,表示工農聯盟為基礎;3.四面紅旗表示“四個階級(即當時的四大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大聯合”;4.地圖表示新中國,背景光芒四射。此外,紅星下的“1949”四個阿拉伯數字,表示新政治協商會議誕生的年號;下面是“新政治協商會議”這個組織的名稱。
這個設計圖案經周恩來同志批示交新政協籌備會常務委員們傳閱后,得到一致贊同,又經過綜合草案之二、之三的意見,形成第四稿。
7月25日,周恩來寫信給籌備會副秘書長齊燕銘,表示“主席贊成此草案”,要求將此圖標提交籌備會常委會傳閱通過。對於這一稿,朱德批示:“這個好(稍橢圓一點)”﹔周恩來建議,上面天藍色“稍淡點”。
1949年9月,經籌備會第二次全體會議研究決定,新政治協商會議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秘書處又對會徽草案第四稿進行了修改,緞帶上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0個金色簡體仿宋字,使用了新的名稱。
經籌備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毛澤東批准,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正式使用政協會徽。政協會徽很好地體現了“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民主階級大團結”的精神。(作者 李紅梅 中國政協文史館)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