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參與、共享:新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70年》白皮書正式發表:全面介紹中國殘疾人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

2019年07月25日10:43  來源:中央電視台
 
原標題:《平等、參與、共享:新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70年》白皮書正式發表:全面介紹中國殘疾人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

  今天(25日)上午10時30分,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正式發表《平等、參與、共享:新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70年》白皮書,全面介紹中國8500萬殘疾人在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本著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關心特殊困難群體,尊重殘疾人意願,保障殘疾人權利,注重殘疾人的社會參與等,使殘疾人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和享有者。

  《平等、參與、共享:新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70年》白皮書分為前言、正文、結束語三個部分,共約1.9萬字。

  正文包括殘疾人事業發展歷程、殘疾人權益保障機制、健康與康復、特殊教育與融合教育、就業與創業、基本生活與社會保障、無障礙環境建設與個人行動能力、人身自由與非歧視、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對外交流與國際合作等10個章節。

  《平等、參與、共享:新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70年》白皮書正文的主要內容包括十個方面:

  第一、殘疾人事業發展歷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中國從國情和實際出發,努力促進和保護殘疾人權利和尊嚴,保障殘疾人平等參與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生活,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殘疾人事業發展道路。中國政府公布實施《革命殘廢軍人優待撫恤暫行條例》等法規,對傷殘軍人等傷殘人員的休養、治療、生活、學習、工作給予特殊保障﹔建立福利機構和精神病院,收養或安置無依無靠的重度殘疾人、殘疾孤兒、殘疾老人、精神殘疾人和殘疾軍人﹔興辦了盲童學校、聾啞學校等特殊教育學校。

  1984年成立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1987年開展第一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1988年成立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簡稱“中國殘聯”),1991年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並第一次制定實施中國殘疾人事業五年計劃綱要。進入21世紀,國家加快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殘疾人事業全面提升。2008年出台《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同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第二、殘疾人權益保障機制

  中國堅持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加強殘疾人權益法治保障,健全殘疾人工作體制,殘疾人權益保障機制不斷完善。

  中國已形成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核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為主干,以《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殘疾人教育條例》《殘疾人就業條例》《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等為重要支撐的殘疾人權益保障法律法規體系。截至2018年4月,直接涉及殘疾人權益保障的法律有80多部,行政法規有50多部。

  第三、健康與康復

  中國高度重視殘疾人健康權利保障,全面開展殘疾預防,大力推進康復服務,努力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

  制定《0—6歲兒童殘疾篩查工作規范(試行)》,實現5類兒童殘疾的早篩早診早治。優先開展0—6歲殘疾兒童搶救性治療和康復,實施精准康復服務。2018年,15.7萬名0—6歲殘疾兒童得到基本康復服務。

  制定發布《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6—2020年)》,採取有效措施減少和控制殘疾發生。

  2017年國務院正式批准將每年8月25日設立為“殘疾預防日”,在“殘疾預防日”、愛耳日、防治碘缺乏病日、愛眼日、預防出生缺陷日、精神衛生日等節點開展宣傳活動,提高公眾殘疾預防意識。

  第四、特殊教育與融合教育

  中國保障殘疾人享有平等受教育權,頒布並修訂《殘疾人教育條例》,將殘疾人教育納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制定實施兩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著力辦好特殊教育,努力發展融合教育,提高殘疾人受教育水平。

  特殊教育在校生數量逐年大幅度上升,視力、聽力、智力等各種類別的殘疾兒童少年受教育機會明顯增加。2018年,在校生66.6萬人。

  制定《殘疾人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管理規定》,為殘疾人參加高考提供合理便利和必要支持。2012年至2018年,全國共有6.22萬殘疾考生進入普通高等院校學習。

  第五、就業與創業

  中國以建立勞動福利型殘疾人事業為目標,通過完善法律法規、拓展就業渠道、完善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就業權利的實現。

  殘疾人就業權利受到法律保護,殘疾人就業創業得到政策支持,截至2018年,全國共有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2811家,2018年,城鄉新增殘疾人實名制培訓49.4萬人。建立了500家國家級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350家省級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

