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追趕超越呈現新氣象

2019年08月29日08:38  來源:光明日報
 

“7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三秦兒女銳意進取、拼搏奮斗,推動三秦大地實現了從一窮二白到繁榮興盛、從內陸腹地到改革開放高地、從溫飽不足到決勝全面小康、從黃土飛揚到滿目蔥蘢的巨大變化。”8月28日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省(區、市)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中共陝西省委書記、陝西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胡和平,中共陝西省委副書記、陝西省人民政府省長劉國中圍繞“‘五個扎實’譜新篇、追趕超越再出發”介紹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始終把創新作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陝西擁有100多所高校、1000多家科研機構,有60多名兩院院士,航空航天、3D打印、5G移動通信等技術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神舟”飛天、“嫦娥”探月、“蛟龍”潛海都有陝西科技的堅強支撐。

說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時,胡和平介紹,陝西堅持創新驅動引領,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全省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8.3%、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達66.58%。

在具體工作中,一是推進軍民、部省、央地融合發展。推動創新資源跨領域、跨產業、跨所有制優化配置,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已經建成,中國科學院西安科學園加快建設,陝西空天動力研究院投入運行,一批科技成果紛紛落地,全省軍民融合企業已經達到1000多家。二是抓好原始創新、產業技術創新、高新技術創新。今年1月3日,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並拍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月球背面圖片。拍這張照片的設備就是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研制的全景相機。這些年,陝西持續強化原始創新,為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C919大飛機等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去年就有33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在產業技術創新方面,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部署產業鏈,建成了全球首套煤油共煉工業示范項目,大型運輸機、閃存芯片等已成為陝西制造的新名片。新材料、新能源、量子技術、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去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了42.06%,達到3138家。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推動創新成果和產業發展緊密對接,建立了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制度,西北首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落地,西安科技大市場服務體系和西安光機所、西北有色院創新模式等入選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百佳案例》。強化特殊人才支持計劃和人才創新創業激勵,發揮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作用,推進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的建設,去年全省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1125.28億元、增長22.11%。

特色現代農業建設引領“三農”發展

世界上每7個蘋果就有1個產自陝西,每3個獼猴桃中有1個也來自陝西。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獼猴桃產量世界第一,羊乳產量全國第一,設施農業規模居全國第六、西北首位。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19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在陝西省設立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劉國中介紹,基地選在了陝西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陝西充分發揮楊凌農業科技優勢,積極推動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建設。

發揮農業科技優勢,立足豐富農業資源,陝西積極發展“3+X”現代農業產業,帶動農民增收。劉國中介紹,“3”就是以蘋果為代表的果業、以奶山羊為代表的畜牧業、以棚室栽培為代表的設施農業,三個千億元級的富民產業。“X”就是茶葉、核桃、中草藥材、紅棗和有機、富硒、林特等區域特色農產品。2018年農村居民工資性、經營性收入分別達到了4621元和3508元,較2012年分別增長了83.7%和50.2%。

持續推進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

談到加強文化建設、持續推進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時,胡和平介紹,全省備案博物館達到314家,清明公祭軒轅黃帝活動成為海內外中華兒女心目中具有廣泛影響和感召力的盛典。認真做好革命舊址保護工作,弘揚紅色文化,努力讓每一孔窯洞、每一件歷史實物都“開口說話”,去年延安、照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待干部群眾分別達到901.8萬人次、89.7萬人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等主題活動,涌現出一批“時代楷模”“三秦楷模”。做亮“文學陝軍”“長安畫派”“西部影視”等品牌,舉辦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發起成立“絲綢之路考古聯盟”,舉辦“國風·秦韻”陝西傳統文化周等活動。從陝西來了解中國成為越來越多海外朋友的共識。(記者 王夢敏 張哲浩 馬榮瑞)

(責編:宮宜希(實習生)、曹昆)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