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汝城:紅軍借據代代傳

人民網記者 何 勇 薛貴峰 鄺西曦 夏康健攝影報道

2019年06月29日16:52  來源:人民網
 
當年借據
當年借據

湖南省汝城縣檔案館內,收藏著一張借據。雖已殘破不堪,但其中的字跡鏗鏘有力,至今仍清晰可辨。

“今借到胡四德伯伯稻榖壹佰零伍擔牲豬三頭重量伍佰零三斤雞拾貳隻重量肆拾貳斤。此據。”

落款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葉祖令。

這是一張85年前的紅軍借據。

1934年10月29日至11月13日,中央紅軍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九等軍團,加中央縱隊,共計八萬六千余人,分五路進入汝城多個鄉鎮。11月6日,紅軍隊伍抵達延壽,當地瑤族百姓搞不清隊伍身份,加上之前國民黨的污蔑宣傳,百姓便趕著自家牲畜,扛起稻谷,到山谷躲避。

“百姓發現這支隊伍軍紀律嚴明,不在農戶家住宿,只是在村祠堂和學校旁自扎草棚,便回到寨裡。”官亨村黨支部書記胡炳燈講述自己打小聽到的故事。

胡四德和紅軍戰士有過短暫接觸,得知紅軍缺糧,便和族人商議,籌集了105擔稻谷、3頭生豬、12隻雞,送到紅軍司務長葉祖令處。

“正當紅軍在延壽境內休整之際,敵人追了上來,三面夾擊紅軍后勤部隊。”汝城縣黨史研究室主任傅選林講述。在戰斗中,瑤民們做擔架、抬傷兵、療傷員,搬來柴火和木炭,幫紅軍取暖、煮飯。經過苦戰,部隊順利通過延壽。

“臨走時,葉祖令在宗祠旁找到了胡四德。”胡炳燈說。葉祖令滿臉愧疚地說,現在紅軍籌款非常困難,一時拿不出錢還您,探手從左胸褡布裡拿出一張土紙,對照所收的糧食和牲畜數量,蘸筆寫起借據來,之后蓋上自己印章,將借據交給胡四德。“等革命勝利了,一定給您兌現。”

紅軍撤退后,11月14日,敵軍進入延壽。為了安全,胡四德沒有告訴任何人,將借據裝進一個鐵盒裡,不向外人透露半點風聲,直到去世。

1996年春天,胡四德的孫子胡運海,砌建新灶時,在自家牆上發現了鏽跡斑斑的鐵盒,藏著的正是這張紅軍借據。

發現借據后,胡運海拒絕了香港收藏商的高價收買,將借據上報給政府。1997年5月17日,當地政府按照當時的價格,向胡家后人胡運海兌現了1.5萬元。胡運海將其中1萬元捐獻給村學校。

這種借據復印件也在“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沙洲村的革命紀念館裡展出。“一張票據,不僅凝聚著濃濃的軍民魚水情,更凝聚著瑤族同胞對共產黨的信賴。”解說員朱淑華說。

沙洲村村外有一條河,名曰滁水。滁水奔流,不舍晝夜,見証了這段感人故事的發生,也見証了紅軍精神在一代一代的傳承。

汝城縣延壽瑤族鄉官亨村黨支部書記胡炳燈在胡氏祠堂向記者介紹一張借據故事
汝城縣延壽瑤族鄉官亨村黨支部書記胡炳燈在胡氏祠堂向記者介紹一張借據故事
(責編:袁勃、曹昆)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