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進百姓中 扎在最前線

——追記寧波市“六爭攻堅”好干部熊澎橋

2019年08月21日08:24  來源:光明日報
 

“如果不是約的9點40分談事而是安排再早一點,他可能就沒有時間去工地了。”寧波市鎮海區庄市街道黨工委書記金燕說。

“如果他不改日程、按照原計劃去杭州培訓就好了。”寧波市大學科技園管委會副主任胡文雄說。

“如果他不是非要自己上去拍照,可能就不會了。”寧波市大學科技園管委會辦公室主任許益鋒說。

可是,沒有如果。

7月18日清晨,正准備上班的許益鋒接到了鎮海區委常委,寧波市大學科技園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熊澎橋的電話:“我們去現場看看。”

共事快兩個月,許益鋒已經習慣了熊澎橋的工作作風,聽最多的也是這句話。去現場看看,是每項工作必不可少的前奏。那天,利用上班前短暫的間隙,熊澎橋來到位於鎮海、江北兩區交界的三號橋市場區域,為甬江科創大走廊片區產業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尋找解決方法。

工地到處都是瓦礫,他們坐著施工升降機上到西側14樓。在完成了踏查、拍照后,熊澎橋不慎跌落,因公殉職。

那條與眾不同的晨跑線

熊澎橋有晨跑的習慣。從1991年警校畢業成為寧波慈溪市一名普通的交警開始,他跑過慈溪公安分局、跑過慈溪白沙路街道、跑到寧波鎮海區。一步一步,他跑出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熊澎橋的晨跑,總是選擇與他人不同的路線。

2015年8月,因為建設大學園區,慈溪白沙路街道西華頭村需要整體拆遷。村支書孫利群說,那段時間村裡總有人來跟她說,每天早上5點多會有一個來晨跑的人。不像其他鍛煉的人在村旁的森林公園跑,這個人隻在溝溝坎坎的村間小路跑,跑著跑著還與田間地頭的村民聊天。孫利群這天起了個早,尋到了這個“怪人”,是街道黨工委書記熊澎橋。原來他一邊健身,一邊在了解村裡的情況。“你看你們這裡有一個閑置的舊廠房,等大學搬遷過來后你們可以重新利用,產生經濟效益。”就這樣,西華頭村提前一個月實現征遷清零,那個閑置的舊廠房也早已租了出去。

87歲的龔美琴和她92歲的老伴徐華昌就住在西華頭村。家裡的老房子是老兩口一扁擔一扁擔挑起來的。“舍不得走、給兒女留個念想”,當別人都已經簽了協議,這些念頭還固執地扎根在老兩口的腦海。熊澎橋來了。第一次他只是聽老人講述著他們和房子之間的故事﹔第二次他講到了為子孫后代建大學園區﹔第三次他叫工作人員把老人拉到已經建好的新小區,讓他們感受新生活的便利。如今,老人的舊居已經成了高教園區的一條馬路,老人也在小區享受著天倫之樂。

“他每天早上要跑兩三個小區。”鎮海區招寶山街道順隆社區黨委書記朱君瑩說。

那永遠還不上的一百元

2017年2月,熊澎橋開始擔任鎮海區副區長。

剛到任,鎮海區駱駝街道辦事處主任彭鯤向他匯報的第一件事,就是交通治堵。匯報結束,熊澎橋說:“今天不給結論,因為我還不熟悉情況,你給我一周時間。”讓彭鯤意外的是,一周后,他們再次討論治堵方案時,熊澎橋對涉及的各個街巷已了如指掌。“這些天他早上騎車、晚上散步,拿著本子一邊看一邊記,把涉及的街巷都摸了一遍。我算了一下,加起來至少有20公裡。結合他的交警經歷,他的方案直指要害。”

去年7月,鎮海區駱駝街道的拆遷地塊因圍擋設置、建筑垃圾等需要整治。一個星期天,駱駝街道辦事處城建辦副主任劉抑噪接到熊澎橋的電話,“一起去看幾個拆遷點”。看了四五個小時后,劉抑噪發現,這幾個點都是問題集中又突出的。在此之前,熊澎橋自己騎著共享單車,挨個拆遷點跑了一遍,摸清了每個拆遷點的情況,共享單車的費用足足花了100元。“熊區長這得騎了多少地方。”劉抑噪說,這是他今生無法償還的“債”。熊澎橋還給他講了一句話,工作是否到位,就看當地的狗是否對你叫。如果狗沖你搖尾巴,就說明你深入基層了。