  2018年,城鄉持証殘疾人新增就業36.7萬人,其中,城鎮新增就業11.8萬人,農村新增就業24.9萬人。截至2018年,城鄉持証殘疾人就業人數達到948.4萬人。

  第六、基本生活與社會保障

  中國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殘疾人按規定享受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險待遇,生活質量提升,獲得感顯著增強。

  殘疾人生活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按照“普惠+特惠”的原則,通過完善社會救助制度保障殘疾人的基本生存權利。同時,依法對貧困殘疾人、重度殘疾人、一戶多殘家庭給予重點救助,綜合採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截至2018年3月,全國共有904.4萬殘疾人享受城鄉最低生活保障。

  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2018年,受益殘疾人超過2190萬人次,發放補貼超過230億元。大力發展托養服務,殘疾人托養設施逐年增加。截至2018年,全國共有已竣工托養設施791個,總建筑面積214.8萬平方米,共有殘疾人托養機構8435個,為22.3萬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有88.8萬殘疾人接受了居家服務。

  第七、無障礙環境建設與個人行動能力

  中國重視無障礙環境建設與輔助器具供應和適配服務,逐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准,不斷加大支持力度。

  無障礙環境建設形成規范體系,城鄉無障礙環境建設由點到面有序推進,信息無障礙建設步伐加快,交通、郵政、金融等部門為殘疾人無障礙建設作出了努力。

  輔助器具供應和適配服務獲得政策支持,2016年,國務院制定《關於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若干意見》,對推進輔助器具產業快速發展作出部署。

  殘疾人個人行動能力得到提升,公安部不斷放寬殘疾人申領駕駛証條件。機場和機場地面服務代理人為具備乘機條件的殘疾人免費提供登機、離機所需要的移動輔助設備。列火車預留殘疾人旅客專用票額。盲人可以免費乘坐市內公交。制定《導盲犬國家標准》。

  第八、人身自由與非歧視

  中國禁止基於殘疾的歧視,制定特別保護措施,保護殘疾人的生命權和人身自由,保障殘疾人平等享有各項公民權利。

  殘疾人人身權利得到法律嚴格保護,2008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明確了反歧視原則:禁止基於殘疾的歧視,禁止侮辱、侵害殘疾人,禁止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貶低損害殘疾人人格。2010年以來,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殘疾人航空運輸管理辦法》以及修訂《殘疾人教育條例》《殘疾人就業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增加了不歧視的內容,並對不歧視作出具體規定。

  第九、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中國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平等、參與、共享”的理念,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人道主義精神,培育全社會扶殘助殘意識,形成關愛殘疾人、關心殘疾人事業的良好社會風尚。

  殘疾人文化事業欣欣向榮,《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和《“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均載入殘疾人文化服務項目,將殘疾人文化事業納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殘疾人健身體育、康復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殘疾人自強健身工程、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等,加大了殘疾人自身體育活動, 2017年,各地殘疾人文化體育活動場所達到9053個。

  成功舉辦上海特奧會、北京殘奧會和廣州亞殘運會,成功申辦2022年冬季殘奧會﹔共參加9屆夏季殘奧會,實現金牌榜4連冠,積極參加國際聽障奧運會和特奧會。

  第十、對外交流與國際合作

  積極開展殘疾人事務國際交流與合作,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殘疾人事業的理解與支持,促進國際殘疾人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中國認真履行《殘疾人權利公約》締約國責任和義務,主動承擔國際責任,積極主動向聯合國、有關國際殘疾人組織和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資金、技術和物資支持。與聯合國亞太經社會共同主辦2013—2022亞洲及太平洋殘疾人十年中期審查高級別政府間會議,通過《北京宣言和行動計劃》。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的成就和經驗得到國際社會積極評價。

  2003年,時任中國殘聯主席鄧朴方獲“聯合國人權獎”,成為歷史上首獲此獎的中國人和殘疾人。2012年,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獲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亞太殘疾人權利領袖獎”。2016年,中國舉辦紀念《殘疾人權利公約》通過十周年大會,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出席,對中國殘疾人人權保障給予高度評價。(央視記者 高偉強 李玉梅)

  (編輯 劉峻廷)

(責編:馮粒、袁勃)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