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那血與火的歷史 我們永不會忘記

2019年08月14日08:5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銀川8月13日電 85年前,紅軍開始了二萬五千裡長征,那是一次改變中國命運的征途。今天,我作為一名“85后”記者,登上寧夏六盤山,沿著革命先輩當年的足跡再走長征路,重溫那段崢嶸歲月,向血與火的歷史致敬。

六盤山地處寧夏南部黃土高原,平均海拔超過2500米,是紅軍長征時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因此也被稱為“勝利之山”。

沿六盤山上一條二點五公裡的紅軍小道出發,蜿蜒曲折,不斷攀登。沿途一組組生動逼真的雕塑,向我們講述著當年紅軍長征的壯舉,將士們浴血奮戰、斬關奪隘、走向勝利的歷史,仿佛就在眼前:

強渡烏江、遵義會議、四渡赤水……一次次戰斗、一次次轉折,紅軍從被動變為主動,從挫折走向勝利。

爬雪山、過草地、攻克臘子口……一次次翻越、一次次突破,紅軍歷經血與火的洗禮,向著偉大的目標進發。

“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二點五公裡,於那“史詩般的遠征”而言,困難與艱險不值一提。

在海拔兩千多米的山路上行進一個多小時,腳下有舒適安全的木棧道,頭頂有參天的林木遮陽,走完二點五公裡時,我已是汗流浹背、筋疲力盡。難以想象,當年紅軍將士們在惡劣的條件下,突破敵人的圍追堵截走完二萬五千裡長征,歷經了怎樣的艱難困苦、流血犧牲。

登至山頂,視線豁然開朗,一眼望去,群山綿延起伏,碧空萬裡無雲。我想,隻有站上六盤山巔,才能真正體會到毛主席當年在這裡的所見所想: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1935年,毛主席率領中央紅軍翻越六盤山,到達陝北指日可待,感慨萬千,寫下這首著名的《清平樂·六盤山》。

今天,站在這座“勝利之山”上,我不禁想要面對群山吶喊:先輩們,請您們放心,中華兒女沒有忘記也不會忘記那段艱苦歲月與光榮歷史!您們用汗水、淚水、鮮血換來的今天,我們定會倍加珍惜!

紅軍小道的終點,是一座象征勝利會師的雕塑。1936年10月22日,紅一、紅二方面軍在今寧夏西吉縣將台堡會師,標志著歷時兩年的長征勝利結束。

結束,亦是新的開始,長征永遠在路上。85年前,紅軍長征,是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85年后的今天,我們沿著先烈的足跡再走長征路,是為了銘記那段血與火的歲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繼續奮勇向前。(記者 任瑋)

(責編:張佳妍(實習生)、袁勃)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