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標語見証軍民魚水情

2019年07月21日08:3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一條標語見証軍民魚水情

在雲南尋甸,流傳著朱德總司令與尋甸回族群眾的一段佳話。

7月20日,沿著崎嶇的山路乘車顛簸兩個多小時,記者來到尋甸柯渡鎮。在一座清真寺裡,記者了解到了這段佳話的來龍去脈。

尋甸是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居住著漢、回、彝、苗等16個民族。1935年4月,中央紅軍第一方面軍軍委縱隊和一、三、五軍團於4月28日進入尋甸。4月30日,中央軍委縱隊進入柯渡壩子,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伯承等領導同志就在村裡住宿辦公。

其間,朱德來到村裡的回族清真寺和回民首領談話,向他們宣傳紅軍的政治主張和黨的民族政策,回民首領和當地群眾深受教育,不僅認識了紅軍,還與紅軍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在清真寺裡,記者在一面土牆上看到了保存完好的宣傳標語:“紅軍絕對保護回家工農群眾利益。”當年這座清真寺的阿訇金光明的后人金榮才告訴記者,這個已經隱隱褪色的標語,是當年紅軍書寫的原跡。“紅軍走了之后,我們就在這裡堆柴火,將標語保護起來。爺爺不在了后,我父親在這兒蓋了房子,到了20世紀80年代公開了這條標語。”

為什麼會有這句標語呢?金榮才向記者講述,因為清真寺裡比較寬敞,所以紅軍炊事班就在這裡生火、做飯,因為紅軍戰士不懂少數民族宗教習俗,朱德總司令不但親自向當地群眾道歉,並且安排宣傳員用紫紅土在牆上寫下了“紅軍絕對保護回家工農群眾利益”等大幅標語,成為紅軍執行黨的民族政策的具體標志。

紅軍在柯渡嚴格執行紀律,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深得各民族群眾的擁護和愛戴。當地回族青年畢發斗曾加入北伐軍隊,在回家探親時遇到了朱德總司令。在朱德的建議下,畢發斗加入紅軍,並通過宣揚紅軍理念,帶動12名同村回族青年加入紅軍,跟隨紅軍踏上了長征路。

紅軍離開村子時,有一匹軍馬懷孕了,金光明想將自家的騾子送給紅軍,紅軍沒有答應,而是將這匹懷孕的軍馬留給了金光明,換了他家的騾子。

在柯渡鎮,紅軍與當地少數民族群眾的故事還有很多,軍民魚水情深厚。當記者離開時,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前的廣場上正在上演一出小品,小品演繹的正是當年“紅軍絕對保護回家工農群眾利益”標語背后的故事,而金榮才作為縣文化館的演員,演的就是他的爺爺金光明。(記者 陳城 劉華東 通訊員 梁鶴)

(責編:梁秋坪、袁勃)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