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我才真正認識了父親……

2019年08月06日08:17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胡兆富在家中講述自己的戰爭經歷。 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新華社杭州8月5日電 今年5月,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到社區採集退役軍人相關信息,胡玲幫助父親找資料,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翻出一張很破舊的榮譽登記証:

1945年12月在華東野戰軍立三等功一次

1947年4月在華野三縱七師立二等功一次

1947年6月在華野三縱七師立特等功一次

1947年7月經華東野戰軍黨委批准為“戰斗英雄”……

有些泛黃的登記証裡密密麻麻記載了父親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經歷:26次立功受獎,其中有兩次特等功、七次一等功、八次二等功、五次三等功,還獲得過“人民英雄”的獎章。

“原來我的父親在戰場上,是一名戰功赫赫的英雄!”60歲的胡玲這才開始真正認識了父親。

追憶:從不怕死,沒有遺憾

擁有這麼多戰功,父親為何隱功藏勛,60多年來隻字不提?一個傍晚,胡玲和父親促膝長談,這才揭開了塵封多年的“秘密”。

今年93歲的胡兆富,在1943年參加泰寧抗日游擊隊,后被編入八路軍魯南軍區警備旅。由於上過幾年學、認識一些字,經過培訓學習后他成為一名衛生員,長期在一線救治傷員。

魯南戰役、開封戰役、洛陽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中南戰役……這些原本在歷史課本和戰爭電影裡看到、聽到的著名戰役,胡兆富全都參加過,大小戰役戰斗共有46次。

在戰場上胡兆富是離前線戰友、也是離槍炮最近的人,每當有戰友犧牲或者受傷,他都不顧槍林彈雨、毫不猶豫沖上前去。情急危難之時,為了團隊他也曾扛過槍和戰友們並肩作戰。

一次戰斗中,排長、班長先后犧牲,部隊無法推進,胡兆富作為幸存的支部委員,放下醫藥箱,一邊組織戰士正面實施火力壓制,另一邊指揮其他人利用戰壕掩護繞后,成功攻克敵人地堡,俘虜10余名敵人,繳獲馬槍、沖鋒槍數支,被評為特等功。

胡兆富也跟女兒談起他戰傷后遺症的來歷。1948年的開封戰役中,胡兆富跟隨突擊部隊沖進城裡,突遇敵機轟炸,他頭部和胸部都被流彈擊傷,渾身是血,“根本顧不上自己,連傷員都來不及救啊,包扎完一個戰友,馬上救下一個。”回憶起那個場面,胡兆富不禁潸然淚下,有些人犧牲了,他不希望戰友受到二次傷害,就用身體護著戰友的遺體。

炮火依然沒有停息,胡兆富眼睜睜地看著兩個班的戰友被倒塌房屋掩埋,爆炸揚起的塵土還未落下,負傷的他就帶著兩名擔架員往前沖,沒有挖掘工具,三個人就靠著徒手扒廢墟救回11名傷員,他自己卻因失血過多倒在戰場上。

醒來時,胡兆富已在后方昏迷數日,一塊離大腦核心區域隻有幾厘米的彈片,幾經艱難取出,卻留下了嚴重的后遺症。胡兆富額頭上至今都有一塊明顯的凹入傷痕,隔三岔五就會頭痛發作,年輕時他就止痛片不離身,痛到受不了就會吃一顆壓一壓。今年3月,71年前的彈片余威仍在“作祟”,頭痛發作時他猝然倒地,導致腰椎骨折。

“爸,在戰場上您有沒有怕過死?是否有過遺憾?”

“從不怕死,沒有遺憾!”胡兆富的回答簡短而堅定。

走南闖北打仗近10年,胡兆富說他從沒丟下過一個戰友,不管情況如何危急,無論戰友是死是活,他都沒丟掉過一個,最艱難的一晚上大部隊整夜行進作戰,胡兆富包扎了200多名傷員。“讓受傷的戰友少吃苦,讓犧牲的戰友不要暴露在外面。”

傳承:父親好像成為我的燈塔

“爸爸還在看病人。”

“爸爸跟同事下鄉出診了。”

“爸爸今晚要值班。”

胡玲說,小時候媽媽跟四個兄弟姐妹要求,父親不到家就不能動筷子,晚上八九點吃飯是常事,一家人都眼巴巴圍著飯桌等,有時母親看時間實在太遲,就跑去父親工作的醫院看看,然而帶回的經常是這樣的消息。

“雖然跟父親一起吃頓飯是‘奢侈’,但我們四個孩子卻不喜歡跟他吃飯。”胡玲回憶。嚴厲、陌生——是父親給他們童年留下的印象。

戰爭結束后,胡兆富響應“到最艱苦的地方去”的號召,放棄金華市衛生防疫站黨總支書記的領導崗位,主動申請來到當時血吸虫病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醫療條件落后的浙西山區衢州市常山縣,支援血吸虫病防疫和治療。

