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滄桑巨變 大瑤山如何“換了人間”?

2019年07月03日08:34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70年滄桑巨變 大瑤山如何“換了人間”?

  新華社南寧7月1日電 題:70年滄桑巨變 大瑤山如何“換了人間”?

  新華社記者向志強、農冠斌

  在廣西境內北回歸線偏北的平原丘陵之中,聳立著面積達2000多平方公裡的霧海雲山——大瑤山。

  80多年前,年僅25歲的費孝通和新婚妻子來到這裡,開始了自己最早的社會調查。1978年,費孝通再訪大瑤山。面對所見之變,他用四個字加以概括——“換了人間!”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記者走進大瑤山,探求此間數十年滄桑蝶變。

  曾經“出門兩條腿” 如今“村村通馬路”

  在長垌鄉屯西屯,許多村民家門口都停有2輛車:一輛貨車,一輛私家車。

  趙德龍家是其中之一。“沒修路之前,我們村的木材要馬馱人扛,每100斤木材就要5塊錢的運費,現在公路直接通到家門口,生姜、杉木等成本低了,利潤高了不少。”趙德龍說。

  費孝通在《桂行通訊》中記錄了瑤山道路的極其難行,“所經俱系峻惡難行之路,忽而緣峭壁,忽而過獨木”。

  金秀瑤族自治縣六巷鄉黨委書記金海介紹,以前,六巷是全縣最閉塞最落后的鄉鎮,外出隻有一條四級公路。那條路還是當地人民經過17年的拼搏,才在絕壁上開辟而出的“懸崖路”。

  如今,瑤山的道路依然蜿蜒,“但現在全鄉48個村,村村通馬路,其中90%實現了道路硬化。”金海說。

  近年來,金秀縣投資10多億元建設了1000多個扶貧路項目,4萬多名群眾從中受益。目前,全縣77個行政村已全部通硬化路,全縣513個20戶以上的自然村屯均通砂石以上等級路。

  “在實施精准扶貧之前,這種基礎設施修建力度是想都不敢想的。”金秀縣委書記韋德斌說。

  交通改善帶來巨變。記者在瑤山走訪的路上,時常會看到有小轎車停靠在路邊,詢問在車子旁邊休息的村民了解到,因為交通改善,小汽車已經成了通往山間地頭干農活的交通工具之一。在長峒鄉桐王屯有20多戶人家,絕大多數家庭建了車庫。

  黃泥房變身“小洋樓” 進出家門需換鞋

  “黃泥房”“沒有煙囪”“滿屋都熏得黑洞洞的”……村民當年居住的小泥房早已被高大寬敞的樓房替代。“做飯取暖用的都是煤氣和電,柴火只是備用。”王桑村村民藍媛珍說。

  除了硬件上的巨大變化,生活中的“軟件”變化也不落下風。

  記者在桐王屯發現,幾乎每家每戶門口都擺有鞋架。村主任鄧蘭軍介紹,現在村裡人清潔衛生意識明顯提升,外出做農活回來,進家門要換鞋子。

  去年,桐王屯賣了幾十萬斤的砂糖橘。鄧蘭軍說,除了八角、杉木、砂糖橘、甜茶等產業外,現在准備發展林下中草藥。

  站在自家三層高的樓房前,瑤族婦女趙秀蓮一邊端著碗吃飯,一邊述說著讀大學的小女兒不聽話的“煩惱”,語氣中卻難掩自豪與滿足。2005年,為方便小孩讀書,趙秀蓮一家搬到了這個位於桐木鎮郊的地方。

  桐木鎮和頭排鎮是金秀僅有的兩個平原鄉鎮。從進廠打工到下田剪果,平原地區活躍的經濟為瑤山群眾提供了廣闊的就業門路。桐木鎮鎮長李遠福介紹,現在,僅在桐木鎮務工或生活的大瑤山群眾就有上千人,有的村整村搬到這裡,有的街道就以搬遷群眾瑤山老家的地名命名。

  去年以來,500多名貧困群眾陸續搬進了一個名叫“幸福裡”的易地扶貧搬遷小區。這些來自瑤山的貧困戶隻需每人自籌2500元即可入住新房,還可享受到完善的就業服務。金秀貧困發生率已由2015年底的23.93%降至如今的2.496%。今年4月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正式批復金秀縣脫貧摘帽。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五朵金花”

  在金秀縣城的瑤族博物館裡,陳列著一塊特殊的石牌。1951年,為消除歷史遺留的民族隔閡,大瑤山5個瑤族支系的代表協商一致,按傳統的石牌制形式,飲血酒立誓,將共同制定的“大瑤山團結公約”刻碑豎立。

  大瑤山共有茶山瑤、坳瑤、花籃瑤、盤瑤、山子瑤5個瑤族支系。當年,茶山瑤、坳瑤、花籃瑤是佔有山嶺田地的山主瑤,盤瑤、山子瑤則是受壓迫的過山瑤。過山瑤不僅要以很高的租金租種山主瑤的土地,而且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房屋是用竹子做的簡易房屋,最貧困的山子瑤有時連鹽都吃不起。

  新中國的成立拉開了消除民族隔閡的序幕。1954年開始的土地改革,奠定了解決山主瑤和過山瑤矛盾的經濟基礎,千百年來在山頂上不斷遷移和散居的過山瑤,終於過上了定居生活。

  81歲的六拉村村民趙蘭英仍然記得小時候沒米吃的日子,租種山主瑤的地,“收得100斤苞米,要交35斤給地主”。下山定居后,全村人大力開荒種地,種植靈香草、八角等特產。現在,趙蘭英在村裡跟著兒孫安享晚年,“生活好了,和城裡一樣,要什麼有什麼。”

  不僅經濟、政治地位上實現了平等,在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各瑤族支系也都實現了共同發展。 如今,除了縣城的瑤族博物館外,5個支系也都有屬於各自的民族博物館。在政府的幫扶下,阿咕節、伢聖節、杜鵑花節、盤王節、功德節等各個支系的特色節慶活動精彩紛呈,每年吸引數百萬游客前來參觀游玩。

(責編:梁秋坪、曹昆)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