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廬江樂華村:靛青藍莓高高挂,美了鄉村,富了農家
■中國軍網記者姬彩紅
盛夏時節,瓜果飄香。當盛夏的目光鎖住了深邃的藍,礬山“富硒”藍莓基地,再一次收獲了成熟的色彩。
礬山“富硒”藍莓基地標志牌。中國軍網記者姬彩紅 攝
礬山,位於安徽省廬江縣礬山鎮樂華村牛頭山。在礬山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大自然賦予了她神奇的“長壽因子”——硒。硒具有增強免疫力、保護肝功能、防癌抗衰老等食療功效,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經國家權威機構檢測,這片土地的硒含量高達1.32mg/kg,是一般土壤含硒量的4.5倍。
而這片神奇的土地最初的樣子卻是被一片荒草灌木覆蓋的荒山,無人利用,常年無收。座落在礬山的藍莓產業基地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故事要從2012年廬江縣礬山鎮樂華村民蔡春香和丈夫返鄉創業時候說起。
礬山“富硒”藍莓基地的貧困戶工作者臉上露出豐收的喜悅。中國軍網記者姬彩紅 攝
中國人,總是飽含著對故土的濃濃依戀,返鄉創業、回報家鄉的鄉土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蔡春香與丈夫的創業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回鄉前,蔡春香夫婦一直在新疆做化肥農藥生意,打拼多年,就琢磨著回鄉創業。“除了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主要還是落葉歸根的情結。”
后來,在與客戶的接觸中,蔡春香了解到種植藍莓的市場前景廣闊,就決定大干一場。
礬山“富硒”藍莓顆粒飽滿。中國軍網記者姬彩紅 攝
回到家鄉后,蔡春香看中了村裡的一座叫牛頭山的荒山,那裡土壤疏鬆,空氣新鮮,山泉清冽,最重要的是富含“長壽因子”——硒,很適合種植藍莓。
前期種植藍莓,需要流轉大量土地。“在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包括道路、廣場等的建設,都是我們由負責。”記者在礬山鎮副鎮長房立中那裡了解到,從前期的土地流轉、基礎設施、項目資金到后期銷路保障,當地政府都做了大量扶持工作。
礬山“富硒”藍莓的貧困戶工作者在採摘藍莓。中國軍網記者姬彩紅 攝
從當年11月起,那山就逐漸改變了模樣,原來山上的荒草灌木被幾台挖掘機清除,取而代之的是層層山地,還有萬余棵正茁壯成長的藍莓苗木。
藍莓是一種高經濟效益的水果,春天開白色的花,夏天結藍色的果,秋天長紅色的葉。藍莓樹一年四季五彩斑斕。
隨著藍莓基地規模的不斷擴大,僅僅種植藍莓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將藍莓採摘與鄉村旅游結合起來,成為接下來的發展重點。
礬山鎮副鎮長房立中向記者表示,過去富硒藍莓只是企業發展基地,在用工方面解決的只是除草、雜工這種事情,企業的附加值做得遠遠不夠,以產業帶動脫貧更是困難,當地政府決定以藍莓種植為平台,發展旅游農業。
藍莓苗木上的大串藍莓。中國軍網記者姬彩紅 攝
酒香也怕巷子深,道路不通是影響旅游農業發展的大問題。針對這一情況,礬山鎮政府積極爭取縣財政局項目資金的扶持,把路修進藍莓基地。
現在園區周圍青山環繞,環境優美,水電路配套完成,已建立集藍莓旅游,參觀,種植、森林管護為一體的富硒藍莓種植園。
要發展企業,更要帶動貧困戶脫貧。“對於土地入股藍莓產業基地,群眾是不相信的,他們不認可,甚至不放心。” 談到這些,礬山鎮副鎮長房立中面露難色。
針對此情況,礬山鎮樂華村不斷探索讓群眾放心的入股模式:一畝山地算一股,一股保底90塊錢,根據企業當年的產業收益實行保底分紅,超過這個收益就加上實際效益分紅,如果企業經營不善導致虧本也會有90塊錢一畝的保底分紅。“這樣群眾有保障,願意把地流轉出來。” 副鎮長房立中說。
廬江縣礬山鎮副鎮長房立中向記者介紹礬山“富硒”藍莓基地扶貧情況。中國軍網記者姬彩紅 攝
藍莓基地正常時間要4-5年挂果,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沒有讓貧困戶來這邊工作的意識。“這裡本身需要工人來就業,再加上貧困戶總是低保政策,單一的輸血肯定不行。”副鎮長房立中表示,將有一定能力能勝任這份工作的貧困戶都推薦過來是個好辦法。
於是,礬山鎮政府研究出切實可行的政策:1個貧困戶年收入超過2000塊錢以上,獎勵企業600塊錢,超過20個人以上的,獎勵800塊錢。這樣對於貧困戶來說,增加收入,對企業來說,也能減少發展產業的成本支出。
礬山“富硒”藍莓基地將特色農業發展與扶貧工作相結合,精准扶貧,先后幫助了30多戶貧困戶解決就業問題,基地還通過土地流轉形式帶動7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加收入。
黨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如今的藍莓基地,靛青藍莓高高挂,美了鄉村,富了農家。隨著鄉村旅游的日益成熟,活絡的村裡人還開起了農家樂和農家旅館,真正實現了企業增效、農民增收“兩頭甜”。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