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定威鄉的25400多隻雞苗全部發放完,分戶養殖,每戶30隻,覆蓋所有貧困戶。”貴州省政協機關黨委副書記、定威極貧鄉定點包干脫貧攻堅指揮部聯絡員羅榮江說的明天是7月30日。7月初,省政協主席劉曉凱在榕江縣蹲點調研時,部署的帶動貧困戶增收項目完成時間正是7月底。
全國脫貧攻堅進入攻城拔寨決戰期,貴州省提出確保農村貧困人口今年全部脫貧。這要求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每個人必須按時間節點如期完成任務。
2016年9月,貴州省確定了脫貧難度最大的20個極貧鄉鎮,由20名省級干部定點包干,拿出超常規的力度和辦法啃下“硬骨頭”。
黔東南州榕江縣定威鄉就是其中之一。
從那時起,省政協主席作為定威極貧鄉定點包干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省政協辦公廳作為省級責任單位,和州、縣、鄉共同肩負起了讓這個極貧鄉鎮“絕地重生”的重任。
說它是“絕地”,是因為2016年時定威鄉的貧困發生率為41.18%。工作隊第一次到定威調研時,了解到鄉裡唯一的產業是一戶人家養了十幾頭黑毛豬。
經過近三年艱苦卓絕地幫扶,特別是2018年貴州省政協啟動全省政協脫貧攻堅“百千萬行動”后,定威鄉被納入“行動”進行重點幫扶。在省、州、縣三級政協的努力下,定威鄉把發展產業促進貧困群眾增收作為重中之重,在幫助貧困戶發展“短、平、快”項目的同時,結合傳統優勢產業,注重扶持中長期致富產業,確保實現持續增收。
目前,定威鄉已形成“一種三養”產業格局,大力發展金鉤藤種植,以及養豬、雞和稻田養魚等農業產業。
“我種了20畝金鉤藤,去年有2萬多元的收入。看現在的長勢,今年的收入能翻番。”亞勇村的潘井良家裡收入過去主要靠在外務工,“一年下來也賺不了幾個錢。如今在自己家門口發展金鉤藤種植,實實在在賺了錢,還能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孩子。”
金鉤藤近些年收購價格一直穩定,種植養護技術難度不高。“去年我們前線工作隊與有關部門積極協調解決了2000畝林地用於種植金鉤藤等中藥材,今年又協調了2000畝。通過村級合作社連片種植及散戶種植相結合,目前全鄉種植面積達6000畝。”羅榮江說,他們的目標是到明年達到1萬畝的規模。
“我在養雞場務工一個月能有兩三千,在政協的幫扶下,家裡還種了金鉤藤,養豬、養魚。”格覽村的李世琳文化程度低,沒技術,以前隻能在家務農,如今在脫貧的路上,他有了更多選擇。
定旦村也有個養雞場,6月1日,定旦村綠殼蛋雞養殖合作社舉行了2018年度入股農戶分紅儀式,93位貧困戶領取了13.9萬元的分紅款。說起政協的幫扶,合作社帶頭人楊光花滿是感激。“以前想做事找不到錢,省政協幫助協調企業捐助雞舍、雞苗等啟動資金,我就想著試試。”楊光花沒少下功夫,縣裡組織培訓認識了農技專家王文良,遇到雞生病了,她就和王文良視頻交流,老師對著視頻指導她給病雞解剖找病根,楊光花硬是把自己歷練成了“土專家”。
“剛開始,楊光花的雞蛋滯銷嚴重,州政協大力發動政協委員幫助推銷貧困農戶的農產品,州政協機關從政協主席到普通干部甚至看門的保安都參與到為幫扶點推銷農產品工作中來。”黔東南州政協在定威鄉的幫扶干部何亞丹說。
口口相傳,楊光花的雞蛋現在已經不愁銷路,還賣到了廣州。
5月中旬以來,榕江縣委、縣政府在全縣實行脫貧攻堅“網絡化”作戰管理。定威鄉劃分為29個網格,由縣鄉兩級29名干部下沉管理,對全鄉包括已經脫貧出列的所有貧困戶信息重新進行精准統計。縣政協干部石文慶就是這次派到定威鄉的網格員,他說,“盡管工作辛苦,但我們掌握了所有貧困戶家中的底數,第一次真正找准了‘兩不愁、三保障’方面的短板。補短板也就有的放矢了。”
定威鄉的產業發展之路可謂“無中生有”,政協組織發揮聯系廣泛的優勢竭力幫扶,生豬養殖脫貧、稻田養魚、肉牛養殖、中藥材種植……覆蓋了所有貧困戶。
2018年底,定威鄉的貧困發生率為16.95%。
“到年底,定威鄉全部貧困人口脫貧,能做到嗎?
“我完全不擔心!”已經在定威鄉脫貧攻堅一線摸爬滾打三年的羅榮江說。(記者 黃靜)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