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7月2日電 題:廣西全州:一家人守護紅軍烈士墓85年
新華社記者 黃可欣、朱超、黃浩銘
蔣石林在廣西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才灣村米花山紅軍烈士墓記前講述祖孫五代守墓的故事(6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75歲的蔣石林頭發花白,皮膚黝黑,個子不高但神採奕奕。在青山環抱的米花山紅軍烈士墓,這位廣西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才灣村的村民,向尋訪至此的新華社記者講述了一段祖孫五代守墓的故事。
米花山是湘江戰役腳山鋪阻擊戰的重要陣地。1934年11月下旬,紅軍來到才灣村駐扎。蔣石林說,父親回憶,紅軍戰士不擾民,用到群眾的糧食和柴火時一律按市價付錢,與軍閥部隊形成鮮明對比。11月30日,腳山鋪阻擊戰打響后,村民們自發組織起來給紅軍送飯、送水和帶路。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征以來最壯烈的戰斗。在腳山鋪的激烈戰斗中,紅一軍團一師、二師傷亡2000多人。
戰斗結束后,蔣石林的爺爺蔣忠太帶著12歲的蔣受宇去距離自家老宅三四裡路遠的米花山砍柴。在亂樹叢中,父子倆發現了7具紅軍遺體。
蔣石林撫摸著紅軍烈士墓墓碑(6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父親說,雖然當時有些害怕,但是一想到紅軍是為了老百姓才犧牲的,他們就覺得不能不管,於是把7位紅軍烈士的遺體一起掩埋了。”蔣石林說。就這樣,這片樹林中多了一座微隆的小土包,7位紅軍的英靈在此長眠。
因為這件事情,蔣石林的爺爺被桂軍關進大牢,被罰錢罰谷子。出獄后沒多久,爺爺就去世了。去世以前,他特地交代,紅軍為人們做出了這麼多犧牲,一定要世世代代保護好這座紅軍墓。
按照桂北的風俗,蔣石林的父親每年清明和春節帶著家人來掃墓。這既是紀念7位犧牲的紅軍,也是完成老人留下的囑托。
“從懂事起,我就每年來這裡,爺爺掩埋犧牲紅軍的故事,我聽父親講了很多遍。”蔣石林說,“父親告訴我,紅軍替我們打江山、過上好日子,一定要記住他們。”
在廣西桂林市全州縣米花山紅軍烈士墓,蔣石林在整理祭奠烈士的鮮花(6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父親去世后,蔣石林又把這個故事講給子女、孫輩聽。和父親當年一樣,蔣石林每年清明和春節帶著孩子們來掃墓。在外地上學或工作的孩子都會回來。平時,他也會過來看一看,做些除草和培土的工作。
他告訴記者,曾經有人想在這塊土地上種果樹,他立即勸阻,把這一方小土包給保護了下來。
后來,這座紅軍烈士墓被縣裡重新修繕。寬闊的石頭步道和兩旁的翠柏使紅軍墓更加庄嚴肅穆。墓碑上的紅星在青山的映襯下亮得耀眼。蔣石林欣慰地說:“現在,人們來了,就有地方憑吊烈士了。”
他告訴記者,墓前空地大約9米寬,“取的是‘長久’的意思!”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