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河南篇】
“在大河之南,有一片神奇的平原,這裡誕生過河圖玉版,這裡演繹過周易小篆﹔這裡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有故事,每一個故事都縈繞在人們的心間……”
一首《讓世界傾聽河南》,道出了河南一億多人的心聲。歷史上的河南,演繹了很多精彩的故事﹔壯麗70年,古老中原煥發新生機,更是發生了很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好故事。
“中原大地是一片熱土,有數不清的出彩河南人。新中國成立后,焦裕祿精神影響了幾代人,每當走到焦桐下,都會令人肅然起敬﹔每當看到焦裕祿坐過的那把藤椅,就會讓人深受震撼﹔紅旗渠每年都吸引著眾多人前來參觀學習,尋找精神動力。這些寶貴精神財富,鑄就了出彩河南人的鮮亮底色。”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說,今天的河南,有講不完的出彩故事。去年一年河南就有117人入選“中國好人榜”﹔“最美教師”李芳在關鍵時刻以血肉之軀阻擋失控車輛,保護了學生﹔16.5萬名淅川移民舍棄小家守護綠水青山﹔瑞貝卡從一個游走於鄉間“找頭發換針”的貨郎攤,一步步成長為發制品國際一線品牌﹔“好想你”把一顆大棗打造成了“網紅”食品,做成了大產業﹔“無中生有”打造出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綢之路”,“1210”跨境電商監管模式被廣泛復制推廣﹔高標准規劃、高品位建設的鄭州新區,一張藍圖繪到底,短短十幾年平地崛起一座現代化國際新城。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作為三農大省,河南的決策者一直在調研、思考、推動。
今年6月28日,在河南省蘭考焦裕祿干部學院,召開了一個名為“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河南的實踐”的專題宣介會。王國生給大家講了3個故事:一個是河南郟縣種糧大戶郭亞培靠科技種田的故事,一個是欒川縣重渡溝搞生態旅游的故事,還有一個是確山縣農民制造中國80%手工制高檔提琴的故事。這3個故事,分別對應了如何讓農業強起來、讓農村美起來、讓農民富起來,實質是河南如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問題。
中原大地,千裡沃野,河南在中國農業版圖中地位極重,“三農”在河南全局工作中的分量同樣也是極重的。王國生以分享3個小故事的方式,傳達的信號十分明顯:河南必須把“三農”工作擺到重中之重的地位上,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擔起來,把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認真書寫在中原大地上,努力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優秀的河南答卷。(記者 王勝昔 崔志堅 丁艷 章正)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