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這個小鎮傾其所有支援紅軍

2019年08月19日08:38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在哈達鋪鎮紅軍街,一名女孩在出售“紅軍餅子”。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新華社蘭州8月18日電 200000斤糧食、20000斤食鹽、7000雙布鞋……這張名為《哈達鋪1935年9月支援紅一方面軍物資統計》的表格,張貼在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內。

哈達鋪位於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西北部,自古以來就是西北入川的戰略要地和隘口。1935年至1936年間,中國工農紅軍紅一、二、四方面軍先后到達哈達鋪,得到了困頓至極后的物資兵源補充。

“這張統計表顯示,紅軍到達哈達鋪時,不足1萬人的小鎮傾其所有支援紅軍。中央紅軍每位戰士都有了一雙鞋穿,走完自己的長征之路。”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講解員卯曉琴對參觀者說。

“紀律好得很,再沒有比紅軍更好的隊伍了!”一提起紅軍,88歲的榜羅鎮文峰村村民李炳生贊揚說。

他說,由於國民黨的污蔑宣傳,紅軍到的時候很多人都躲到鄰村或者山裡去了。他的父親當時經營著一家飯鋪,店中鍋灶器皿齊全,紅軍決定在此生火做飯。

“我當時還小,在一旁玩耍,紅軍把他們的饃饃拿給我吃。飯做好后,不僅所有東西都一樣不少地還給我們,而且每一件東西都被放回原處。”李炳生說。

楊定華在《從甘肅到陝西》中慨嘆:紅軍這樣注意紀律問題,由此可知老百姓同紅軍關系好的原因所在。

當年的哈達鋪是一個漢族、回族雜居的地方。為此,紅軍專門頒布了《回民地區守則》。除了“不准借用回民器皿用具”“不得擅入清真寺”等,守則還規定“征得回民同意后,方能進入回民村庄宿營,否則應露宿”。

“紅軍進入單家集的時候已是晚上,卻沒有打擾任何人。第二天早上,老百姓打開大門,看到戰士們在露天休息睡覺,都被感動了。”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單家集單南村黨支部書記單雲說。

卯曉琴說,當年居住在哈達鋪老街的人們在初見紅軍時也經歷了同樣的感動。他們看到路兩邊房檐下黑壓壓的都是人,他們個個骨瘦體弱、衣服破爛,但沒有一個人闖入老百姓家裡,更不會去搶百姓的東西。一些膽大的人把自家的水和食物拿給他們,卻被拒絕,因為紅軍有著嚴格的軍紀。

“鋼二兩一兩鋼,紅軍來到卅裡鋪上,先給農民把糧分上”。洮岷“花兒”是流傳在現今甘肅岷縣和臨潭縣一帶的古老民間歌謠。傳唱紅軍長征故事的“花兒”至今在當地大量留存。

“那時候,紅軍在牆上寫了很多標語。”家住榜羅鎮廟灘村90歲的老人閆玉祥回憶,其中,“打土豪分田地!”“取消國民黨的苛捐雜稅!”等標語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認為,在共產黨的經濟改革措施中,對農民最有重要意義的顯然有這四項: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貸,取消苛捐雜稅,消滅特權階級。

“因此,當紅星在西北出現時,難怪有千千萬萬的人起來歡迎它,把它當作希望和自由的象征。”斯諾寫道。(記者 梁軍、王作葵、王若辰)

(責編:陳千禧(實習生)、袁勃)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