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無畏的堅韌與不朽的精神

2019年08月21日08:21  來源:光明日報
 

【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

1934年10月,8萬多名中央紅軍戰士從江西於都出發,踏上長征之路,而在1935年10月,到達陝北吳起鎮時全軍僅剩下7000余人。有數據顯示,兩萬五千裡長征路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戰士永遠地倒下。

如今,當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再次評價紅軍長征時,其意義早已超越軍事,流淌在大家心中更多的是無畏的堅韌與不朽的精神。

這場人類歷史罕見的遠征誕生了太多的人間奇跡,而這一個個奇跡昭示了共產黨人改天換地的革命理想,樹立起一座超越時代的精神豐碑。

初心

理想信念一經點燃,便永遠不會熄滅。

在廣西桂林全州縣枧塘鎮金雞嶺村,村民唐培祚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從小聽大的紅軍故事。上了年紀的唐培祚腿腳已不靈便,但他仍堅持重走一段紅軍曾戰斗過的山間小路。雨后的土路顯得有些泥濘濕滑,稍不留心就是一個趔趄,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和唐培祚的交談,在他的講述中,記者了解了紅十五師的故事。

紅十五師的戰士平均年齡隻有18歲,這支由年輕戰士組成的隊伍被稱作“少共國際師”。雖然年紀不大,但他們訓練有素,敢吃苦、有韌勁、能打勝仗。面對敵人的瘋狂進攻,這些年輕人沒有退縮,長征路使他們褪去青澀,成長為合格的革命戰士。

中央紅軍長征從江西出發時,很多戰士參軍只是因為吃不飽、穿不暖,來投奔部隊。但一路走來,他們的革命理想信念逐漸堅定。紅軍是這樣一支隊伍——

指揮員的平均年齡不足25歲,戰斗員的年齡平均不足20歲,漫漫長征路,戰士們隻有幾杆土槍在手,但面對的卻是裝備了飛機大炮機關槍且兵力數十倍於己的敵軍。即使是這樣的困境,依然沒有壓垮年輕的紅軍戰士。他們周旋在龐大的敵軍中,在追擊、圍捕、堵截中迎來一場又一場戰斗。

一路浴血奮戰,一路舍生忘死,一群懷揣著革命理想、大無畏精神的紅軍戰士匯聚成一支英勇的隊伍,轉戰大半個中國,在一次次交戰中書寫初心故事。

鍛造

在無法計數的犧牲前,任何的艱難險阻皆成一種鍛造。

紅軍一路經過了無數的渡口。每一個渡口,都是一個劫。80余年前的那個冬天,突破了敵人三道封鎖線的中央紅軍一路奔襲,離開湘南,挺進桂北。在前方等待著他們的便是湘江這道天險。

湘江戰役,中央紅軍長征出發以來最壯烈的一仗,也是關系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一仗。如今的湘江,平靜無瀾,站在岸邊遠眺,坪山渡口、大坪渡口、鳳凰嘴渡口、界首渡口,從北向南沿湘江依次排開,當年正是在這裡,紅軍勇闖湘江,在敵人的猛烈炮火下殺出了一條血路。

在全州縣鳳凰鎮建安司村,很多人都還留有對紅軍的記憶。今年已經96歲的村民蔣濟勇坐在鳳凰嘴渡口邊,回憶起自己11歲時經歷的那場被鮮血染紅的戰役。“紅軍過江時,有兩架飛機一直在上空盤旋,還不停扔彈、打槍。”紅軍戰士趟著冰冷的河水過江,那時正是白天,紅軍目標明顯,蔣濟勇看到一個個中彈的戰士倒在江水裡。

今年57歲的建安司村村民蔣仕發並沒有經歷過湘江戰役,但自打幼時起,爺爺和父親經常提起這段壯烈往事。“紅軍大部隊過江后,繼續向西前行。但有十幾個紅八軍團的戰士留在了村裡養傷。”蔣仕發對記者說,他的爺爺就收留了兩位戰士,讓他們藏在家中囤積過冬糧食的“窖眼”裡,並請村醫為他們治療。之后幾位戰士傷情好轉,謝別老鄉,一路沿江追趕大部隊。

湘江渡口邊這段被鮮血染紅的回憶譜寫了紅軍長征史上可歌可泣的壯烈詩篇,而像這樣的渡口還有很多,它們存在於險峻的烏江邊、奔騰的赤水河畔、湍急的大渡河上……在這些艱難的搶渡中,很多戰士永遠沉睡在了冰冷的江底,但他們用自己的犧牲為長征迎來轉機,為革命勝利帶去希望的曙光。正是在絕境中鍛造的紅軍戰士,成就了這次不朽的遠征。

傳承

一雙草鞋一杆土槍,理想的征程就此開拔。

1934年12月,紅三十四師在完成掩護中央領導機關渡過湘江的任務后,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師政委陳翠林、政治部代主任蔡中等指戰員均犧牲了,電台也被炸毀,被打散的部隊轉戰湘南繼續堅持游擊戰斗。

紅三十四師戰士李大棋的后代李德明告訴記者,當年,身負腿傷的李大棋被當地村民收留照顧。傷好后,李大棋沒有回江西老家,而是留在了當地,因為他許下誓言:“我要一直留在這裡,守護犧牲的戰友們。”

錚錚誓言,見証了初心的力量,彰顯了使命的分量。

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隆興鎮淋灘村,至今仍保留著中共地下黨淋灘紅軍支部的遺址,這是紅軍戰士宋加通建立的。四渡赤水前后持續兩個多月,那時在川黔邊境負傷的紅軍戰士陸續來到淋灘養傷,宋加通就是其中一員。傷好后,他修建起一座懸山式的小青瓦頂木房屋,在這裡,他和其他戰士繼續堅持革命斗爭,直到全國解放。

長征精神永不褪色,時代總是能夠賦予其新的意義。再次踏上長征路,記者見到了眾多紅軍小學,一張張稚嫩的面龐寫滿了對紅軍前輩的敬仰,他們唱著紅歌、讀著經典,講述著那些英勇無畏的戰斗往事。

福建省寧化縣橋頭村老紅軍黃承衍之子黃永昌這些年做了一件意義非凡的事——他和幾個朋友策劃了一次“重走長征路”,從福建出發,再次踏上父輩戰斗過的土地。黃永昌難掩激動:“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現在退休了,終於有了時間。”

像黃永昌這樣的人,不在少數,這是一種緬懷,也是一種傳承。他們重新踏上長征路,追尋那些堅定的信念和無與倫比的勇敢,探索造就人間奇跡的鐵一般精神。

長征永載人類史冊。邁入新時代,長征精神將激勵我們跨越千山萬水,歷經風霜雨雪,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途上勇往直前。(記者 李睿宸 章文 黨文婷 方曲韻) 

(責編:宮宜希(實習生)、袁勃)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