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領巾講解員”:講述長征故事 傳承長征精神

2019年08月09日08:39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紅領巾講解員”:講述長征故事 傳承長征精神

新華社西安8月8日電 題:“紅領巾講解員”:講述長征故事 傳承長征精神

新華社記者王作葵、張鐸、李浩

“打竹板,響連天!紅色吳起熱血燃,人民英雄劉志丹,陝北擴紅意志堅。打土豪、分田產,帶領窮人把身翻……”

在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吳起縣的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一陣清脆的快板聲讓記者和游客停住了腳步。

在紀念館入口處的大廳,三位身穿紅軍服、戴著紅領巾的小學生正在向前來參觀的人們表演《人們擁護劉志丹》等快板作品。

“我喜歡當講解員,在這裡既能了解歷史,還能交到朋友。”今年8歲的李旻錦告訴記者。

紀念館的專職講解員羅海敏介紹,自2016年以來,紀念館每年定期選拔一批符合條件的孩子,建立“紅領巾講解員”隊伍。孩子們經過短期培訓后,就可以利用節假日時間“上崗”當講解員。

想成為一名小講解員,不僅要品學兼優,獲得學校的推薦,而且還要通過整體形象、才藝展示、普通話朗誦等層層測試。

“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吳起的孩子了解長征這段歷史,同時也可以鍛煉孩子們的綜合能力。”羅海敏說。

今年9歲的王新迪是吳起縣二小的學生,已經當了半年的“紅領巾講解員”,她個頭不高,但站姿筆直,在游客面前一點也不慌張。

紀念館的展板內容涵蓋了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血戰湘江、強渡大渡河、過雪山草地等長征路上的大多數重要事件。

很多孩子來之前對長征並不了解,需要從頭開始,一點一點地學習、背誦。

“講解詞我背了好幾個星期,現在,所有的講解詞我都會。” 王新迪自信地說。

“吳起人對紅軍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我小時候就常聽爺爺講關於長征的故事。自打成了義務講解員,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變得更好了,她也更自信了。”王新迪的媽媽宗女士說。

目前,紀念館共有30多名“紅領巾講解員”,他們都是二到四年級的小學生,除了為游客講述長征故事外,還熟練掌握了3至5部快板作品和《到吳起鎮》《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等陝北民歌。

“紅軍是建立新中國的那批人,長征是他們歷經千難萬苦走過的路。”當記者問起什麼是紅軍、什麼是長征時,王新迪這樣回答。

當游客結束參觀后,王新迪和她的伙伴李懿、李旻錦並沒有馬上休息,他們重新回到了起點,關掉麥克風,開始小聲溫習解說詞。

雖然此時身邊沒有觀眾,“紅領巾講解員”們的表情依然嚴肅、認真。

紀念館外,“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一行大字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分外耀眼。

(責編:梁秋坪、劉融)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