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8月1日電 “希望我回北京后能繼續為青海出力,解決更多藏區民生問題。”回想起青海的領導和同事臨行前的擁抱,今年49歲的蔡強抿了抿嘴,欲言又止。
眼前的援青干部蔡強兩鬢蒼蒼,頭發花白。2016年7月,蔡強和第三批援青干部一起奔赴雪域高原,為青海特別是促進青海藏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援青三年,蔡強在雪域高原留下了不少溫暖記憶。
2016年到青海擔任青海省財政廳副廳長后,讓蔡強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青海湖水位上升后的壯觀景象:原本位於鳥島景區的停車場被湖水淹沒,環湖地帶的部分沙島已被綠草覆蓋……
“我們居然在三年之中看到了‘滄海桑田’。”他說,“雖然這裡是經濟欠發達地區,但是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為了履行生態保護的職責付出了很多,每當看到這些,總是感觸良多。”蔡強說,為此,他專門向政府部門提交了有關生態補償的相關措施方案,以期推動這項工作。
下鄉調研時,蔡強是基層群眾口中的“白發干部”﹔日常會議中,他是直抒己見的“蔡大炮”。“雖然有時跟別人的意見不同,但是隻要是從專業角度分析,我都會堅持講出來。”三年援青工作已經結束,很多領導和同事還是忘不了“蔡大炮”,忘不了他的“爛包”。
“他的‘爛包’就是一個大寶貝,裡面什麼都有。”曾有干部這樣形容他從北京帶來、用了多年的公文包。一台專業計算器、與會議議題有關的所有政策文件、背景資料、歷史數據。“要發出財政的聲音,對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蔡強說。
工作時的蔡強精神抖擻,嚴格要求。可為何短短三年就白了發,成了同事口中的“白眉大俠”呢?
13年前,時任財政部預算司地方處副處長的蔡強第一次前往青海省海南、玉樹和果洛調研藏區扶持政策,這一路強烈的高原反應給他留下深刻印象。返回西寧那一天,時任青海省財政廳廳長張光榮送給他一張青海省地圖,標出了他們這一路所到之處,並提筆留下一句話:“行千裡路,察萬民情。”這成為蔡強援青的強大動力。
這次援青,蔡強忍著高原反應帶來的失眠問題,硬是一年沒吃安眠藥。“睡不著覺就半夜在屋子裡溜達,看看書,總之什麼方法都試過了,最后得了突發性耳聾,從此就安眠藥不離身了。”蔡強說,與高原反應和繼發性疾病“作斗爭”是大部分援青干部的真實生活寫照。
3年來,和蔡強一樣,304名來自32個中央國家機關和單位、6個省市和18家中央企業的援青干部人才舍小家顧大家,帶著黨中央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溫暖,在青海大地共同譜寫了新時代對口援青工作的動人篇章。
今年7月29日,第四批301名援青干部人才陸續抵達青海省西寧市,他們將踏著前人的足跡,跨越高原的山水,將祖國的溫暖送抵高原的角角落落。
自2010年黨中央做出對口支援四省藏區的決定后,32個中央和國家機關、6個省市和18家中央企業全方位深化對口援青,援青資金總量突破110億元,累計落實援青項目2100多個。援青干部與地方干部團結一心,發揮了“雪中送炭”的效用,有力促進了青海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記者 白瑪央措)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