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8月23日電 作為長江沿線的重要城市,江蘇江陰市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指引,聚力長江的生態修復、源頭控污、產業轉型。通過促生態進、生產退,治理進、污染退,高端進、低端退,全力保護“母親河”。
“黃金生產岸線”變身生態岸線
江陰依江而建,因江而興,岸線全長34.8公裡,但長期以來,江陰市民卻臨江不見江,濱江不親水。江陰市發改委副主任項勇說,江陰段是深水良港,為江陰經濟打下了良好基礎,但對環境的影響也顯而易見。
“以前一開門就能看到長江,魚、鳥都很多,可以赤腳在岸邊抓螃蟹。”江陰市澄江街道黃山村村民李惠娟說,“企業建起來后,污染嚴重了,水上到處是油污。”
壯士斷腕。2016年以來,江陰主動調整港口功能,將碼頭、工廠、輪渡等生產岸線退讓搬遷,將省政府批復的23.4公裡港口岸線主動壓縮到16.85公裡。
“很多是優質企業,比如揚子江船廠就是全國知名的造船企業。”項勇說,“但政府下定決心,寧可犧牲一時的GDP,也要還江於民。”
騰出濱江空間,江陰造綠地、建公園。船廠公園、鰣魚港公園、韭菜港公園等等,一座座建起來。“原來沿江都是廠房、碼頭,隻能遠遠地看到江。”李惠娟說,“現在可以到江邊吹風,在公園散步、跳舞,很愜意。”
“黃田港口水如天,萬裡風檣看賈船。”擁有千年歷史的長江下游重要漕運、貿易港埠黃田港,將於9月變身為黃田港濱江公園。“黃田港公園建成后,八公裡濱江公園將連成一片,與相垂直的十公裡錫澄運河公園構成城市的‘生態T台’。”江陰市住建局副局長張平說。
昔日吊機林立、船運繁忙,現在花草繁茂、蘆葦密布。江陰市主城區30公裡寸土寸金的生產岸線即將全部變成生態岸線、生活岸線。
絕不讓不達標的水流入長江
據江陰市水利局副局長孫明豐介紹,江陰有13條通江河道,江陰投入巨資整治這些入江河流,絕不讓不達標的水流入長江。新溝河將於年底整治結束,桃花港河、利港河、深港河等也列入了整治計劃。
水面清澈,岸邊芬芳。記者沿著長江支流新溝河一路看到,不少居民在河邊散步、遛狗。“原來一些企業污水偷排,沿河居民亂扔垃圾,最后都進了長江。”63歲的黃老伯說。
江陰制定實施了《江陰市加強長江大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把長江生態安全示范區建設工作細化為20項重點工程。
據江陰市生態環境局介紹,通過控源截污、清淤疏浚、調水引流、河岸整治、生態修復,江陰9個水質國、省考斷面不僅全面達標,而且6個斷面超過Ⅲ類水質。根據規劃,到2020年江陰將實現入河排污口監測全覆蓋,主要入江支流斷面全面消除Ⅴ類、劣Ⅴ類水質。
2018年,江陰編制了長江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1+9”規劃體系。“將全市域特別是沿江的每一寸土地都納入其中,使共抓大保護每一項工作都有規可循。”江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土空間規劃科科長林曉英說。
2019年2月,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在江陰設立長江流域環境資源第一法庭,嚴厲打擊破壞長江環境的違法行為。
治理進、污染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71.2%,城區PM2.5濃度同比下降8.3%﹔生活垃圾處理實現日產日清……江陰長江生態安全示范區建設在推進中初見成效。
每年因環保拒批項目超百億元
在中國制造業版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江陰,紡織、鋼鐵、石化等支柱產業在夯實實體經濟的同時,也帶來巨大的環保壓力。
江陰市明確提出,要走出一條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高水平保護互促並進的綠色發展之路,通過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長江生態的持續優化。
實施最嚴格的環境准入制度。江陰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金丹菁介紹說,近年來,江陰每年因環保不達標否決的項目投資額都超百億元。
防增量,去存量。2017年底,已在長江沿岸經營15年的江陰百川化工關停其最后一個化工車間。目前該市已基本完成長江沿岸重點規劃區域內化工企業整治任務。7000多家“散亂污”企業被關停整治,鋼鐵去產能達240萬噸。
記者在江陰港口集團看到,防粉塵、防廢污水等措施一應俱全。“每年投資上千萬元。”江陰港港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劉華說,“保護長江生態我們責無旁貸。”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吸引了眾多優質項目紛至沓來。2018年,總投資220億元的遠景AESC智能電池等重大產業項目簽約﹔總投資200億元的聯動天翼啟動建設……
高端進、低端退。江陰市已擁有高新技術企業384家,新興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已達43.9%,數字經濟、總部經濟、樞紐經濟……江陰的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動能”正在蓄積。(記者 沈汝發)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