“救一個,再救一個”是胡兆富的真實寫照,無論是戰場上搶救傷員,還是在醫院救治血吸虫病人,他總會拼盡全力。胡兆富說看到腹大如鼓、干瘦如柴的血吸虫病人時實在難受,一門心思地想去救治他們,很多情況下隻能為大家舍小家。

今年76歲的楊麗君是胡兆富在醫院的老同事,“當時內科門診人很少,每天要接診150多個病人,胡醫師每天來得比我們早,走得比我們晚,吃住基本都在科室或者值班室,雖然住在同一個宿舍樓裡,卻沒和他碰過幾次面。”

楊麗君至今依然清晰地記得,當年因為交通條件不便,胡兆富會花上一天時間,徒步到距縣城以東40多公裡的偏遠鄉鎮毛良塢給病人看病,有時候碰到病人沒錢治病,他就把自己的錢拿出來給病人。

從1963年到1985年離休,胡兆富在常山縣人民醫院臨床一線工作了整整23年,他從未請過一天假﹔腦子裡的彈片后遺症引發頭痛,他就拿冰袋敷一敷﹔患膀胱炎尿血也不休息,邊吃藥邊工作﹔作為科室唯一的黨員,每年春節主動要求在醫院值班,一家人從來沒有吃過一頓完整的年夜飯。

雖然內心一直對父親有抱怨,但在胡玲成長的歲月裡,耳畔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你是胡醫師的女兒吧?你爸爸真好”“你父親救了我的命”“你爸爸真是個好醫生”,在路上、在校園、在小區裡,常常會有陌生人跟胡玲打招呼、微笑。她漸漸發現在家人生活中常常“缺席”的父親,在廣大病人中間無處不在,無微不至,收獲了如此多的尊重。

“潛移默化中,父親好像成為我的燈塔,一直指引著我向前走,17歲選擇學校時,我也是受他影響進入了護理專業,希望我的一生也跟父親一樣,在醫療崗位治病救人。”胡玲說。

守護:我只是在守護當初的承諾

胡兆富的櫃子深處藏著一個不起眼的鞋盒,裡面裝著大大小小十多枚獎章——華東野戰軍三級戰斗英雄獎章、華東軍區第一屆勞模代表大會人民英雄紀念章、渡江勝利紀念章、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獎章……

歷經數十年,獎章原有的明亮金色有些褪去,出現了斑斑鏽跡。但當他拿出盒子、翻出曾經的軍功章時依然激動澎湃,小心翼翼地拿在手裡反復擦拭。

這個鞋盒胡兆富藏了幾十年,今年拿出來時也隻讓子女們匆匆看了一眼,便又重新放回箱底。

擔任過常山縣人民醫院院長的王貞元,聽聞胡兆富鮮為人知的經歷頗感意外。他說兩人相識30多年,從來沒聽他談起過戰爭年代的事,即使偶有問起,也是三言兩語帶過,這些軍功章更是見所未見。

胡兆富對個人利益看得很淡,工作多年,退休時存折上存款幾乎為零,他的收入除了撫養四個子女,不少都給了有困難的病人墊付醫藥費、交通費。十多年前,一位老戰友來家裡看望他,詢問是否享受到省先進工作者的補貼待遇,他卻只是回答材料丟失了,也不准家人去補辦。

1985年離休后,常山縣人民醫院因為他出眾的醫德與醫術,想要高薪返聘,胡兆富隻收取象征性的一元錢報酬。一年之后,他選擇退出,他說那時候科室裡來了不少專業院校畢業生,應該把舞台讓給年輕人。

老兵胡兆富的故事被地方黨委政府、百姓知道后,他得到了許多關心和慰問,一時間有許多領導、老同事來看望,他都有些不適應,總會揮揮手說一句“我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不願多談一次功勞。

“您是真正的英雄,您身上的精神如果能傳承下去,會出現更多像您一樣,為國家、為人民奉獻的好黨員、好同志。”胡玲稱贊父親,但胡兆富的臉上卻流露出一絲傷感,“真正的英雄犧牲了,他們走了,我才被大家知道,我只是在完成他們未竟的事業,守護當初的承諾,盡一名共產黨員的應盡職責。”

鮐背之年的胡兆富如今經常嘆息,黨和國家發展形勢這麼好,他卻不能繼續為人民做事、發光發熱了,“是黨和人民培養了我。”回顧人生,父母早亡,孤苦無依,是共產黨賦予了他第二次生命,新中國成立后還送他學習小學、初中文化,又到第七軍醫大提高醫術。

“我是共產黨員,就是一顆螺絲釘,為人民做點事都是應該的。”正是因為守護著這份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指引著他從戰士到醫生,從戰爭年代到和平時期,始終如一。(記者黃筱)

(責編:張佳妍(實習生)、王欲然)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