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裡木河:回蕩在南疆大地的綠色頌歌

2019年08月28日08:22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回蕩在南疆大地的綠色頌歌——新疆塔裡木河流域綜合治理綜述

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27日電 你聽過大河來水的聲音嗎?

在新疆南部的塔裡木河畔,首先聽到的是咕嚕嚕的聲響,干涸的河床像嬰兒般吮吸著最先抵達的水頭。待河床吸飽水分后,河水才向著地勢更低的河道流淌。每逢落差較大的下坡,原本平靜的河水頓時變得湍急,伴隨呼嘯的西北風,卷著浪花奔向遠方。

千百年來,南疆各族百姓沿著這條大河放牧、務農、生息,用它滋養的林木營造家園,在它澆灌的綠洲建起城鎮,他們早把塔裡木河當作“母親”。對生活在河畔的百姓來說,親耳聆聽大河來水的聲音是大自然的犒賞。

大河斷流之后

夏日,塔裡木河下游,與塔克拉瑪干沙漠相鄰的綠洲內部干燥炎熱。地裡的庄稼蔫蔫地耷拉著頭,像中暑的人。羊群發出咩咩的叫聲,仿佛催促主人趕緊向胡楊木盆裡灌水,它們已口干舌燥。

有經驗的農人和牧民並不著急。他們知道,太陽再炙熱,融化冰川積雪也需要時間。到天氣最熱時,距大河來水就不遠了。

1972年那一年,他們的等待落了空。

此前,全長1321公裡的塔裡木河干流上下,人們進行了大規模開發,這引發了流域內用水緊張。為保証農業用水,下游的人們又建起大西海子水庫進行蓄水。這之后,能流到更下游的河水越來越少,直至斷流。

“水沒了,人們就挖井,到最后,井水也干了……”住在下游一座小鎮的74歲老人王建本回憶說。

牧民的兒子買買提吐爾迪·肉孜則清楚記得,塔裡木河干涸后,河道裡分布著一灘灘大小不一的積水,曝晒后水質劣化。父親趕著的300隻羊喝了這水,一年就死了三四十隻。

牧羊人買買提吐爾迪·肉孜在塔裡木河下游的一片草場放牧(8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阿曼 攝

從大西海子水庫到塔裡木河的終點台特瑪湖,全長360多公裡。這一線原本沿河分布著茂密的胡楊林,耐旱的紅柳和梭梭。塔裡木河下游斷流數十年后,這些植物如同暮年壯士,再無力阻擋狂暴風沙長驅直入。

塔裡木河下游河道原本分隔著兩座大沙漠。到二十世紀末,庫姆塔格沙漠已越過干涸的河道,與西面的鄰居塔克拉瑪干沙漠合攏。

移動沙丘步步進逼,鄉鎮、村庄將整體搬遷的傳言在惶恐的農民中流傳。當積水也很難見到后,牧民們隻好揚起手中的牧鞭,趕著羊群向北尋水。

沙漠中挖河道

政界、學界、新聞界……塔裡木河下游的生態問題吸引了多方關注。

2001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塔裡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總投資約107億元。這項綜合治理的主要目標就是遏制塔裡木河下游生態持續惡化。

根據計劃,政府將通過兩個方面為塔裡木河下游“找水”:一方面,綜合治理包括大量工程性措施,比如向南疆的棉農推廣滴灌技術,以及將農區土渠改造為防滲渠﹔另一方面則是非工程性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這一工作基本由新疆塔裡木河流域管理局負責。

塔裡木河流域跨越新疆5個地州數十個縣市,利益主體如此多元,決定了非工程性措施的實施難度更大。

“有農民想不通,下游沒水憑啥限制上游?”一位南疆水利干部說,各地爭水、搶水,與流域管理機構發生沖突,類似事件時有發生。直到黨的十八大以后,這一情況才出現明顯好轉。

斷流近30年后,塔裡木河下游的河道早已被流沙填埋甚至部分消失,水無法這樣流到360公裡外的台特瑪湖。

“我們拿著手持GPS,一點點找河道,再指揮推土機、鏟車挖開沙堆、疏通河道,”塔裡木河流域管理局副局長吾買爾江·吾布力說,一些下游河道是生生地從沙漠裡挖出來的。

不久前,塔裡木河流域管理局剛剛組織了自2000年以來的第20次向塔裡木河下游生態輸水,如果一切順利,自大西海子水庫累計下泄的生態水總量將超過80億立方米。

這是2019年實施的第20次向塔裡木河下游生態輸水,水流在干涸的河床前行(8月25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阿曼 攝

又見綠色走廊

每年8月前后,是塔裡木河下游來水的時間。

看著河水流過干涸的河床,牧民們興奮地歡呼起來。買買提吐爾迪總會想起2000年第一次見到大河來水時的一幕,“父親激動地對我說,‘30年河東,30年河西,我說過的,水一定會來!’”

而王建本居住的小鎮現在是218國道上的交通重鎮,商業繁華、環境優美,成為南來北往的客人住店打尖的首選之地。

水流越來越猛,動靜越來越大,塔裡木河甚至會漫過河道,流向兩岸低地處綠油油的胡楊林、綴著紫紅色小花的灌木叢。河岸邊的牧民發現,許多窪地成了濕地甚至“魚塘”。

驅車與塔裡木河下游的河道“伴行”,有一種穿行在“綠色走廊”間的感受。待到深秋,“綠色走廊”會成為網紅,人們爭先恐后到此“打卡”金色胡楊。而再過不久,人們將可以搭乘火車,沿格庫鐵路出行賞景。

生態水流過干涸的河床,滋養著兩岸的胡楊(8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阿曼 攝

據科研部門研究,目前塔裡木河下游植被恢復改善的面積達2285平方公裡,沙地面積減少854平方公裡,植物物種由17種增加到46種。

“近20年的綜合治理,使塔裡木河下游斷流的360多公裡河道整體連通,垂死的胡楊得到拯救,受損的生態得到修復,‘綠色走廊’得到了保護。”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陳亞寧說。(記者 張曉龍、阿曼、李志浩)

(責編:陳千禧(實習生)、岳弘彬)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