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大姐。”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握住石爬專老人的手詢問年紀,聽說老人64歲,總書記如是說。
稱呼是一門學問。習近平同志在廈門任副市長時,時任市計委副主任呂拱南對這樣一個細節記憶深刻:
“近平同志非常謙虛、低調、平和,對別人很尊重,不管是什麼職務的人,他都按廈門地方的習慣稱呼,不會直呼其大名(連名帶姓),使人感到親切。”
總書記的平易近人、重情重義,就體現在這一聲聲稱呼裡。
“再糙的飯他都咽得下”
“再糙的飯他都咽得下,再窮的老百姓他都看得起。”習近平在梁家河插隊時搭伙的張衛龐曾這樣評價他。
石爬專老人對總書記親切地稱呼她“大姐”記憶猶新,一轉眼5年多過去了,說起當時場景,老人笑得眼睛瞇成一條縫。“那天來了好多人,我也不曉得來的哪個,家裡那時也沒有電視。沒想到來的是總書記!”
2017年6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西忻州岢嵐縣趙家窪村。沿著村裡崎嶇不平的土路,穿過逼仄的巷子,總書記來到了特困戶王三女家。王三女說自己68歲,總書記親切地稱呼她為“大姐”。王三女拉著總書記的手說,“你來看我們,鄉親們很感動”。
2018年6月,習近平在出席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后,趕往山東多地考察。在察看社區整體環境和居民居住情況時,總書記走到正在健身休閑的居民身邊,同大家握手,向大家問好。他詢問部分居民年齡后,微笑著說,“這些都是我的大哥大姐了”。
“無論如何也要安排時間見見你們”
“高風昭日月,亮節啟后人﹔痛心傷永逝,揮淚憶深情。”總書記曾撰文緬懷在河北正定相識相知的“大姐”呂玉蘭。
呂玉蘭,上世紀六十年代就是全國的勞動模范。習近平在正定工作幾年間,呂玉蘭擔任縣委副書記,她工作上支持習近平,生活上關心習近平,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同志姐弟情誼。
1994年,呂玉蘭逝世一周年之際,時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撰文深情回憶:
“玉蘭同志在生活上對我的關心和幫助,也使我永遠難忘。她像一位大姐一樣,惦記著我的飲食起居,常從家裡拿來雞蛋、挂面、點心給我,勸我按時進餐。我到石家庄出差開會,還常在她家裡吃飯。她常勸我,要經常活動活動,加強體質鍛煉,不要累壞了身體,不要吃年輕的本錢。”
上世紀60年代,老撾前外交大臣貴寧·奔舍那部分子女曾同習近平在八一學校同校讀書,也開始了一段跨越世紀的友情。2017年11月14日,在對老撾繁忙的國事訪問期間,習近平專門抽時間會見老撾奔舍那家族友人。看到開芸·奔舍那時,他親切地說:“開芸大姐,您身體挺好的啊!”
“再次同老同學老朋友們相聚,看到你們身體健康、家庭幸福,我感到格外高興。我一直都很惦記你們。這次來老撾訪問,我囑咐外交部,無論如何也要安排時間見見你們。”習近平說。
“平易近人 重情重義”
習近平在《之江新語》中寫道:“於細微處見精神,於細微處也見品德。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人品,反映作風。”
一句稱呼,看是小事小節,卻讓人聽了心裡暖融融的。
如今,十八洞村石爬專老人的家,和2013年那會已經大不一樣。堂屋最顯眼的地方,挂著習近平總書記和大家圍坐交談的照片。老人家裡還安了電視機,每天打開電視,她先要看看有沒有總書記的報道。
在老撾,貴寧·奔舍那五女開瑪妮的辦公桌上放著幾張紙條,上面用中文寫著“平易近人,重情重義”。開瑪妮說:“這八個字是我們全家人對習主席的印象。習主席肩負重任,但他一直牽挂著老校友,使我們備感親切和感動。”
“他這個人就是這樣,從很小的細節處都很懂得如何理解群眾、貼近群眾、融入群眾。”習近平任寧德地委書記時的時任寧德地區行署專員陳增光這樣評價。
一聲親切的“大姐”,拉近了領袖和百姓的距離,增進了黨和群眾的聯系。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學習時報、河北日報、山西日報等 整理:許晴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