從今年5月27日熊澎橋走馬上任寧波市大學科技園,胡文雄與他共事才53天。可這53天在胡文雄的心中是那麼重!他記得他們之間促膝談心的夜晚、並肩作戰的白天,記得他們之間有關女兒的共同話題,更記得工作成功的喜悅:“7月8日那天晚上,我到他辦公室。他高興地告訴我,在他9次走訪后,一家企業終於同意在搬遷協議上簽字。這家企業的搬遷事關整個雙創大街的產業布局。”

那自發送來的兩千個花圈

7月21日,送別熊澎橋。

從他老家慈溪市周巷鎮雲城村出發到殯儀館,1.5公裡的路上,2000多個各界人士自發送來的花圈排起了隊。1400多條網絡留言,是百姓對他的懷念。

“我雖與他素未謀面,但我的生活因他而改變。”鎮海區中梁首府小區的羅春利說。去年6月,因為不滿實際裝修和樣板房展示不符,羅春利和其他業主選擇維權。“熊副區長接待維權業主代表后,急民所急,不僅與開發商溝通協調,還全程參與解決矛盾。”他說,目前業主對裝修改進的滿意度超過90%,房子很快能交付。

鎮海區世博花園是熊澎橋接手的一個開發破產項目。有關這個項目的幾條會議記錄足以証明熊澎橋為百姓的深切思慮:

2017年1月23日,協調破產案件中疑難復雜的施工單位債權問題,涉及債權金額1.6億多元。給施工單位預分配3000萬元,穩定民工情緒,保障民工權益﹔

2018年春節前,為施工單位解決預分配款項6000萬元﹔

2018年6月22日,召開業主群訪協調會,妥善解決業主小區改造、物業管理等訴求及問題﹔

2018年12月17日,召開協調會,在2019年春節前解決10家施工單位共2000萬元的工程款預分配。

28年的工作生涯中,熊澎橋先后獲得寧波市政法系統“人民滿意政法干警”、寧波市優秀人民警察、寧波市公安機關“百佳民警”等榮譽稱號。今年6月他又被評為寧波市“六爭攻堅”好干部。

那永遠兌現不了的承諾

當喧囂過后,留給妻子孫映可的,是永恆的寂寞與心痛。

結婚20年,熊澎橋留給這個小家的時間太少。“他的天平是傾向於事業的。”在孫映可的記憶中,他陪伴最久的,是去年自己闌尾炎手術的住院期﹔他留下的最后溫暖,是5月19日兩個人的瓷婚紀念。“即便是在家,書房也是熊澎橋待得最多的地方。他工作跨度大,從公安到街道再到區裡,主管的行業不一樣,他說要多學習。”如今,退休后的旅行又是一個永遠兌現不了的承諾。

兌現不了的,還有對女兒的承諾。“跟我敬愛的父親做最后的告別。”女兒在追悼會上的泣訴濕潤了在場1000多人的心——

“還記得我初中的時候,您為了追捕逃犯遠赴江西,在那裡待了數十天,深夜翻山越牆,挺身制服歹徒,歹徒險些引爆炸彈。您總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勤勤懇懇,去了鎮海之后,每個周末都很難抽出空待在家裡,很多時候您總是早起晚睡,忘我工作。

“還記得從我幼兒園到高中,不管您前一天回來多晚,隻要有時間就會為我准備早飯,然后盡可能送我去上學。我時刻感受著您的樂觀向上及對真善美的追求,溫馨的時光都歷歷在目。我去年大學報到時,您因工作忙早上沒能送我,但下午您還是特意趕到學校去鼓勵我。

“還記得您承諾我,要牽著我的手走向婚禮的殿堂,您怎麼就這樣走了?您還沒能享受天倫之樂,您怎麼就這樣走了?爸爸,如果有來生,我還要做您的女兒!”(記者 曾毅)

(責編:宮宜希(實習生)、袁勃)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