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
“湖南是一方紅色熱土。‘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湖湘文化,不僅讓湖南人敢於革命斗爭,也敢於做科技創新的弄潮兒。前有周光召、陳能寬等‘兩彈一星’國家功臣,后有袁隆平等諸多在中國乃至世界科技領域中的佼佼者。他們敢為人先,勇於創新,為新中國國民經濟體系和工業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貢獻。”7月26日,湖南省科技廳廳長童旭東,如此向科技日報記者“總結”湖南科技人。
童旭東的總結能精煉成八個字:創新潮涌,敢為人先。
政策“革命” 不斷形成全國經驗
新中國成立后,湖南積極響應中共中央“有計劃地為工農業、國防建設服務”的科技工作方針,在國家“向科學進軍”的號召下,出台和實施了一系列舉措。
1991年,湖南出台了《關於科技興湘的決定》。當時的國家科委對此做出了一段評價:這是湖南省委省政府組織和動員全省人民,努力建設科技發達、經濟繁榮、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新湖南的重大決策。在科技配套政策、管理體系建設、科技投入和推進企業技術進步方面,提出了新思路和措施,形成了值得借鑒的湖南經驗。
而這,只是開始。
圍繞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偉大目標,湖南人一次次“革”自己的“命”。
2006年,出台《關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湖南的決定》。2012年,頒布並實施全國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綱要。2016年,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湖南旗幟鮮明地提出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的重要決策。
在一系列政策的激勵下,湖南先后獲批了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型省份、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等國家級戰略平台的建設。形成了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和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
在科研院所轉制改革、軍民融合等領域,湖南形成了新經驗,創造了備受矚目的“自主創新長株潭現象”。
有經驗,有獎勵,也有驚艷世界的科技成果。其中包括讓湖南人驕傲的“三超”:不斷刷新世界紀錄的超級雜交稻及技術﹔在全球超算中連斬“六連冠”的超級計算機“天河系”﹔讓世界驚嘆“中國速度”的超高速軌道交通……
當然,湖南的“野心”不止於此。7月24日,湖南省省長許達哲在會見中國工程院專題調研組時,透露了該省科技創新的新“棋局”:湖南已在新材料、工程機械智能制造、互聯網電子信息、北斗、現代農業等領域悄然“落子”。
“要促進科技創新,讓科技成果潮涌,改革就一直會在路上。” 童旭東說。據悉,創新型省份建設獲批后,湖南迅速出台了《創新型省份建設實施方案》。在該省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改革中,進一步整合科技專項資金,設立了《創新型省份建設專項》。
70年崢嶸歲月稠 憶往昔湖南科技顯風流
“20世紀50年代后期,湖南每年政府科研投資約為1000萬—2000萬元。1978年,全省科研經費為3400萬元。到2018年,全省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突破了700億元。”童旭東說。
70年崢嶸歲月,“數”變不止於此。
解放初期,湖南全省僅有3家科研型機構。到2018年,已形成了以18家國家重點實驗室、14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國家級臨床醫學中心為龍頭,覆蓋重點產業和重大民生領域、多學科、多層次的科研平台服務體系。
1957年,湖南全民所有制單位擁有科技人員3.75萬人﹔1978年,全省擁有科技人員17.83萬人﹔2018年,科技人員總數達到179萬人,比1978年增長9倍。
1991年,長沙國家級高新區落地。現在,全省已擁有8家國家高新區和24個省級高新區。截至去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8468.05億元,同比增長14.0%。居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增長率全國第2位。
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比率提升近三倍。1981年湖南省政府成立了科技推廣領導小組,頒布了科技成果推廣試行辦法。科技成果應用率從1981年的30%上升到1995年的89%。近年來,湖南新出台《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施方案》,深化科技成果“三權”改革,搭建了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台,2018年技術合同成交額達281.7億元。
科技扶貧不斷“精細”。1986年,湖南啟動科技扶貧。目前,已累計選派1.3萬人次科技特派員和“三區”科技人才以及51個科技專家服務團,形成了“科技人才撬動、科技項目支撐、特色產業帶動”的科技精准扶貧模式。
在新型工業化上,湖南先后啟動實施了創新創業“135”工程、20條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發展等,2018年全省工業增加值達11916.38億元,是1952年的1884.69倍,年均增速12.1%,誕下了電子信息等11個千億級產業。
工業發展並不能影響湖南的生態保護。湖南以“一江一湖四水”為重點,統籌推進污染治理與生態建設,打響了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全省森林覆蓋率由1949年的31.20%提高到了2018年的59.82%。(記者 俞慧友)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